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典型泥石流发育区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泥石流沟滇北小江流域蒋家沟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该流域邻近沾益及会泽常规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关系,以及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与ENSO关系。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次数与夏季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夏季降水和前期Nino3区海表温度(SST)呈显著负相关;每年泥石流发生次数与首场泥石流发生早晚关系密切,而激发首场泥石流降水量与冬春Nino3区SST呈负相关;泥石流暴发次数与大雨日数关系密切,而大雨日数与Nino3区SST具有较好对应关系。这说明冬春季Nino3区SST对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次数有显著影响,形成了ENSO与小江流域及蒋家沟泥石流发生关联。分析结果亦表明,Nino3区1月SST与当年蒋家沟泥石流次数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ElNi~no位相年泥石流少发而LaNi~na位相年泥石流多发。Nino3区SST变化最少要超前泥石流暴发4个月,因而ENSO可以为云南北部泥石流预测预报提供一种指标信息,从而有可能利用ENSO冬季信息来预测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滇北)当年夏季泥石流活动。

  • 标签: ENSO 降水 泥石流 灾害预测
  • 简介:欧亚中高纬地区积雪是影响气候重要因子,但是观测台站稀疏且记录只到1996年,导致积雪观测资料严重缺乏。基于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3套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20世纪再分析资料(NCAR-20thcenturyreanalysi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及日本气象厅(JMA)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JRA-55),利用前苏联站点观测雪深资料评估雪深再分析资料在欧亚大陆区域适用。结果表明:3套再分析资料对积雪时空变化均具有一定描述能力;其中,尤以JRA-55再分析资料与观测事实最为接近,能较好揭示欧亚中高纬雪深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反映雪深长期变化趋势。JRA-55再分析资料揭示欧亚雪深与169站观测有90%吻合,20世纪再分析资料有76%一致,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只有一半。区域尺度上,JRA-55再分析资料揭示欧洲、西伯利亚南部雪深在1961~1990年变化与观测是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0.87,而20世纪再分析资料仅有0.77、0.32。长时间序列雪深资料(JRA-55)表明欧亚大陆积雪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1960年代积雪偏少;1970年代偏多;从1980年代开始呈现减少趋势,持续至20世纪末,并且积雪减少是高纬度积雪变化造成

  • 标签: 欧亚中高纬 再分析资料 雪深变化 适用性评估 年代际变化
  • 简介: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暴雨(PHREs)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d或5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纬度)×0.25°(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标准,采用客观分析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持续8.29d,华南非台风影响PHREs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d,这两类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PHREs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在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PHREs进行较为细致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持续性暴雨 客观方法 江淮 华南
  • 简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全国30000多个地面自动站降水与CMORPH(ClimatePredictionCenterMorphingtechniquel卫星反演降水融合而成融合降水产品,分析了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降水量级以及站点稀疏区和密集区融合效果,结果表明: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量值均较卫星反演降水有显著减小,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大且误差区域差异减弱;融合降水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分布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虽高估了雨强小于等于4mm/d降水,低估了大于4mm/d高值降水,但同一量级下误差比卫星反演降水大幅减小,且随着降水强度增加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密集区融合降水值主要是取决于地面观测降水;站点稀疏区在没有站点分布时,融合降水值主要取决于卫星反演降水,但随着站点个数增加,地面观测降水在融合降水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且超过了卫星反演降水作用。可见融合降水充分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降水和卫星反演降水各自优势,融合效果明显。

  • 标签: 高分辨率 融合降水 资料评估
  • 简介:利用青海东部农业区5个地区1961-2005年降水资料和实际干旱受灾面积资料,分析了降水距平百分率(Pa)、SPI指数、z指数、K指数4个干旱指标在这些地区适用,结果表明:在青海东部农业区.SPI和Z指数具有较好适用,与其他指标相比两者具有较好一致,基本能反映当地旱涝状况.可以在海东地区气象干旱预测预报及评估中实际应用;Pa指数适用较差,K指数适用最差。

  • 标签: 干旱 指标 适用性 青海东部 农业区
  • 简介:对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移动高压(以下简称高原高压)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并对1979-2006年间高原高压过程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研究了高原高压对川东地区高温天气影响。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虽然引起高原高压过程多种多样,但根据川东地区高温天气成因主要可以将高原高压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高压在青藏高原北部或西部发展。在高原高压发展后期,高原高压脊前西北气流绕青藏高原控制高原东北侧和东侧地区,不利于水汽向上述地区输送,使得西北地区到川东地区易于出现高温天气,即“高原高压高温区绕高原型”。另一类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强烈西伸上青藏高原引起高原高压。在高原高压生成期,副高西端控制川东地区,川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纬向高温天气。当副高东退,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得到缓解时,川东地区受依然维持高原高压影响,高温天气并不随着副高东退而结束,将这类过程称为“副高一长江高温型”。

  • 标签: 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 川东高温
  • 简介:基于2012—2015年在华北、珠三角和湖南湖北地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气候变化意识问卷调查,构建了气候变化意识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两个一级指数。通过对调查结果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受年龄、产业类型、企业类型影响显著;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也处于一般水平且不同企业水平差距较大,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水平、未来预期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对其影响显著。

