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结果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验证,为预测术后切缘阳性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PC-follow数据库中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2018年收治的2 21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67.3(33~88)岁。PSA(45.2± 18.9)ng/ml。前列腺穿刺活检针数6~32针,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4%~100%,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6~10分。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建模组1 770例,年龄65.5(33~88)岁,PSA(48.2±12.4)(0.01~99.4)ng/ml。验证组445例,年龄68.6(47~82)岁,PSA(43.7±14.8)(0.01~87.2)ng/ml。对两组患者年龄(<60岁,60~70岁,>70岁)、PSA(<4 ng/ml,4~10 ng/ml,11~20 ng/ml,>20 ng/ml)、盆腔MRI检查结果(阴性,可疑,阳性)、肿瘤临床分期(T1~T2期,≥T3期)、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33%,34%~66%,>66%)、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6分,7分,≥8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有意义的指标构建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结果的列线图模型。在验证组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并与构成列线图的单一因素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水平、盆腔MRI检查结果、穿刺针数阳性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水平(OR=2.046,95%CI 1.022~4.251,P=0.009)、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OR=1.502,95%CI 1.136~1.978,P=0.002)、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OR=1.568,95%CI 1.063~2.313,P=0.028)、盆腔MRI检查结果(OR=1.525,95%CI 1.160~2.005,P=0.033)为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预测指标,根据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预测验证组切缘阳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而以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MRI检查结果、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等单一因素预测验证组切缘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4、0.615、0.556、0.522和0.560,列线图模型与单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较单独应用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MRI检查结果、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在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方面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手术切缘阳性 统计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制作的12 130例临床标本,并进行微生物检验;将2018年6月至12月的6 006例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作为对照组,其标本类型包括:呼吸道标本1 746例,血液培养标本1 133例,分泌物标本1 617例,粪便(尿液)标本1 510例。2019年1月至6月的6 124例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作为研究组,其中标本类型包括:呼吸道标本2 453例,血液培养标本938例,分泌物标本1 129例,粪便(尿液)标本1 604例。两组临床标本主要包括: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和分泌物标本、大便标本和尿液标本。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标本的结果阳性率,总结结果。结果研究组呼吸道、血培养标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3.0%(319/2 453)比15.8%(276/1 746)、5.3%(50/938)比8.0%(91/1 133);均P<0.05];研究组分泌物、粪便(尿液)标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7.3%(195/1 129)比17.4%(282/1 617)、14.5%(233/1 604)比18.2%(275/1 510);均P<0.05]。结论临床上对不同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的微生物检验,其主要是利用阳性率表示检验结果,为临床上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所患疾病以及治疗状况提供参考依据,为避免在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期间,所得出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就应该严格要求检验人员遵循检验规范以及在操作中应符合检验的标准要求。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人接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蛋白疫苗(PPCV13)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NCBI)和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等数据库,将比较PPCV13和PPSV23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分析。合并计算抗菌调理吞噬活性的几何平均滴度(GMT)的比值(GMTR)和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共纳入5篇RCT文献,PPCV13组在接种1个月后针对10个血清型(1、4、5、6A、6B、9V、18C、19A、19F、23F)的GMT水平显著高于PPSV23组(P均<0.05);接种PPCV13和PPSV23,14 d后总体局部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RR=1.08, 95%CI:0.95~1.24),总体全身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RR=0.97,95%CI:0.91~1.04)。结论成人接种PPCV13与PPSV23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接种PPCV13可以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效果。

  • 标签: 疫苗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蛋白疫苗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血清型 免疫原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人类感染的疾病范围很广,从轻症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各种威胁生命的侵袭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骨髓炎、心内膜炎、坏死性肺炎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使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除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外,还需要研发新型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的药物和制定相应策略。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有利于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该文将从动物模型的种属选择、造模方法、检测指标、优缺点等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动物模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应用脱氧胆酸钠沉淀和离子交换色谱技术纯化5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方法。方法5型肺炎球菌发酵液经离心、超滤、脱氧胆酸钠沉淀处理后,再经过Capto Q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精制多糖原液。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相关制检规程对精制多糖原液进行检定分析。结果精制多糖原液中蛋白和核酸含量分别不超过3.0%和0.1%,糖醛酸含量不低于18.4%,氨基己糖含量不低于22.7%,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且多糖回收率达到60.0%以上。结论建立的5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可替代使用乙醇或苯酚的工艺,且操作步骤简便,具有很好的规模化应用前景。

