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CTED康复模式在下肢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ACTED康复模式的肢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经护理后的依从性、下肢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TED康复模式在下肢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 标签: ACTED康复模式 下肢骨折 术后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与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68例,以随机抽签法进行小组划分,其中34例作为参照组,另34例作为研究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快速康复护理与中医护理联合干预,对比2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发生下肢静脉概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比参照组高,住院时间比参照组短,发生下肢静脉概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快速康复护理与中医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并且可对下肢静脉的发生发挥有效预防作用,可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快速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创伤骨折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做好对策比较。方法:通过选取在我院治疗骨科手术患者,其中患者数量为64例,这些患者是在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参加。对于普通组来说采用常规管理的方式,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精准管理的方式。结果:其中普通组的总满意率低于观察组。通过对比,普通组的血栓发生率为15.62%,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为6.24%。普通组的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通过比对发现,精准管理在现阶段骨科手术后血栓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精准管理 深静脉血栓 风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脑血管介入手术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科接诊脑血管介入手术病人(n=8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1人,前者采取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下肢静脉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下肢静脉发生率和满意度: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手术用护理干预,病人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手术 价值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起始时间设定于2022年1月开始,于2023年1月结束,以该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患者为研究观察目标,合计人数80例,遵循单双数字分组原则,均分所有患者,对不同护理后两组临床数据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差异性。结果:通过相关数据对比,采纳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少于另一组,护理满意度数据优于另一组,差异呈现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神经内科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用于干预腹部术后下肢形成静脉(简称DVT)的具体效果,旨在提供给临床护理干预有益的指导建议。方法:从本院选择2023年3月~2024年3月诊治的100例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范畴,并均分到两小组内,各50例。对参照组,行普通护理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行普通+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小组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形。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出现DVT的比率明显更低、实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都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价值(P均<0.05)。结论:通过前瞻性护理,可以有效干预腹部术后病患下肢形成不良静脉,进而减小患者下肢发生深静脉的可能性,赢得患者满意。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腹部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创伤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创伤下肢治疗的64位病例作为考察样本,将其随机划分为两个平行的治疗组,每组包含32名参与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相应的干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实验组的关节康复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出现血栓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创伤下肢静脉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少静脉发生概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是晚期,已经丧失了手术机会,通常以化学疗法为主。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疗后会发生多种并发症,有些会伴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发生,有些则会在治疗后发生。研究表明,约25%的原发下肢 DVT的病人会出现肿瘤,而血栓是继肿瘤之后的第二大死因。在这些疾病中,大约有10%会发生肺动脉栓塞,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抗血小板药物则是其防治的“基石”,但对其进行干预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学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病理学向以人为本的全人护理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乳腺癌重症患者化疗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策略。

  • 标签: 乳腺癌重症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外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6月份至2023年6月份接诊的外科术后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术后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外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并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旨在降低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1. 预防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活动和刺激变换。同时,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以预防血栓形成。2. 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定期检查下肢静脉的体征和症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血液稀释度。结果:对比未实施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前期数据,发现实施后的效果显著提高,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将产后气压治疗仪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预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分别为2022年8月和2023年7月,于此期间筛选符合要求的样本100例,均为剖宫产产妇。研究共设定2个组别,每组50例产妇,分别以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命名,产妇分组采用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所有产妇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产后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以干预后产妇下肢疼痛程度、干预前后产妇下肢肿胀程度变化、干预后产妇血清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分析和对比两种方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大腿周径差和小腿周径差较对照组大,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低,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长,经统计学对比,结果均为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产后气压治疗仪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预防护理中,不仅可缓解产妇的下肢疼痛和肿胀,还可以改善产妇的血清凝血功能,有效降低了下肢静脉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静脉血栓 产后气压治疗仪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预防当中的主要作用。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深静脉的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细节护理 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下肢静脉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静脉障碍性疾病,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血栓类型。据调查资料显示,下肢静脉形成率高达0.14%~0.16%,且在近年来,随着影响因素的不断增多,下肢静脉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若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阻碍该病的进展,则极易导致该病进展成为肺栓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下肢静脉形成进行可靠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妇产科疾病 术后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肿瘤介入术后患者预防下肢静脉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研究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肿瘤介入术后患者,数量为88例,经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基础护理和预防护理实现44例对照组和44例观察组比较(下肢静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肿瘤介入术后患者提供护理,对下肢静脉预防效果良好,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肿瘤介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经常把下肢静脉,特别是腓肠肌位置静脉,称之为下肢静脉,如果病人患有下肢静脉,病人就会因为血液循环受阻而产生疼痛等各种不良症状出现。临床妇产科手术中经常会出现下肢静脉并发症。基于临床所出现的下肢静脉并发症,本文综述了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的形成及护理临床实践,为我国新的护理模式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极易发生下肢静脉,如果发现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下肢静脉的危害,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术前健康教育、预防性用药,术后活动指导等,实施全过程防治,加强出院后的持续指导。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下肢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对应措施,切实做好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避免其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围产期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起始时间2023年1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12月份,产妇的数量为60例,将其分为静脉组和非静脉组,分析所有产妇下肢发生静脉的形成因素,调查形式有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例产妇中共有4例产妇在围期形成下肢静脉,占比率为6.67%。单因素分析中除孕次、早产、吸烟、CRP水平外,其余各项均对产妇下肢静脉的形成有影响,组间差异存在,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胎数、分娩方式、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栓史、APTT、Fbg、D-D都是产妇下肢静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遇到超过30岁、多胎、行剖宫产手术、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栓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小于28.94s、纤维蛋白原超过2.96g/L、D二聚体超过2.18mg/L的产妇,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防止产妇在围产期期发生下肢静脉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围产期 危险因素 护理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深静脉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血管堵塞。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肢体肿胀、疼痛、行走困难和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死亡。近年来,我国神经内科 DVT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在神经内科中, DVT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 DVT的发生。本文就神经内科中 DVT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神经内科患者 DVT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伴随下肢静脉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实验对象为神经外科意识障碍并下肢静脉患者96例,随机划分48例针对性护理是观察组,48例常规护理是对照组。观察静脉流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静脉流指标、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并下肢静脉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意识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