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方法108例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经积极有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经严格管理颅内感染明显减少。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勒醇对大鼠脂肪间充干细胞(ADSCs)生物活性及成骨分化的影响,以期为口腔颌面创伤中基于再生医学的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和修复带来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通过Live/Dead荧光染色检测不同浓度(0 μmol/L、0.1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100.0 μmol/L)的富勒醇对大鼠ADSCs生物活性的影响。大鼠ADSCs在成骨培养基中培养,以加入较高浓度(1.0 μmol/L)富勒醇为实验组(成骨培养基+富勒醇,1.0 μmol/L),以未添加富勒醇为对照组(成骨培养基),成骨诱导14 d及21 d时利用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两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Live/Dead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富勒醇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对细胞无毒性;茜素红染色及q-PCR结果显示,富勒醇可以促进大鼠ADSCs中钙化结节的形成,提高成骨基因Runx2、骨钙素(OCN)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结论富勒醇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对细胞无毒性且具有促进ADSCs成骨分化的作用。

  • 标签: 细胞培养 富勒醇 细胞分化
  • 简介:背景:骨髓间充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其三系分化的能力和免疫诱导特性使其具有再生医学的应用前景。目的:从小鼠骨髓中研究分离制备Flk-1+间充干细胞的新方法,检测了这类细胞的生物特性。方法:以小鼠骨髓为研究对象,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扩增原始间充干细胞,检测它们的细胞周期、表型和多系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小鼠来源的骨髓来源的原始间充干细胞呈成纤维样生长,大部分细胞处于G0/G1期,并且高表达Flk1,CD13,CD29,CD44,小鼠骨髓来源Flk-1+间充干细胞在光镜下均呈成纤维样或多角型贴壁生长,在体外相应的诱导液环境中均可以向三系分化。提示小鼠骨髓来源Flk-1+间充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标签: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Flk-1+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 细胞周期 表型
  • 简介:目的建立可行的人骨髓间充干细胞(human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的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培养hMSCs,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鉴定表面标志并分析其核型,光镜观察其生长和形态变化。结果本实验分离的hMSCs纯度高、贴壁好,以长梭形为主,至少在传代培养6代内增殖快,性状稳定。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MSCs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45及CD34,核型正常。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增殖活跃且纯度较高的hMSCs,有特征性表型,适合体外较长期的培养hMSCs。

  • 标签: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性 骨髓
  • 简介:骨髓(bonemarrow,BM)和脐带(umbilicalcords,UC)是治疗用间充干细胞(MSC)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比较骨髓源和脐带源间充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体外免疫抑制能力.采用相同培养条件,原代扩增培养UC-MSC和BM-MSC,比较它们的生长动力学、细胞表型和免疫抑制能力.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这两种来源的间充干细胞的表达基因组差异.结果表明,UC-MSC与BM-MSC在细胞形态和细胞表型上相似,但UC-MSC生长更快,可以在体外培养30代以上并不发生可见的形态改变,而BM-MSC生长缓慢,在培养6代以后倍增时间就显著增加.UC-和BM-MSC均可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其中BM-MSC的抑制能力稍强.基因芯片显示,BM-MSC表达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而UC-MSC高表达的基因更多地集中于器官发育和生长类基因方面.结论:UC-MSC的高增殖率、低HLA-ABC表达和免疫抑制能力促进了其在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BM-MSC和UC-MSC差异表达的基因是由它们的组织来源决定的,这将影响在细胞治疗中的选择.

