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二期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关节外科采用一期彻底清创、二期THA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17例(排除髋关节外其他部位存在活动性感染者),男12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34.6岁;Babhulkar分期Ⅲ期3例、Ⅳ期14例。清创前抗结核治疗2-4周,行彻底清创术后继续强化抗结核治疗3-6个月,而后再行生物固定型THA,术后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对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4个月(8-48个月)。髋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为(35±9)°,末次随访为(103±11)°(t=12.32,P〈0.05);Harris评分术前为(36±6)分,末次随访为(86±9)分(t=9.64,P〈0.05)。17例患者中16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现结核复发、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松动等并发症;1例发生术后感染,经彻底清创、更换髋臼内衬及抗感染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一期病灶清除、二期THA和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治疗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的安全、有效手段。

  • 标签: 髋关节 结核 关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选取32例18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28例,双侧4例。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10髋、混合型6髋、骨水泥型2髋。随访时间平均3.8a(3.2-4.6a)。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出现。11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其余7髋较健侧缩短,但均小于5mm。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增至术后92分。随访期未发现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比较复杂、并发症多,术前应有周密的计划,术中特别需要考虑肢体长度的均衡、假体的选择、髋臼骨床的制备及安置。

  • 标签: 关节成型术 置换 髋脱位 临床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6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髋关节Harris 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增加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活动度 早期康复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中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并对其关节置换手术前后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5例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得到提高。结论髋关节置换对中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THR)对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84例行生物型THR术治疗的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符合AS的纽约诊断标准,伴有难以耐受的髋关节病变,符合手术指征,初次接受THR治疗。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植入物排斥患者,股骨严重畸形,伴有严重心、肝、肺、肾及内分泌等内科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病历资料不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等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分析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病程等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4例患者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35±6)个月;术后骨性愈合时间(3.5±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均显著升高,VAS评分、关节屈曲畸形角度均显著降低(t=77.490、54.360、65.740、105.100,均为P<0.001);治疗前,病程越长、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异常患者Harris评分越低(t=34.240、4.246、3.522,均为P<0.001);治疗后,病程越短、无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正常患者Harris评分越高(t=53.190、8.642、6.35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50岁、病程>5年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χ2=4.776、6.138、4.875、4.135,均为P<0.05)。结论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缓解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术前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及病程长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置换 脊柱炎,强直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21.01-2023.01)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发生髋关节脱位病例,对照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21.43%(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髋关节脱位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加快机体预后,可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重度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0年5月—2023年10月接收的重度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0例,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手术总优良率为92.00%,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对重度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治疗病情时,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显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可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重度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科室收治的19例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骨性强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经过(35.4±2.3)个月后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假体取得良好生物压配,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患者骨化异常情况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骨性强直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周围骨折术 髋关节骨性强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麻醉特点,明确最佳麻醉方式,以此提升患者手术成功率。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方式,将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划分为2组。对照组选取全麻气管插管方式,观察组选取硬膜外麻醉方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选取不同麻醉方式,手术期间,不同时间段患者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方式,可稳定手术过程,以此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实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 麻醉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解除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和使关节获得长期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效果。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性关节炎8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及康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后传统康复护理与CPM(Continuouspassivemotion持续被动运动)辅助下的康复护理的差异。方法对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治疗组优良率95.6%,对照组优良率65.2%。P﹤0.05,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采用CPM辅助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CPM 髋关节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关节病的安全性、经济学效应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接受48 h出院的日间初次THA手术的患者75例(日间组),根据年龄和性别按1∶1的比例匹配75例在相同时间段内接受常规初次THA的患者(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居住地、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再入院及再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诊断、术前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患者均来自于浙江省内且杭州市内比例高(48%,36/75),常规组有6例患者来自外地,两组患者居住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43)。日间组住院时间为(2.13±0.52)d,较常规组的(6.71±1.44)d缩短(t=25.91,P<0.001);手术时间为(59.73±18.91)min,较常规组的(66.91±22.40)min缩短(t=2.12,P=0.036);平均住院费用为(4.60±0.44)万元,较常规组的(5.20±0.72)万元较少(t=6.16,P<0.001);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3.45±0.75)分,较常规组的(3.16±0.94)分高(t=2.09,P=0.039)。日间组与常规组术后1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677)。日间组有7例延迟出院(未能在48 h内出院),延迟出院率为9.3%,原因包括疼痛控制不佳2例、术后恶心呕吐1例、康复不达标1例、术后持续低血压1例、术中发现感染1例、术后48 h内发热1例。结论日间THA可减少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具有与常规THA相似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但部分患者会延迟出院。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门诊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48例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做好术后护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认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全髋关节 置换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使用骨水泥充填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0例在髋关节置换中使用骨水泥充填患者的生理及病理变化,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全部患者的并发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经术中护理,全部平稳度过手术期。结论骨水泥对患者主要影响是可出现短暂和剧烈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有针对性地实施手术期系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外侧切口进行置换的手术效果。方法68例患者采用外侧切口行置换术,术后随访0.5~3年,并以Harris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外侧切口下顺利进行,术中显露满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半年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外展无力和髋关节脱位显现,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优良率达100%。结论外侧切口进行置换术具有入路快捷、创伤小、出血少、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外侧切口 髋关节 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