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上消化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出血发生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消化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上消化出血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上消化道出血 预见性护理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Degos病是一种罕见的可累及多系统的坏死性血管炎性疾病。自身免疫异常、遗传、感染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可导致发病。该病多以皮肤表现首发,但肠穿孔、出血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不易被消化科医生认识和诊断。

  • 标签: Degos病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肠穿孔 微小
  • 简介:摘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在降低患者缺血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化出血的风险,如何平衡这两种风险一直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研究的焦点。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对DAPT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对ACS患者DAPT期间消化出血的认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再出血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死亡率、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结果研究组72 h再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死亡率明显较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2.56±0.98) d vs (4.85±1.26) d〕、呕吐消失时间〔(22.69±5.82) h vs (29.85±4.58) h〕、粪便潜血转阴时间〔(2.26±0.75) d vs (4.56±1.26) d)〕均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症状评分四个维度在病情稳定、出院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改善患者心理评分。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舒适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再出血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结肠憩室是指结肠黏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结肠憩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高,而随着亚洲国家人群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逐步西方化,人口老龄化及结肠镜检查的普及,该病发病率也在增长。该病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非特异,易出现漏诊或延误诊断。本文报道1例隐匿型升结肠憩室穿孔,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思路。

  • 标签: 憩室,结肠 肠穿孔 结肠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门静脉径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泮托拉唑和血凝酶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门静脉径线、生化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22%)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前后径[(1.12±0.23)cm],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0.2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hs-CRP、PCT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hs-CRP、PCT分别为(10.32±3.69)ng/L、(13.35±5.46)mg/L、(5.26±1.47)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2±5.69)ng/L、(19.35±7.51)mg/L、(9.45±3.0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07、8.433、10.566,均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疗效显著,可减轻门静脉扩张,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肝硬化 胃肠出血 门静脉 炎症趋化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亚型,可累及多系统并造成多器官损害,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OSAHS患者顺应性改变在其发病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中均为主要因素。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直接决定了顺应性的正常与否,相关的研究涉及肌纤维的组织学研究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上气顺应性改变的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上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顺应性 生物力学 组织学 电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吻合夹(over-the-scope clip,OTSC)在闭合医源性肠道穿孔中的疗效。方法对应用OTSC夹封闭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穿孔长径为1.0~4.0 cm,均在内镜下一次成功闭合,平均封闭时间为9.1 min,平均住院6.5 d,术后无迟发性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病患死亡。结论使用OTSC封闭医源性肠道穿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肠穿孔 结直肠肿瘤 医源性疾病 内镜吻合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88例胃穿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式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两组术后均行对症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VAS疼痛评分、各时间段GAS水平及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4.53±1.12)d、排气时间为(62.27±15.48)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4.08±5.46)h、VAS疼痛评分为(1.91±0.71)分,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时间段的GAS水平分别为(37.46±7.15)ng/L、(47.39±11.08)ng/L、(58.89±14.81)ng/L、(60.11±15.18)ng/L,总有效率为97.7%,均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94±0.87)d、排气时间为(84.55±22.69)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8.71±9.10)h、VAS疼痛评分为(2.84±0.79)分,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时间段的GAS水平分别为(34.38±7.01)ng/L、(39.44±10.71)ng/L、(45.26±11.29)ng/L、(53.23±14.14)ng/L,总有效率为84.0%],均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优于传统开腹式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疼痛等症状改善明显,远期疗效可观,值得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

  • 标签: 腹腔镜修补术 胃穿孔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从发病至手术的手术时间间隔与手术修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4例AMI合并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65.5±3.3)岁。VSD大小(15.8±5.8)mm,位于前尖部10例,位于后下部4例。根据AMI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1组(9例)为发病至手术时间>1周,2组(5例)为发病至手术时间≤1周。所有患者取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VSD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结果。结果全组死亡2例,1、2组各1例,分别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脓毒血症。全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分别为(203.9±52.3)min和(152.4±44.8)min。与1组相比,2组患者的术前左心室功能差(左心室射血分数0.304±0.023对0.408±0.103,P=0.035),术前休克比例高(100%对33.3%,P=0.031),急诊手术率高(100%对11.1%,P=0.003),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高(60.0%对0,P=0.027)。平均随访53.6个月,期间未发现残余分流和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AMI合并VSD的有效方式。从发病至手术时间超过1周时,患者状态更稳定,手术更安全;1周内接受手术的患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更多见,使用机械辅助支持可以纠正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急诊手术围手术期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仑伐替尼12 mg/d靶向治疗。用药30 d后患者出现晨起无诱因鼻出血,约半个月1次,压迫后可止血,未停药。用药97 d后,患者出现腹痛,查体全腹压痛,以中上腹明显,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CT检查示腹腔积气、积液,空腔脏器穿孔。停用仑伐替尼,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酸补液等保守治疗22 d后,患者腹痛缓解,恢复流质饮食;治疗26 d后患者排气、排便。此后,患者自行按原剂量再次服用仑伐替尼1周,再次发生鼻出血,再次停用仑伐替尼后未再出现鼻出血。考虑鼻出血和空腔脏器穿孔可能与仑伐替尼有关。