  • 标签: 肺炎球菌 荚膜多糖 脱氧胆酸钠 层析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α-toxin,AT)溶血活性测定方法,用于无毒突变AT(non-toxic mutant AT,mAT)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方法使用AT裂解兔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溶血活性,并对该方法中的孵育时间、兔红细胞终浓度、Triton X-100浓度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重复性。对mAT特异性血清抗体进行体外功能性评价,绘制AT溶血曲线,计算AT溶血率50%时的浓度,检测血清半数中和抗体滴度。结果AT溶血活性最适检测条件为:孵育时间90 min,兔红细胞终浓度为2%(V/V),Triton X-100浓度为0.25%。此条件下,分别加入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对AT溶血活性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AT溶血率50%时浓度为1.75 μg/ml,变异系数3.75%。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的半数中和抗体滴度初步结果均为1∶64。结论优化的AT溶血活性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且检测时间较短,可用于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α-毒素 溶血活性 抗体,中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沈河院区所有临床科室住院治疗的42例MR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选取自检验科),男33例,女9例,年龄(53±19)岁,年龄范围为16~96岁。根据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的情况,将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正常出院的患者为预后好转组,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病死或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的患者为非好转组。将全部待研究因素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预后好转组与非好转组性别、年龄、使用抗生素时长、手术、机械通气、免疫抑制、颅脑疾病或损伤、肺部基础疾病、肾功能不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长、抗生素应用种类、入住ICU、留置尿管、患有心脏疾病及高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长、抗生素种类、心脏疾病以及高血糖与不同预后情况间存在显著关联,提示其可能是导致患者MRSE血流感染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心脏疾病及高血糖与患者MRSE血流感染预后间存在显著关联,提示可能是导致MRSE血流感染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疾病史以及高血糖可能是影响MRSE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危险因素 心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8例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基础疾病、易感因素、临床信息、病原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18例患儿中,16例(88.9%)存在基础疾病,包括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后、早产儿、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胆道闭锁术后及泌尿系统畸形。17例(94.4%)存在易感因素,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暴露、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置管、营养不良、腹胀/肠道感染、粒细胞减少/缺乏、机械通气,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存在年龄差异性。各年龄段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广谱抗生素暴露(76.5%)及中心静脉置管(52.9%)。单一屎肠球菌血流感染者C-反应蛋白(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衰竭、休克、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6%、0%及8.3%,无死亡病例;6例(33.3%)患儿存在混合血流感染,其CRP均升高或显著增高,呼吸衰竭、休克、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3.3%及66.7%,死亡1例。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万古霉素治疗有效且临床症状缓解快。结论1.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多存在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各年龄段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广谱抗生素暴露及中心静脉置管;2.单一屎肠球菌血流感染致病性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3.存在较高的混合感染率,混合感染者病情严重度及死亡率增加;4.万古霉素耐药性低,治疗有效且临床症状缓解快;5.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严格管理中心静脉置管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儿童 屎肠球菌血流感染 临床特征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肺炎球菌疫苗功能性抗体的标准株分子特征分析,为肺炎球菌疫苗的临床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对24株检测肺炎球菌疫苗功能性抗体的标准株的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方法,对相关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24株菌株的基因序列与肺炎链球菌模式株NCTC 7465的16S rRNA基因序列(LN831051)的相似性在98.35%~99.86%之间,碱基的差异在2~23 bp;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4株标准菌株的ST型各不相同;PFGE分析结果表明24株标准菌株100~1 000 Kb大小的DNA片段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各血清群/型的菌株各具其特征性的条带(12~15个片段)。结论本研究发现检测肺炎球菌疫苗功能性抗体的标准株的ST型和PFGE图型均不相同,具有代表性,为肺炎球菌功能性抗体检测用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炎球菌疫苗 功能抗体检测 标准菌株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超抗原是一类由细菌、病毒等产生的具有强丝裂原活性的外毒素,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结合,刺激T细胞产生并释放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在极低浓度下即可刺激机体产生超强免疫应答,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T细胞丝裂原。链球菌超抗原在链球菌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链球菌的定植、增殖和传播。深入研究链球菌超抗原生物学特性对了解链球菌致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链球菌超抗原的分类及特点、致病机制与开发应用等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认识和深入研究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超抗原 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由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可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隐球菌病是AIDS患者常见的严重机会性感染。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 activity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AIDS相关隐球菌病病死率明显降低。但部分患者在启动HAART后,临床症状反复和加重,机体出现对隐球菌抗原过度免疫调节的炎症反应,称为隐球菌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Cryptococcus-related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C-IRI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就AIDS患者C-IRI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管理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治疗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基因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描述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引起侵袭性感染的金葡菌分离株,并使用电子病历回顾性收集对应患儿临床资料;对分离株进行多基因座序列分型和葡萄球菌蛋白A分型,并检测pvl基因携带情况。此外,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分离株的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根据金葡菌分离株是否携带pvl分为pvl+和pvl-两组,使用成组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分离株药物敏感性。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27例侵袭性金葡菌感染病例,pvl+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高于pvl-组(P=0.001、P=0.001、P=0.005)。pvl携带率为44.9%,在57例pvl+致病株中,64.9%(37/57)为MRSA感染。pvl-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于pvl+分离株(70% vs. 49.12%,P=0.02)。结论在侵袭性金葡菌感染中,pvl与患儿炎症指标升高有关;临床分离株中pvl阳性率较高,且pvl-金葡菌多重耐药率较高。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童 葡萄球菌感染 杀白细胞素 预后 分子分型 毒力 药物敏感性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由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可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隐球菌病是AIDS患者常见的严重机会性感染。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 activity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AIDS相关隐球菌病病死率明显降低。但部分患者在启动HAART后,临床症状反复和加重,机体出现对隐球菌抗原过度免疫调节的炎症反应,称为隐球菌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Cryptococcus-related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C-IRI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就AIDS患者C-IRI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管理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治疗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BF)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选取480枚钛合金板,分别在钛板表面建立7,14,21,28 d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每个时相点120枚。再将每个时相点生物膜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碘伏浸泡组(PBS组)、碘伏浸泡5 min组(5 min组)和碘伏浸泡10 min组(10 min组)。PBS组分别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FITC-ConA)与碘化丙啶(PI)、PI与SYT09染料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构,并采用活菌计数法(CFU计数)清点菌落数;5 min组、10 min组采用PI和SYT09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碘伏浸泡后的生物膜变化及细菌活力,采用活菌计数法评估碘伏的抗菌效果。结果PBS组采用FITC-ConA和PI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胞外多聚物逐渐增多,生物膜空间结构逐渐成熟,到21 d时生物膜空间结构变化明显,28 d时成熟;PI和SYT09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菌数量增多,外形呈山峰状。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胞外多聚物逐渐增多,形成了结构化的微环境并逐渐成熟。5 min组、10 min组中培养7 d[0(0,0)CFU/ml]及14 d[0(0,0)CFU/ml]时细菌被全部杀灭,21 d时5 min组及10 min组抗菌作用均减弱,但10 min组[100(100,125)CFU/ml]较5 min组[300(275,425)CFU/ml]的抗菌效果好(P<0.05),28 d时碘伏浸泡5 min组[500(375,700)CFU/ml]和10 min组[250(175,400)CFU/ml]的抗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膜的成熟是细菌和胞外多聚物的整体成熟并形成空间化的微环境,生物膜以21 d为界分成年轻生物膜和成熟生物膜,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胞外多聚物及微环境的成熟;对于培养时间≤21 d的细菌生物膜,碘伏浸泡10 min较5 min抗菌效果好,而对培养时间>21 d的细菌生物膜延长碘伏浸泡时间对于抗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 标签: 生物膜 感染 葡萄球菌,金黄色
  • 简介:摘要对多中心收治的3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为2岁11个月男童,以间断发热1个月余,皮肤发花20 d,发现心脏赘生物1 d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中等团块样回声,血培养结果示肺炎链球菌;例2为3岁10个月女童,以间断发热8 d,腹痛1 d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强回声团,血培养结果示肺炎链球菌。例3为3岁4个月女童,以咳嗽20 d,发热9 d入院。住院期间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团块状高回声,血培养结果示肺炎链球菌,菌株血清型23F。3例患儿均有发热表现,2例合并呼吸系统症状。例2出现脑梗死,例3出现急性左心衰竭。3例患儿均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有效,提示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万古霉素是重要的抗感染治疗药物之一。

