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感染的17例受者,对隐球菌感染部位、临床表现、合并症、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平均发病时间为移植后(7.9±5.4)年,基础肌酐中位数137 μmol/L(75~741 μmol/L),合并高血压者15例(88.2 %),合并糖尿病者6例(35.3 %),合并慢性肝炎者9例(52.9 %)。隐球菌感染受累器官依次为脑15例(88.2 %),肺5例(29.4 %),皮肤3例(17.6 %)。结果临床表现多样,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等抗真菌治疗,有10例(58.8 %)治愈,5例(29.4 %)因隐球菌感染死亡,1例(5.9 %)部分缓解,1例(5.9 %)稳定。治愈的10例受者中有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4例移植肾功能丧失。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隐球菌感染多发生于移植晚期。肾移植受者病情复杂、抗真菌治疗不规范、免疫平衡紊乱等多种因素会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加强随访、防治并发症、早期诊断、多学科协作、规范足量抗真菌治疗、注重免疫平衡,才能提高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感染的治愈率。

  • 标签: 肾移植 隐球菌 隐球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骨量丢失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感染组及感染+JAK抑制剂(JAKi)组。造模2周后于股骨和胫骨处取材。通过Micro-CT重建并分析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以检测骨量改变;骨钙素免疫组化、Goldner三色染色用于定量成骨细胞;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染色用于定量破骨细胞;下载并分析GSE166522数据集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骨细胞衰老及JAK/STAT通路的关系;Senescence β-Galactosidase、Osterix和P16免疫荧光共定位用于观察细胞衰老。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感染组目标区域松质骨的骨量较对照组显著丢失,骨钙素免疫组化、Goldner三色染色结果提示感染组的成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染色提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引起骨细胞衰老且在感染条件下JAK/STAT通路被激活。Senescence β-Galactosidase染色提示感染组骨组织衰老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Osterix和P16免疫荧光共定位提示感染组衰老的骨祖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相比,感染+JAKi组衰老的骨祖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骨量丢失得到了部分逆转。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JAK/STAT通路诱导骨祖细胞衰老并最终导致骨量丢失。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骨髓炎 生物信息学 衰老 骨祖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病情迁延的高危因素,为儿童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APSGN、临床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12个月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患儿病程是否超过1年,分为非迁延组及迁延组,Logistic回归分析病情迁延的高危因素。结果共271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197例,女74例;中位年龄9.91(7.66,11.33)岁;非迁延组(病程<1年)154例,迁延组(病程≥1年)117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蛋白尿持续时间≥8周、急性肾损伤、重度蛋白尿、女童是APSGN病情迁延的高危因素(均P<0.05)。将急性肾损伤、蛋白尿持续时间≥8周及女性分别赋值1分,大量蛋白尿赋值2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风险评分达3分者,APSGN病情迁延的敏感性为43.6%,特异性为86.4%,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8%、66.8%。结论大量蛋白尿并急性肾损伤、蛋白尿持续时间≥8周、女童;或无大量蛋白尿,但急性肾损伤、蛋白尿持续时间≥8周、女童3项条件均具备者,病情迁延的风险较高。

  • 标签: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迁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临床特征及IPD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I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139例IPD住院患儿临床信息及菌株药敏结果。结果139例患儿男女比为1.5∶1.0,年龄5岁以下占83.5%(116/139例);31例(22.3%)合并基础疾病,其中血液系统恶性疾病7例(5.1%),先天性心脏病6例(4.3%),免疫抑制状态18例(12.9%)。临床感染类型主要包括肺炎[59.0%(82/139例)]、脑膜炎[28.8%(40/139例)];院内病死率为15.8%(22/139例)。IPD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及克林霉素不敏感率>90.0%,对美罗培南不敏感率为74.8%(104/139例);对阿莫西林敏感率为69.1%(96/139例),全部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脑膜炎患儿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的敏感率显著低于非脑膜炎菌株,分别为10.0%比54.5%,32.5%比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IPD主要见于5岁以下合并有基础疾病的儿童,病死率较高;IPD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及美罗培南敏感率不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氧氟沙星普遍敏感。脑膜炎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不敏感率高于非脑膜炎菌株。

