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外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后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方法 研究时间(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12 月),拣选本院 64 例脑外伤患者。结合数字盲选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内实施常规护理( 32 例),研究组内实施一般护理 + 康复护理( 32 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护理后 BI (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价 )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内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脑外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后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够提升整体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护理 效果 自理能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方案用于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将 60 例急诊外伤患者分组,研究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伤口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有显著优势,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较好预后,降低伤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 外伤
  • 简介:摘要:观察舒适护理对眼外伤前房积血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择取 2019年1月至2020年2 月我院眼科74例眼外伤前房积血患者, 按住院先后顺序单数分为对照组(37例),双数分为实验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舒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适护理 眼外伤 前房积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外伤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收治的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 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和试验组( 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监测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并统计切口延迟愈合、切口感染、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常规护理后,对照组出现了 2例切口延迟愈合, 2例切口感染, 5例肩关节僵硬,总发生率为 30.00%;经舒适护理后,试验组出现了 1例切口延迟愈合, 1例切口感染, 0例肩关节僵硬,总发生率为 6.67%。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围术期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较为可靠。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外伤 皮瓣移植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护理中效果、评价。方法:以 54例( 2018.02-2019.08)脑外伤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一般护理、人性化护理,各组 27例患者,对比患者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指标均差于干预组( P< 0.05)。对照组 SAS评分、 SDS评分均高于干预组( P< 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可以提升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脑外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到 2018年 11月在本院收治的 66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 33例运用气管插管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33例运用气管切开术治疗,两组治疗后带管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结果:两组对比,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观察组应用呼吸机时间显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运用气管切开术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对临床抢救重症脑外伤患者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神经减压手术时机对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76例(7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3组:超早期手术组(伤后24小时内手术者)25例,早期手术组(伤后24~72小时手术者)41例,晚期手术组(受伤72小时后手术者)10例。其中,前两组合并为3天内手术组共66例。分别比较组间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超早期手术组中有8例视力明显提高,12例稍有改善,5例无效,总有效率80.0%;早期手术组中有16例视力明显提高,15例稍有改善,10例无效,总有效率75.6%;3天内手术组(超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24例视力明显提高,27例稍有改善,15例无效,总有效率77.3%。晚期手术组1例视力明显提高,3例稍有改善,6例无效,总有效率40.0%。超早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680),超早期手术组及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303,4.735,P=0.021,0.030)。但3天内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3,P=0.014)。结论颅脑外伤后72小时内行视神经减压手术,更有助于外伤所致视力障碍患者的视力恢复。

  • 标签: 外伤,颅脑 障碍,视力 时机,手术,减压,神经,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将外科整体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开展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患者均为此期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共有人数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外科整体护理干预,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相对较低,数据差异较大,表现为P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 外科整体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整形修复手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整形修复手术中进行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 整形修复手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外伤性气胸患者的疗效。 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接收治疗的 60 例外伤性气胸患者,抽取时间段为 2016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以数字随机法作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传统后外侧小切口术)、实验组(腋下小切口术),每组 30 例。对比两组疗效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胸管引流量以及胸腔积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外伤性气胸患者通过腋下小切口术进行治疗,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复。

  • 标签: 腋下小切口 外伤性气胸 切口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固定外伤性松动牙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部分外伤性松动牙患者,病例数3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9年12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15例)与对照组(n=15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治疗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需要实施尼龙丝结扎加复合树脂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运用全牙列咬合垫固定术治疗,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运用全牙列咬合垫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外伤性松动牙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提升外伤性松动牙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运用全牙列咬合垫固定术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牙齿功能异常、牙龈病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外伤性松动牙 临床疗效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ICU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作用于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作出探究。 方法 样本选取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内本院接收的 80 例 ICU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平均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循证护理)。统计对比组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发生概率。 结果 院内感染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几率更低,比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通过对比统计实验证明,对 ICU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一般护理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员院内感染的几率,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循证护理 ICU 重症颅脑外伤 院内感染几率
  • 简介:摘要: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由于受伤的部位是处于大脑位置,所以说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每一项治疗的操作结果都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手术过程当中,一定要将患者整体的生命健康作为一个十分严重的考量标准,因此在进行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外科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要通过不断的参考其他成功先进的手术成功案例来进行相应的分析,来更好的针对患者具体的情况对他们的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一个大大的改进。

  • 标签: 危重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综合干预效果及其与手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综合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临床医师使用的PDST量表(CAP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患者PTSD心理状态、抑郁及焦虑状态,并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干预治疗后,CAPS、SDS、HAMA评分对照组分别为(24.51±8.43)分、(50.61±7.59)分、(10.63±2.11)分,观察组分别为(16.53±7.62)分、(40.26±4.18)分、(8.24±1.86)分,两组CAPS、SDS、HAMA评分均较干预治疗前显著改善(t=4.11、5.04、3.98,5.18、3.86、4.72,均P<0.05),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5.61、5.59、4.73,均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上肢功能量表(DASH)评分分别为(89.27±6.08)分、(82.11±7.92)分,两组DASH评分均较干预治疗前显著提高(t=6.14、5.28,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3.96,P<0.05)。手外伤患者DASH评分与CAPS评分、SDS评分呈负相关(r=-0.362、-0.425,P=0.012、0.008)。结论对手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给予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 标签: 手损伤 应激障碍,创伤后 创伤严重度指数 综合疗法 心理学试验 抑郁 焦虑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颅脑外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价值观察。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至 2020年 3月收治的 58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 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将其划分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当中。两组患者均采取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 PCT、 CRP以及 WBC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 PCT、 CRP以及 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诊断中,通过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检测价值准确,能够为患者后期的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早期诊断意义显著。

  • 标签: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 价值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手外伤处理是伤口感染的控制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室在 2018年 3月~ 12月诊治的手外伤患者 78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 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含疾病教育、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等能够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急诊处理 急诊处理感染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针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本院 收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共计 160 例,根据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区分护理干预后,对照两组患者的躁动率以及护理满意情况,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意义与效果。 结果 通过研究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 P < 0.05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的躁动率,观察组躁动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针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躁动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关系,促进双方和谐,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满足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康复需求。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 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