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又称为“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中对其主要治疗包括早期的诊断,降压、降糖,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等,调节异常脂代谢以及低蛋白饮食;而当糖尿肾病到终末期时临床上采取肾移植或者血液透析是最有效的手段。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对糖尿肾病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提出,本文对临床各种治疗糖尿肾病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对该院糖尿性脑梗塞患者和非糖尿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的病因与预后特点。方法糖尿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糖尿性脑梗塞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非糖尿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非糖尿性脑梗塞患者50例,比较两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病例数。非糖尿性脑梗塞组采用抗凝药物、他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糖尿性脑梗塞组基于非糖尿性脑梗塞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结果1非糖尿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致残率为10%;糖尿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50%,致残率为50%。糖尿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致残率明显更高,P〈0.05。2与非糖尿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性脑梗塞组患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感染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非糖尿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性脑梗塞组患者偏瘫、双瘫、意识障碍、失语、球麻痹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有效控制血糖是重点所在,尤其是餐后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糖尿性脑梗塞的发生,促进预后情况的改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脂症,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脑梗塞 非糖尿病性脑梗塞 病因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足筛查用于糖尿足诊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糖尿足筛查诊断箱,对406例糖尿患者协助诊断糖尿足,结果236例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105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其中有102例患者既发生周围神经又发生血管病变,仅有65例患者未发生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病变。结论,糖尿患者发生糖尿足的危险性高,需加强糖尿足的筛查,进行相应的护理及管理,预防糖尿足溃疡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足筛查 糖尿病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门诊胰岛素起始治疗2糖尿的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对象社区门诊2糖尿54例,单盲随机分组。每组27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选用胰岛素起始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血糖下降幅度较大,发生低血糖几率小,组间相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门诊胰岛素起始治疗2糖尿疗效确切,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起始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观察2糖尿患者下肢周围神经横截面积(CSA)改变,及其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糖尿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糖尿患者84例(患者组)。依据TCSS评分评价糖尿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DSP),并分为无DSP(0~5分)、轻度(6~8分)、中度(9~11分)及重度DSP(12~19分)亚组;依据糖尿病程分为0~5年、6~10年、11~15年及〉15年亚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均行下肢神经超声检查,检测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的C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各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均与TC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615、0.632、0.641,P均〈0.05),且均与糖尿病程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613、0.643、0.682,P均〈0.05)。结论2糖尿患者高频超声所示下肢周围神经CSA改变与神经损害严重程度及糖尿病程有关。高频超声可为糖尿感觉运动多发神经的分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多伦多临床系统评分
  • 简介: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糖尿的血脂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门诊诊治的2糖尿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组均予糖尿饮食、适度运动,口服二甲双胍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吡格列酮,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PG、HbA1c)、血脂(TG、TC、HDL-C、LDL-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及血脂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均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但吡格列酮在降低血脂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血脂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患者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教育的作用,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征求300例糖尿患者同意,分为干预组(愿意接受糖尿营养膳食模式教育202例)和对照组(不愿意接受糖尿营养膳食模式教育98例),建立了住院糖尿患者的膳食模式教育,观察营养膳食模式教育对糖尿患者的作用。结果2年来住院患者培训讲座24次,保证干预组每人培训听课≥2次,根据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进行教育指导≥3次。教育培训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知识、饮食管理、运动、体重管理、血糖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控制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教育能对糖尿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和强化教育,促进糖尿患者膳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促进了膳食行为改善,提高了自我管理水平,有助于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营养 膳食模式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推拿手法治疗早期2糖尿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糖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早期2糖尿临床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推拿手法 2型糖尿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糖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98例2糖尿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在2糖尿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相关护理干预对于2糖尿肥胖患者疾病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至我院治疗的2糖尿肥胖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相关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6例。21d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体质指数(BMI)以及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BG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观察组恢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2糖尿肥胖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控制肥胖并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总结了一例1糖尿酮症酸中毒合并甲亢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酮症酸中毒的护理、饮食护理、血糖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管理等。

  • 标签: 1型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甲亢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