  • 标签: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 儿童 临床特征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呼吸学科肺隐球菌病的诊疗现状,完善对HIV阴性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涂片培养、抗原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在22家参研单位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室筛检肺隐球菌病,连续纳入研究期间收治的所有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病例,采集并分析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肺隐球菌病患者457例,其中播散性感染占3.28%(15/457),病死率0.88%(4/457),主要的诊断依据为组织标本病理检查的阳性结果(74.40%,340/457)和隐球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结果(37.64%,172/457)。肺隐球菌病占同时期呼吸科住院患者总人数的2.04‰(457/223 748),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该比例最高;70.24%(321/457)的患者不合并任何基础疾病,87.75%(401/457)的患者无已知免疫缺陷;咳嗽、咳痰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5.16%(115/457)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影像表现方面,肺内多发病变多于孤立病变,胸膜下病变多于肺门周围或内中带病变,形态上则以直径1~5 cm的中等大小结节和直径3 mm~1 cm的小结节最为常见。血清隐球菌抗原的敏感率为71.99%(203/282), 抗原阳性患者在基础免疫状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感染类型等方面均有别于抗原阴性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感染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影像学特点、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以及预后等方面有别于非免疫缺陷患者。结论我国HIV阴性肺隐球菌病多数无合并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总体预后良好,但临床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中耳炎、细菌性脑膜炎等疾病的首要病原菌。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控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是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我国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计划。现就我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及其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防控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肺炎链球菌疾病 流行病学 疫苗
  • 作者: 张彩慧 孙书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
  • 简介:摘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目前该病具体发病机制不详,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

  • 标签: 儿童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球菌引发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随着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应用,大部分于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致病性脑膜炎球菌(血清A、C、W135、Y群)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这也导致B群脑膜炎球菌引发的流脑占比增多。此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候选抗原,以及基于这些抗原已经获批和正在研发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以期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新型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发。

  • 标签: 奈瑟球菌,脑膜炎,血清B群 脑膜炎双球菌菌苗 候选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不典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12例不典型APSGN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随访结果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12例不典型APSGN患儿均急性起病,9例为肉眼血尿,肾功能异常者为6例。9例肉眼血尿患儿中,2例持续肉眼血尿4~5周才转为镜下血尿,2例反复肉眼血尿分别至病程第8、10周才转为镜下血尿。11例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中,7例符合肾病综合征(NS)诊断标准。12例患儿肾活检穿刺术取肾组织光镜结果示,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GN)及毛细血管内增生性GN各为6例;电镜结果示,其均为系膜区、上皮下或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为7例;免疫荧光结果示,其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C3和免疫球蛋白(Ig)G沉积为主,或C3沉积为主。对6例患儿采取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4例采用泼尼松口服治疗,2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改泼尼松口服维持治疗;对另外6例患儿仅进行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随访4个月至3年,所有患儿肾功能正常,预后良好。结论对于急性期感染控制后,仍然表现为持续蛋白尿和(或)肾活检病理表现为显著系膜增生的不典型APSGN患儿,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链球菌感染 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抑制剂 血尿 蛋白尿 儿童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手段,在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国内本土病例的动态"清零"和对病毒经物品传播风险的深入认识,"人物同防"已成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监测成为常态化防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然而,由于新冠疫苗接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环境监测屡屡出现"假阳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对核酸检测方法、环境核酸污染来源、鉴别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供处理相关疫情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环境 核酸检测 鉴别 处置
  • 简介: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被认为与神经节苷脂抗体的出现密切相关,而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3抗体既往报道较少。文中报道1例GM3抗体阳性相关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患者为58岁女性,主因“双下肢无力10 d,右眼睑闭合不全8 d,左眼睑闭合不全伴头晕1 d”就诊。血清抗GM3抗体阳性,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好转。

  • 标签: GM3抗体 吉兰-巴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术后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施行开腹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的543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404例,女139例,年龄26~84岁。根据癌组织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HER2 0+组(n=427)、HER2 1+组(n=56)、HER2 2+组(n=29)和HER2 3+组(n=31),比较4组在临床病理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将HER2 0+组和HER2 1+组胃癌患者合并为HER2阴性组(n=26),HER2 3+作为HER2阳性组(n=26),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均衡两组与预后相关的基本资料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HER2阳性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胃癌患者中HER2过表达比率5.7%(31/543)。HER2表达水平与性别(χ2=8.30,P=0.040)、肿瘤纵向部位(χ2=22.86,P=0.029)、组织学分化(χ2=13.27,P=0.004)有相关性;中位生存时间与HER2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4,P=0.142)。倾向评分匹配后,HER2阳性组胃癌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型(HR:1.619,95%CI:1.081~2.423,P=0.019)是影响HER2阳性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ER2在男性、贲门胃底部及高、中分化的胃腺癌中表达较高,但HER2表达水平与胃癌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ABO血型可能是影响HER2阳性胃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ABO血型系统 预后
  • 简介:摘要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是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主要亚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既往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与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老年痴呆症、共济失调、吗啡依赖及戒断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PV阳性神经元在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围绕PV阳性神经元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不同脑区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 睡眠-觉醒 基底前脑 丘脑网状核 大脑皮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癌病理学亚型可根据其免疫组化结果如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表达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管腔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管腔型被定义为ER和(或)PR阳性,在分子机制上,ER的表达活性可调控PR表达,所以ER与PR表达通常一致,但在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部分ER/PR表达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ER(-)/PR(+),但关于此类病例是否真实存在尚存争议,应对此型患者重新进行ER和PR免疫组化检测,再根据HER2状态进行分类。因ER与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故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现就ER(-)/PR(+)型乳腺癌存在的原因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探讨。

