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提出的“燕‘四宫’说”有三错:(1)误抄《唐会要》;(2)分不清按“均系”和“调系”分类记录的燕二十八调;(3)误把调式主音当作音阶中的单个音。这三错中的第三错,乃是“燕‘四宫’说”的致命大错。这一错误来源于[日]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的“之调”、“为调”二表。

  • 标签: 燕乐 七宫四调 均系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调式 调系
  • 简介:“散”是中国器乐作品结构思维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筝作品中无处不在,它既给了演奏者较大的发挥空间,又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与发展逻辑。“散”的结构状态展现在乐曲中,多为“引子”“尾声”“散乐段”“华彩”“过渡”部分,归纳来看,其形态有推进式、对称并列式、段落衔接式、乐段陈述式、补充发展式、前后呼应式等多种,演奏者要根据“散”的不同位置极其情感表现需求予以把握,才可能达到“有度的自由,有致的发挥,有理的夸张,有分寸的意外”之境。

  • 标签: 筝乐 结构特征
  • 简介:军礼建构是朱元璋寻求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明代军礼建构的过程是朱明皇帝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统治秩序的要求而完成的。军礼用正是由于军礼的这种皇权的合法性要求,而呈现出多样丰富性的特征。

  • 标签: 明代 军礼建构 军礼用乐
  • 简介:<正>研究打击乐器相互配置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戏曲打击的优良传统和探索戏曲打击锣鼓点的编配及创作手法.三个基本要素戏曲打击乐曲牌的“音色”、“音质”、“音量”是三个基本要素.“音色”是音的个性,由锣发出的声音称“锣色”,由钹发出的声音称“钹”色,由二件以上的打击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称组合音色.“音色”的差别用“亮”和“暗”来表示,例如高虎音锣的音色较响

  • 标签: 打击乐器 配置结构 音色 戏曲 基本要素 音量
  • 简介:这是本刊编委丁芷诺教授推荐来的一组文章,作者是一个曾经的琴童母亲。文章写得清新、质朴,又缠绵、生动。读着她的文章,犹如和她一起感受到了“人生如”的美好。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享受这种美好……所以,把这篇文章送给每一位家长。

  • 标签: 音乐兴趣 人生哲理 芭蕾舞 《仙女》 生活态度
  • 简介:陈天琵琶教学体系探悟蒋宗容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贵州琵琶专业教育的一代宗师陈天教授,从1937年18岁创办“大成社”开始执教至1993年的56个春秋,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为我国的琵琶演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教学体系 琵琶演奏 《十面埋伏》 天乐 大成乐 贵州民族学院
  • 简介:壮族"布偏"是"偏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抒情性的呼唤式音调,旋律柔美缠绵,调式色彩明亮,节奏自由宽广,与"水边民族"的同类型歌调有着明显的共性特征,具有浓郁的"水文化"特质.然而,"布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并且它的其他歌调与在形态与风格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笔者通过调查、考证、对比、分析,认为极可能不是偏人的原创歌调.

  • 标签: 布偏《过海调》“天乐”“天琴” 曲调结构 形态特征 “做天” 曲调来源 民族音乐
  • 简介:本文通过对唐燕七角调音阶的考释,推论出唐燕为清乐、俗乐音阶并用之宫调体系。宋宫廷燕由于受统治阶层推崇雅乐为正、燕雅合一思想的制约,实则已被纳入雅乐之宫调体系。唐、宋两代燕宫调体系之间在学性质上的差异,是直接导致宋代教坊的燕用调失落为十八宫调的真正的原因,而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种奇特现象。唐燕七角调虽然自宋代起已在宫廷音乐中已名存实亡,但在民间却依然有所传承与保留的渠道,至今仍能从一些民间流传的种中找到其遗存。

  • 标签: 七闰为角 俗乐音阶 燕乐七宫 清乐音阶 名同声异 燕雅乐
  • 简介: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历代歌诗是它骄傲于世界、骄傲于人类的文化宝藏。它渊源于《诗经》、《楚辞》、古乐府,发展至唐诗.宋词臻于极盛。《全唐诗》共九百卷,收录了2300多位诗人吟作的48900多首的诗,《全宋词》收录了1300多位词家吟作的2300余体的19900多首的词。自诗三百以来的众多诗词,大都可筲可管可箫,它们与音乐的关系极为密切。《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明确地把《诗经》三百篇看作是可“诵”、可“弦”、可“歌”、可

  • 标签: 刘明澜 《中国古代诗词音乐》 古琴音乐 创作风格 民族声乐 歌唱艺术
  • 简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是孔子教思想的经典之说,在主流话语中,常常被用于论证音乐及其教育的价值,并被认为体现了感性和理性高度统一的审美育德的最高境界,本文对这句话进行非主流的另类思考,认为这句话既遮蔽了音乐的本体性意义,又体现了理性独尊的道德规训思想。