  • 标签: 抗肿瘤药 癌,肝细胞癌 鼻出血 肠穿孔 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仑伐替尼
  • 简介:摘要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鼓膜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斯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综合征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孟州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130例咳嗽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孟鲁斯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布地奈德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38%,62/65)高于对照组(76.92%,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活量(VC)、肺总量(TLC)、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间、夜间咳嗽频度及日间、夜间咳嗽严重程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斯特联合布地奈德对上气咳嗽综合征患儿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及咳嗽症状,且未新增不良反应。

  • 标签: 孟鲁斯特 布地奈德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小儿 呼吸功能 不良反应
  • 作者: 李焱 陈敏 赵宏亮 李增山 李世森 吴开春 时永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宁 810001(现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但多数疾病无诊断金标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给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小难度。本例患者病史长,以口腔、外阴和回肠末端溃疡为主要表现,先后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消化出血,经消化内科、消化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诊治,最初考虑白塞病可能,最终诊断为CD,经积极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 标签: Crohn病 回肠末端溃疡 白塞病 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 450±700)g,范围为1 010~5 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0/8];死亡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存活组[6/8与22.2%(8/36),χ2=6.147](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较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胃穿孔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突然出现的腹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尽早手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胃疾病 婴儿,新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合并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接受外科治疗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心脏外科收治的60例MI后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穿孔部位将患者分为前间隔组(43例)和后间隔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及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全组住院期间死亡8例,其中前间隔组6例,包括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后胃肠道出血死亡1例,二次开胸探查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2例,术后肺部感染死亡3例;后间隔组2例,包括二次开胸探查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与后间隔组比较,前间隔组男性多(44.2%对11.8%,P=0.019),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0.47±0.09对0.56±0.06,P=0.001),心肌梗死至手术时间短[(52.9±35.3)天对(79.6±65.1)天,P=0.045],体外循环时间短[(137.9±48.6)min对(169.9±42.3)min,P=0.024],主动脉阻断时间短[(82.4±32.1)min对(107.0±30.4)min,P=0.011],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小[(49.1±5.7)mm对(52.9±4.8)mm,P=0.029]。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住院期间死亡、心衰、室颤、心包压塞、二次开胸探查、IABP辅助、ECMO辅助、二次气管插管、肺部感染、透析治疗、残余室间隔缺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衰、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MI合并前间隔穿孔和MI合并后间隔穿孔的围手术期风险和远期疗效相当。

  • 标签: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室间隔穿孔的影像学与电学特征,探讨规避室间隔穿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的患者40例,术中使用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有无室间隔穿孔,分为穿孔组(7例)及非穿孔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心室导线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功能等指标。结果穿孔组与非穿孔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导线感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孔组的导线阻抗趋向低于非穿孔组[(707.000±170.321)Ω对(822.727±225.071)Ω,P=0.208],穿孔组的导线阈值略高于非穿孔组[(0.843±0.310)mV对(0.797±0.303)mV,P=0.7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感知、阈值、阻抗等参数不足以判定是否发生室间隔穿孔,需寻找更有效方法以协助判断,提高左束支区域起搏导线植入的安全性。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左束支起搏 室间隔穿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经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术后穿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FR,并在术后因穿孔接受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创面的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总时间、缝合时间、术后(1、2、24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20岁。病灶平均直径1.70 cm,胃底2例、胃体3例,剥离后的创面平均直径4.30 cm;手术总时间平均91.40 min,平均缝合时间11.60 min,每例患者均只使用1根缝合线;术后2 h腹痛评分最高(3.20分),其次为术后1 h(2.20分)和24 h(1.20分);术后平均住院2.40 d;平均随访6.25个月,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9.00分。结论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EFR术后黏膜穿孔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胃肠内窥镜 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 穿孔 OverStitch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缘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方穿孔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4.5±14.2)岁。分析穿孔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比较手术前后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4±3.1)个月(6~18个月),穿孔愈合率94.7%(36/38)。术后气导平均听阈为(21.4±7.7)dB HL,明显小于术前气导平均听阈[(30.9±8.9)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3,P<0.05);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10.8±6.0)dB,明显小于术前平均骨气导差[(18.4±6.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2,P<0.05)。骨气导差缩小(8.3±1.5)dB。随访期间,发生鼓膜炎2例(4.7%,2/38),再穿孔2例(4.7%,2/38),钝角愈合1例(2.4%,1/38)。无继发性胆脂瘤发生。结论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方穿孔简单、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鼓膜穿孔 耳内镜 鼓膜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