  • 标签: 肺炎链球菌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猪链球菌2型菌株98HAH33基因0267进行功能研究。方法比较猪链球菌2型野生株98HAH33、突变株Δ0267及回复株CΔ0267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速率,细菌黏附、全血杀伤及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比较对宿主的黏附和抗吞噬能力,仔猪试验比较在毒力方面的差异。结果野生株、突变株及回复株生长速率一致;野生株对宿主细胞A549、Hep2、HBMEC的黏附率分别是突变株的2.59、4.87和3.08倍,回复株对宿主细胞A549、Hep2、HBMEC的黏附率分别是突变株的2.65、4.65和2.86倍;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1~3 h在全血中的存活率分别是36.91%、28.12%和41.61%,58.44%、44.06%和58.26%,93.02%、70.08%和95.85%;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试验结果显示RAW264.7吞噬野生株、突变株及回复株的菌量分别为2 767、5 322、2 567;仔猪竞争感染试验证明基因0267与猪链球菌2型98HAH33的毒力相关。结论猪链球菌2型98HAH33基因0267与细菌黏附和抗吞噬相关,是一个新毒力因子。

  • 标签: 猪链球菌2型 细菌黏附 全血杀伤 吞噬 毒力因子
  • 作者: 宁雪 邓继岿 刘世花 陈必全 邓慧玲 张艳虹 刘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518038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感染科,济南 250022 ,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合肥 230051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2科 710003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西宁 81000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8所儿童医院收治的诊断为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短期预后等。结果9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中位发病年龄1岁3个月。4例患儿有基础疾病;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9例)及发热(8例)是主要表现,感染部位包括肱骨(4例),股骨(3例),胫腓骨(2例),8例并化脓性关节炎;病初有白细胞升高(8例,中位数22.02×109/L),C反应蛋白升高(7例,中位数55.44 mg/L)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快(6例,中位数70 mm/1 h)。病初有5例单用头孢菌素治疗,后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患儿均予穿刺、切开引流或开窗减压治疗;最终8例患儿好转出院。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多见于低年龄幼儿,可无危险因素,常见感染部位为长骨干骺端,易合并化脓性关节炎,抗生素联合外科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骨髓炎 儿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从事养猪工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结果考虑为猪链球菌2型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青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3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经6个月随访,仍遗留严重听力障碍。

  • 标签: 链球菌, 猪 脑膜炎, 细菌性 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