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医骨科特色护理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1年3月阶段内接收的8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中医骨科特色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切实采取中医骨科特色护理管理模式,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减少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验中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医骨科特色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文献,结合临床学术实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术式的适应症、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根据病变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开放手术治疗是安全的,且疗效显著。指出多种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90例,按照本次护理方案将其均分成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整体疗效率可达到95.6%,对照组的总疗效率为82.2%,组间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综合护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借助脊柱微创通道系统、配合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分析实际疗效结果。方法:研究选取了总计9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随机分组中将其各自分为47例M组与47例N组,对M组患者以常规手术治疗,而对N组患者则以辅助手术治疗手段开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各自的手术指标与JOA评分状况。结果:从最终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到,N组患者在各手术指标参数与M组对比中,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其P值大小各自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中为(P=0.0353、P=0.0438、P=0.0237、P=0.0385),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最后在ODI评分状况对比中,N组患者在各阶段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显著优于M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对比中显然具有成立条件。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到,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当中,可以充分借助微创通道结合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可促进治疗效果有着十分显著的进步与提升;在ODI评分提升、手术指标完善中可体现出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

  • 标签: 脊椎微创 经椎间融合术 JOA评分状况 治疗价值 疗效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Wiltse入路选择性减压及短节段融合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全节段减压及长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协和江南医院脊柱骨科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范围54~79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8个月~4.5年,平均病程2.5年,随访时间12~39个月,经Wiltse入路31例,行选择性减压及短节段融合术(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行全狭窄节段减压及长节段融合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6例病例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7.8个月,A组与B组手术时间[(158.5±57.2) min比(261.3±47.6) min]、术中出血量[(250.8±50.7) ml比(468.5±60.2) ml]、术后引流量[(105.4±48.2) ml比(205.2±50.7) ml]、下床活动时间[(2.5±0.5) d比(5.5±1.5) d]、住院时间[(7.5±1.8) d比(10.5±1.3) d]方面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7、15.777、8.167、10.617、7.825,P<0.05),融合节段占比分别为45.3%(34/75)、100.0%(87/87),两组患者的VAS、JOA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A组t=27.529、28.112、17.608,B组t=30.815、23.342、16.7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t=6.696、10.491、4.2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止末次随访,两组间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Wiltse入路行选择性减压及短节段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早下床,恢复快等特点。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单侧、双侧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假关节的发生及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12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6例,年龄40~70(50.8±6.8)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腰椎后路单侧固定联合TLIF术组(单侧固定组)48例,腰椎后路双侧固定联合TLIF术组(双侧固定组)73例。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腰椎融合节段(L4/5)、融合节段上邻近节段(L3/4)和邻近节段(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运动范围(RO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采用腰椎CT评估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1)比较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术后假关节发生率、假关节翻修率;(3)比较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4)比较两组无假关节者间,以及单侧组内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间,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及腰痛VAS评分和OD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8年。术后单侧内固定组假关节发生率18.6%(9/48),假关节翻修率12.5%(6/48)均高于双侧内固定组的5.5%(4/73)、1.4%(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4.698, P值均<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腰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侧固定组、双侧固定组无假关节者间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L4/5、L3/4和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ROM以及腰痛VAS评分、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侧固定组内:末次随访时假关节者VAS评分、ODI均大于无假关节者,L3/4 ROM小于无假关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L4/5 ROM假关节者为5.67°±1.12°,无假关节者为0°。而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全腰椎ROM、L5/S1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侧、双侧内固定融合联合TLIF术可以获得相同的中期临床疗效,但单侧内固定术式融合节段稳定性相对低,假关节发生率高,影响腰椎运动模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术 假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科开放手术与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任务中于骨科内选取了7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符合参与本次研究的入组标准。同时为达成本次研究目的,将患者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35例,比较其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后,微创组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实施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具有更高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技术 开放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与骨科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方法:选取在我院2019.8-2021.9期间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2例,治疗过程中采取的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探究手术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6个月疾病恢复情况良好,治疗后腰椎疼痛情况比治疗前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腰椎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术后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恢复效果,观察患者内部腰椎固定物没有出现松动和移动的情况,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好。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采取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方案,能够能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症状,开展手术治疗的创面也会比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术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路径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延续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延续性路径康复护理。方法:延续组护理后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延续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路径康复护理用于接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的LDH患者,可促进其活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延续性路径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和椎体滑脱等腰椎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术后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手术疗效。文章对后入路腰椎手术后疼痛的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腰椎手术后常用的镇痛方式和镇痛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后入路腰椎手术 术后镇痛 疼痛治疗
  • 简介: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所致的慢性腰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椎间融合和刚性固定是目前手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尽管椎间融合和刚性固定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但是由于应力集中于邻近节段,所以可能会发生邻近节段退变,而邻近节段退变使得患者的满意率远低于影像学的融合率。动态固定是一种新的固定理念,可在控制脊柱节段异常运动的同时保留固定节段的部分活动,有利于减轻邻近节段退变和降低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率。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其设计理念大多源于20世纪80、90年代用于脊柱融合手术的椎弓根螺钉及杆,设计初衷是稳定异常节段并减轻退化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压力,同时保持相应节段的正常运动。通过对常见后路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临床疗效、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策略,同时为后路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的设计改进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2018/7/1-2020/6/30期间就诊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43例;另外观察组43例,加用疼痛护理。对护理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提升程度做可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分析。结果:护理前患者VAS评分详尽且患者疼痛剧烈(P>0.05),护理后发现加用疼痛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比采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疼痛程度降低幅度大(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ODI腰椎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在护理后都有改善,但观察组提升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基础护理基础上提供疼痛护理能够满足提高患者腰椎功能并进一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的需求,能够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