  • 标签: 企业管理人员 气候变化意识 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交叉列联分析
  • 简介:1引言随着观测手段改进,研究方法及工具增多,人们在暴雨、冰雹等强降水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青藏高原由于观测资料稀少,给牧区雪灾方面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大雪、连阴雪等天气给牧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研究牧区大雪期间环流特征,湿、热平衡及数值模式实际可预报对于提高牧区大雪预报和预防则显得十分必要。2高原牧区降雪一般环流特征

  • 标签: 高原牧区 可预报性 中尺度数值模式 环流特征 热平衡 谐波分析
  • 简介:1.雷达定量遥感2009年利用多普勒谱方法和实验室毫米波雷达资料,分析了毫米波测云雷达反演云水/云冰含量方法,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双线偏振雷达资料质量控制和降水观测方法,与新一代天气雷达测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算法,研发了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处理和产品生成软件系统;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台风监测方面,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新一代天气雷达 雷达资料 双线偏振 定量遥感 观测方法
  • 简介:一、概述所谓连续暴雨是指安康地区(10站)连续两天以上出现至少一站日雨量(20~h—20~h)大于等于50mm降水过程.按此标准统计,连续暴雨从6月到10月在安康均有发生.且主要集中出现在7到9月,其中又以7月出现频数最高,9月次之.本文以暴雨日为特征日,采用(0,1)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安康7月连续暴雨预报方程.

  • 标签: 暴雨预报 暴雨日 降水过程 预报方程 不稳定能量 南支槽
  • 简介:1.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组织评估2010年4月受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评估,并获得好评。评估专家对实验室评估意见如下: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灾害天气 科技部 基础研究
  • 简介:结合翁牛特旗实际,经过两年对比试验,总结出适合北方旱作农田区保护耕作方式。对改革目前传统耕作技术,保水培肥,省工节能,增产增收,促使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保护性耕作 耕作方式 综合分析
  •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持续和非持续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极端降水量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极端降水量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形式出现。

  • 标签: 中国 持续性极端降水 非持续性极端降水 趋势 极端降水持续性结构
  • 简介:本文以江西省六个重点产粮县为代表点,选择湿润指数、有效灌溉面积、绿度值变化、气象产量及水域面积变化等综合因子,以双季早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洪涝灾害程度评估,并提出了一种灾害损失估算方法。

  • 标签: 洪涝灾害 模糊综合评判 灾情评估
  • 简介:密云水库近30a入库水资源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可持续发展,其中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成为最受关注问题之一。以海河流域密云水库水资源供应为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入库水资源影响。结果表明:除SRESA2情景下在2025年入库流量减少外,其他情景均表现为人库流量增加。对入库流量增加情景,采用“零调整方案”,即不采取调整措施是可以,但由于未来北京水资源压力较大,有必要采取一些综合对策。通过多目标条件分析,为解决北京饮用水供应问题,建议采用开源(跨河流调水)、节流(水田改旱地)及污水治理三管齐下方案。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密云水库 水资源 适应性管理
  • 简介:利用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灾情和社会经济数据,从灾害暴露范围、人口暴露度、经济暴露度和农作物暴露度4个方面分析了灾害暴露度特征,从人口脆弱和经济脆弱两方面分析了灾害脆弱特征.研究表明: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年平均暴露范围、人口暴露度、经济暴露度和农作物暴露度分别为9.37万km2、126人/km2、149万元/km2和1.53亿hm2,暴露度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高暴露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人口脆弱显著增大,但经济脆弱有逐渐减小趋势,灾害脆弱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沿岸湖南、安徽、重庆、江西、湖北等省(市),上海、北京、天津为灾害脆弱最低区域.

  • 标签: 暴露度 脆弱性 暴雨洪涝灾害 时空变化
  • 简介:应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7日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PV1“正负值区垂直叠加”配置对暴雨发生、发展非常有利,且MPV1负值中心区对暴雨落区有一定指示作用;MPV2分布表明,随着大气斜压增强,强降水总是发生在对流低层斜压较强区域;低层斜压项负值区与暴雨落区存在着良好对应关系.

  • 标签: 暴雨 湿位涡 诊断分析
  • 简介:1前言2006年5月17~18日漳州市连续2天出现全区大暴雨过程(表1)。17日全市降水31.4~17.4毫米,全市10个站,5个站达到暴雨,4个站达到大暴雨;18日全市降水54.2~281.3毫米,3个站达到暴雨,6个站达到大暴雨.1个站达到特大暴雨。据历史资料查询得知,这是漳州市有气象资料以来第四次连续2天出现大暴雨过程,由于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造成很多房屋倒塌,农田被淹,堤防被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1县115个乡镇受灾人121达234.44万人,占漳州总人口一半,全市受淹村庄637个,受淹民房13.6万间,倒塌房屋4397间,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37.313亿元。有必要对此次过程环流背境和物理量条件做一分析。

  • 标签: 大暴雨过程 漳州市 成因分析 连续性 台风 珍珠
  • 简介: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实况资料,诊断分析了2008年1月16—26日克州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连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有利大气环流形势造成冷空气频繁,是此次降雪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降雪量大直接原因,而数值预报产品中物理量配置有利于降雪形成和维持。

  • 标签: 环流形势 数值预报 物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