  • 标签: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拭子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价值。方法选取104例COVID-19确诊患者,在入院时采集咽拭子、痰液、血液和肛拭子检测2019-nCoV核酸;依据不同标本核酸阴阳性分组比较临床特征和血液学指标;选取15例肛拭子核酸阳性患者追踪分析其不同标本核酸转阴时间。结果与肛拭子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具有较低的淋巴细胞(LYM)和较高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且重症比例更高。咽拭子阳性患者HsCRP、IL-6和重症比例亦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痰液阴阳性患者间血液学指标和重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阳性比例仅为1.92%,但均为重症患者;痰液阳性率最高为46.15%。咽拭子和肛拭子均阳性患者LYM显著下降,而HsCRP、IL-6和危重比例均显著增高。追踪结果显示肛拭子和痰液转阴时间较长,警惕痰液复阳现象。结论肛拭子阳性患者具有更低的LYM和更高的炎症水平及重症比例,提示其可能成为预测重症发生的因素。且转阴时间长于咽拭子,联合咽拭子和肛拭子检测有助于预测重症发生。

  • 标签: 2019-nCoV COVID-19 肛拭子 咽拭子 痰液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致敏等待者因为存在抗HLA抗体阳性,其等待时间更长、预后更差,但目前临床上并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要提高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其核心问题可归纳为:(1)如何评估抗HLA抗体阳性患者的移植风险?(2)如何降低抗HLA抗体的滴度,并避免其产生?通过总结我中心既往的经验,我们提出了算(Calculate)、避(Avoid)、降(Lessen)、配(Match)的"CALM"策略,通过对这四个环节的处理,提高了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和成功率。

  • 标签: 肾移植 抗HLA抗体 阳性 策略 CAL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抗体阳性的尘肺病患者小阴影进展及肺功能的变化,为尘肺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入住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尘肺科患者756例,剔除合并感染者,依据自身抗体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25例。对尘肺病患者的X射线胸片、胸部CT、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50)等指标追踪观察5年,分析自身抗体阳性对尘肺小阴影形态学、5年尘肺晋期和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自身抗体阳性组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53.14±10.51)岁;阴性组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53.88±8.10)岁。5年的观察期内,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尘肺病患者小阴影形态、尘肺分期和5年尘肺晋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胸部CT的小阴影面积增量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的FEV1和MEF50分别在第4和3年开始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与FEV1和MEF50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5年的观察期内,自身抗体阳性未促进尘肺病患者X射线胸片的进展,但胸部CT上呈现出更多的小阴影;自身抗体阳性可能加剧肺功能的减退。

  • 标签: 尘肺 自身抗体 小阴影 肺功能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26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502例患者设定为试验组,将下呼吸道标本真菌阴性的30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念珠菌阳性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念珠菌构成比以白色念珠菌居第一位,所占比例为85.48%;光滑念珠菌第二位,所占比例为7.66%;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酵母样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82%和2.62%;最后为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01%和0.40%。(2)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后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吸烟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合并哮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脑卒中、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ICS/LABA、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氢离子浓度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70岁、入院次数>4次、按需吸入SABA、吸入LABA、ICS、ICS/LABA、住院时间>30 d以及住ICU时间>25 d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70岁、入院次数>4次、按需吸入SABA、吸入LABA、ICS、ICS/LABA、住院时间>30 d以及住ICU时间>25 d,下呼吸道念珠菌定植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危险因素 急性加重 念珠菌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索了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20 ℃冻存后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并探索比较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通过ELISA法和(或)CMIA法初筛阳性标本483例血清标本,再用TPPA法检测。根据ELISA法检测的S/CO值将患者标本分别分为四组:A组(S/CO≥10),B组(10>S/CO≥5),C组(5>S/CO≥1),D组(S/CO<1,但TPPA为阳性)。结果A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比99%,P>0.05);B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84%比97.84%,P>0.05);C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比92.22%,P>0.05);D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88.89%,P<0.05),并且D组ELISA、CMIA、TRUST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0%、88.89%、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血清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8%比96.03%,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0%比99.57%,P>0.05);而检测的冻存前标本ELISA法结果和CMIA法结果的敏感性分别为96.10%、99.57%,均高于TRUST敏感性(4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冷冻对ELISA检测梅毒为阳性的标本无影响,而对ELISA检测梅毒为假阴性的标本有一定影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应关注ELISA、CMIA和TRUST检测方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标本,使用多方法联合检测可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血清 -20 ℃冻存 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