  • 标签: 骨髓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基因表达芯片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UCMSCs)体外长期传代扩增后形态表型、增殖及分化特性的变化。方法:分别以双酶消化及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UCMSCs;细胞传至18代(P18),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干细胞表型、多向分化能力的变化,全面评测连续传代对hUC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双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可高效分离获得大量hUCMSCs,细胞稳定传代并保持间充干细胞特性;早期细胞多呈长梭形或纺锤形,至P18时呈多角不定型且细胞体积变大,胞浆增加明显。传代至P18后,hUC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增加至60h以上,绝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且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fibroblast,CFU-F)形成降低,克隆集落减小。hUCMSCs可表达且不因持续传代丢失间充干细胞标记,但仅早期传代细胞表达多能干细胞标记Oct-4及SSEA-4。特异性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8hUCMSCs的成脂肪、成软骨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较早期传代细胞减弱。结论:hUCMSCs是具备高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特性的间充干细胞群,体外长期传代扩增的hUCMSCs呈现一定的复制性衰老趋势,但不会丢失干性,可稳定表达间充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并保持分化活性。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传代 增殖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脐带间充干细胞(hMSCs)生物学有效性。方法:本实验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作为反应体系,观察hMS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增殖的变化,培养体系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结果:在共培养接触体系中不同数量h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hMSCs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间充干细胞在不同类型的炎症环境中,可由静息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分泌可溶性免疫调控因子,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功能。MSC的免疫调控功能是其临床应用中重要的生物学有效性质量属性,对这一质量属性的有效评价,是指导MSC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中最为相关的质量控制内容之一。近年来人们对MSC免疫调控功能的认识及其与临床应用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治疗性MSC产品免疫调控功能的评价策略,为在我国建立和完善MSC生物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物学有效性 免疫调控功能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 医学专业 的基础课程 ,其重要 地位要求教学 要处于高水平层次。本文先对生物化学的含义展开了一定的阐述,接着分析了中专或高职院校深化生化教学的意义,继而就生化教学显露出来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此提出了颇具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以期实现学生的全面 发展,使得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 标签: 生物化学教学 意义 问题 途径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成为一种趋势。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自主设计开发了"辅助匹配程序(auxiliary matching utility,AMU)云教学"平台,兼具公众号订阅功能和教学互动功能。本文主要介绍该平台的设计开发理念、主要功能和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考核成绩评价该平台辅助教学的效果。结果表明,全体教师和90.1%(272/302)的学生对使用该平台辅助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学生细胞生物学考试成绩优良(75分以上)者占比78.1%(236/302)。"AMU云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有效辅助了医学细胞生物教学,为医学院校其他课程信息化平台构建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信息化教学 云平台 探索
  • 简介: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本文通过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为简单清晰、层次分明的概念框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建构自身知识体系。《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门理论内容极为庞杂的专业课,搭建支架可将庞杂的内容"化整为零",辅之以合作、探究、思维导图等学习策略,通过归纳总结实现知识的"零存整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推理及创新能力。

  • 标签: 支架式教学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医学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通过病例引导PBL教学开展,通过课后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总结并分析,结果表明,PBL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PBL教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体的实践环节,教师应该利用案例分析法,传授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应该选择合适案例,从多个方面阐述新的观点,启发其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还应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

  • 标签: 医学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案例分析法 实践应用 探索 思考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简称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其构建知识结构、培养能力素质具有直接的和深远的影响。由于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在专业针对性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打造一门符合专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创新型生物化学特色课程,是医学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深度教学改革,2020年率先开设了专门为药学专业个性化定制的生物化学课程,针对专业需求制定教学目标,精准设计教学内容;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注重思政教育,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生物化学 在线教学 混合式教学 药学专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材料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乏味性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问题,结合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科研热点,就教学知识、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提出改革。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创新引入该门课程,以翻转模式融合Seminar教学,结合院校特色,由课内走向课外,针对专业开设该课程,用网络新信息建立教学评价,对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 标签: 医学院校 生物材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率
  • 简介:摘要将基础与临床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自2018年起,天津医科大学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实施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建设教学团队、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创建课程在线平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评价体系,课程针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教学、针对部分课程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2016~2018级学生考试及格率分别为55.6%(99/178)、61.4%(102/166)和88.4%(153/173);86.2%(112/130)的学生认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99.2%(129/13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或有所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基于问题学习 医学微生物学 翻转课堂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为适应21世纪对中职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和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对中职学生来说,教学的重要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此,在中职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训练;在实验教学中要减少灌输式教学,多实施启发性、动手性的教学方法。

  • 标签: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