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外伤(STBI)中应用神经节苷脂(GM-1)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研究抽取病例样本共100例,样本抽取年限为2021.01~2022.04,均确诊为STBI疾病,分组方法为双盲法,将全部病例分为甲、乙组对比,各纳入50例。甲组接受常规治疗,乙组在前组方案上应用GM-1治疗。对比2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疗效结局,以评定效果。结果:统计显示,治疗后2组对比NIHSS评分、治愈率等结果,乙组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在STBI中应用GM-1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病情和预后,可进一步借鉴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神经节苷脂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联合术后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行气管切开术。两组均给予标准化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 观察组联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总风险事件发生率(37.50%)明显低于对照组风险率(70.00%),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χ2=8.498,P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除术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局部皮瓣在头脸部美学亚单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治疗12例头脸部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7~68岁,头脸部创伤大小0.5cm×1.0cm~1.5cm×2.5cm,术后创面缺损1.0cm×1.2cm~1.5cm×3.0cm,根据缺损创面大小及形状,于患侧头脸部或耳后带毛发区设计单叶、双叶皮瓣或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5cm×2.5cm~1.8cm×3.5cm。结果术后1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未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24个月,头脸部创伤无复发,修复效果良好。局部皮瓣修复头脸部良性头脸部创伤切除术后缺损,术区组织损伤小,手术简单,皮瓣血运稳定,存活率高,术后瘢痕隐蔽,不影响头脸部头发生长方向,美学修复效果满意。

  • 标签: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外伤性皮肤组织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中使用磁共振、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将2020.1-2021.2内73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纳入研究,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64排螺旋CT)和观察组(37例,磁共振),观察诊断效果和价值。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外伤诊断准确率较高,韧带和半月板受损具体分级较为仔细,两组数值相比,P<0.05。结论:对膝关节外伤患者实施诊断,与64排螺旋CT相比,临床更建议推广磁共振技术,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膝关节外伤 磁共振 64 排螺旋 CT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和观察组(系统护理,43例),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与运动功能评分(FMA)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系统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急性重症脑外伤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和观察组(系统护理,43例),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与运动功能评分(FMA)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系统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急性重症脑外伤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6年03月-2022年03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20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10例的两个组别,研究组为患者在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研究组在患者进行骨瓣减压术后的2个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五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用于颅脑外伤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意识状态改善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02月-2021年04月本院收治的7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GOS、GC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意识状态,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颅脑外伤 意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脾切除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加以观察。方法:选取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患者30例,分为普通组、综合组2组研究,每组15例,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在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普通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普通组,且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比普通组的26.67%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外伤性脾破裂 切除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外伤 疼痛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CT检查和MR扫描诊断急性膝关节外伤的效果。方法:42例急性膝关节外伤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方法下的诊断结果。结果:MR诊断急性膝关节外伤患者的总检出率以及对不同外伤表现的检出率均优于CT检查,P<0.05。结论:MR扫描有着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有效区分患者疾病类型,相比于CT其诊断结果对于临床中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膝关节外伤 MR扫描 CT检查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诊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增强了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关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参考。

  • 标签: 无缝衔接 一体化式护理 急诊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疗对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奇偶数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传统治疗方式,给予实验组高压氧疗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评分为(79.75±1.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压氧疗 重症脑外伤 神经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报告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41/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以综合护理为主,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昏迷期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分析术后GCS昏迷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术后GCS分数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昏迷 压力性损伤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