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参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较比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围术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个月的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实验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小,但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更好,故临床中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 12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全髋组(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术后指标。结果: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均较半髋组长, P< 0.05;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 P> 0.05;术后 6个月、 12个月的 Harris评分比较:髋组均高于半髋组, 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各有优缺点,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但是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创伤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针对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股骨颈骨折治疗的70例,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5例。A组患者施予髋关节置换术,B组患者施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较B组患者的80.00%高(P<0.05);A组患者的中等率为100.00%较B组患者的85.71%高(P<0.05);A组患者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较B组患者的20.00%低(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显著疗效,且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以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恢复,而半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减少术中出血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上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不同效果。方法:将自 2017年 5月 ~2019年 5月 入住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成 A、 B两组,相应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46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46例)。对比所获得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 91.3%与 B组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 87.0%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 0.05);除了 A组手术用时要明显比 B组长之外( P< 0.05),在其余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 A组患者疼痛度要小于 B组患者( P< 0.05),差异值统计学意义确切。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大致相同,应视患者不同情况来确定具体术式。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上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不同效果。方法将自2017年5月~2019年5月入住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成A、B两组,相应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6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6例)。对比所获得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91.3%与B组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87.0%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组手术用时要明显比B组长之外(P<0.05),在其余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疼痛度要小于B组患者(P<0.05),差异值统计学意义确切。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大致相同,应视患者不同情况来确定具体术式。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41)与B组(n=45)。A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Harris 评分。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要多于B组(P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21年95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26,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n=4126,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生发生率为27.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47髋)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含3例双侧),髋关节关节炎11例(含2例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病程9个月~32年,平均6.5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5.4±5.7)分,视觉模拟评分为(7.0±1.2)分。结果42例患者均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5个月。随访并记录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Harris评分,其中视觉模拟评分降至术后的(2.0±0.6)分,Harris评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0.2±2.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中老年 终末期 髋关节病
  • 简介:摘要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骨科收治的74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205例THA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不同时期中文版FES-I得分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205例THA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文版FES-I得分分别为(32.24±6.05)、(30.94±6.04)、(28.48±3.52)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1.49±8.92)、(72.58±5.52)、(89.15±5.70)分;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2、-0.523、-0.54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1.2%;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3.7%;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6.9%。结论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持续存在,患者跌倒恐惧水平越高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越差。护理人员应在术后不同时期评估患者的跌倒恐惧状况,并加强对跌倒恐惧程度较高、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关注与指导,进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跌倒恐惧 髋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HJC)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分别以“旋转中心”“髋”“置换”以及“rotation center”“hip”“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21年8月关于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HJC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52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4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常见的HJC重建的相关解剖标志有大粗隆顶点、小粗隆顶点、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参考对侧大、小粗隆顶点以及它们至HJC的距离有助于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参考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解剖标志有助于重建髋臼旋转中心。3D打印技术通过打印个体化的髋臼模型而准确定位HJC、制作髋臼定位器和股骨头假体定位器,并能为术者提供模拟手术的机会,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分为图像依赖型和非图像依赖型2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点对解剖标志进行注册,建立髋关节模型、定位HJC:前者定位HJC的依据是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可能因图像显示与实际情况略有差距而影响HJC定位的准确性;后者是参考手术区域解剖标志定位HJC,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度。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置换术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的影像学解剖信息转换为虚拟的、个体化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用以规划植入物的最佳定位,术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和HJC的精度、降低假体脱位率。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和解剖学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HJC的精确重建。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旋转中心 髋臼切迹 卵圆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这4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的23例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中10例优,8例良,4例中,1例差,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23例患者中5例优,7例良,5例中,6例差,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23例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43.4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2021年10月~2023年5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信封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髋关节脱位情况、疼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疼痛分数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预防髋关节脱位中可以采取优质护理,并优质护理应用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生活质量改善显著。

  • 标签: 髋关节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优质护理 疼痛
  • 作者: 桑恩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辽中区人民医院骨科  辽宁辽中  110200)  【摘  要】目的:观察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疾患的疗效.方法:5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髋关节疾病患者232例,经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置换,随访1-5年。结果:骨水泥术后第3天,混合型第4周左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基本恢复正常功能,优良率达92%。结论:加强术后管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HR术后是否进行护理干预对髋关节脱位的影响,最终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6例THR术后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对30例THR术后患者及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告知患者体位,生活方法及康复训练等。结果不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有3例出现脱位,发生率为6.5%;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未出现髋关节脱位。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甚至预防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脱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