  • 标签: 孔子 音乐 本体性
  • 简介:戏曲打击是戏曲音乐总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演员的表演相映生辉,与'文场'器乐一起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奏形式和'金声玉振之妙'的艺术风格。虽居伴奏地位,却控制着舞台的节奏,使之有筋有节,赋予戏曲艺术的生命和色彩,正如李德伦先生所说:'世界上打击功能及表现力最丰富的是戏曲打击。不仅像外国打击,可打节奏、气氛,还能打人物的精神状态、心理变化。这是外国打击所不能企及的。'但是在现代戏曲中还要不要打击,

  • 标签: 京剧打击乐 打击乐探索 现代京剧
  • 简介:天水,古称"成纪",位于甘肃东南部,为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地,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文化遗迹甚多,大地湾遗址是西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另有全真教丘处机的弟子梁志通创建的玉泉观,汉飞将军李广墓,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等。其中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共7730余尊塑像,组成了古丝绸之路

  • 标签: 伏羲庙 麦积山石窟 李广墓 古丝绸之路 大地湾遗址 玉泉观
  • 简介:目前所发表的关于阮历史研究的学术文章,尚未涉及元代的阮。以元代诗词为史料,进行探讨与分析,揭示元代阮上到朝廷重臣下到民间文人中广泛流传的生态风貌,展现众多摘阮名家精湛绝伦的演奏技艺,从而证明阮艺术在元代仍处于兴旺发展时期。

  • 标签: 元代 诗词 生态
  • 简介:唐代李肇《国史补》载有一段王维"观图辨"的事情,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见最早的关于音乐图像学的记录。但三百多年后被北宋沈括所否定,并在其后的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实际上,王维"观图辨"并非虚妄;沈括所言也并非确论。这段久远的故事却说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图像学的历史及其道理。

  • 标签: 王维 观图辨乐 沈括
  • 简介: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传统宗教音乐的研究,在众多音乐学家的关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应看到,这方面的研究一则刚刚起步;二则不少音乐学家对研究相系的宗教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在研究成果上还存在着许多“圈外人”难以避免的不足,一些著述往往停留在纯音乐形态的介绍及分析上,而带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本文的作者昭慧法师,是台湾一位精擅佛门教理及戒律研究的比丘尼。祖籍广东梅县,1957年出生于缅甸,1978年出家,1979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现为福严佛学院教师。她又是位素养不凡的音乐爱好者,出家前曾是台湾广播电台业余合唱团成员。本文是她的近作,围绕佛教戒律非的态度,而佛教界又倡导音声佛事的“矛盾”现象,结合佛教史的演进,从一个“圈内人”的宗教和美学角度,对佛教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前景作了比较充分而精辟的阐述,很值得研究佛教音乐的同仁参阅。此文原载作者《如是我思》一书,本刊在转载时作了部分删节。文中涉及佛教的一些常识性名词或术语,因篇幅有限,读者可查阅有关的佛教辞典,本刊不予另行注释。

  • 标签: 非乐 佛教音乐 思想 比丘尼 宗教音乐 《四分律》
  • 简介:室内这一词是从国外引进我国,其本质就是通过一件或几件器乐来完成的小型器乐曲,其核心指的就是重奏曲以及小型的器乐合奏曲。通过参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我国的民族器乐室内虽然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提升的速度相对迟缓。因此本文选择民族器乐室内的教学现状作为研究的主体,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其次说明演奏人员需要按照要求学习民族器乐的重要性,再者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讲述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方法。

  • 标签: 民族器乐 室内乐 教学
  • 简介:顾名思义,'家'即家庭戏班,亦称家班。在戏曲史上它是既区别于公众性、商业性的勾栏庙台,又不同于宫廷剧场而存在的戏曲演出类型,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中叶以后。'家'的成员是以唱戏为专职的艺术性奴仆,和勾栏庙会演员不同,也有别于直接供奉皇帝的宫廷俳优。当时的朝野官绅或富民,用以满足一家一姓的享乐,或

  • 标签: 家乐戏曲 戏曲演出 演出场所
  • 简介:<正>我国丰富多采的民族打击合奏音乐(简称“打击”)被广泛运用于民间风俗生活,如北方的“秧歌锣鼓”、江南一带的“十番锣鼓”、四川的“闹年锣鼓”、陕西的“打瓜社”等等。打击除独立的清锣鼓曲以外。在吹打音乐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吹打乐曲中打击的表现形式有单独的锣鼓段(或鼓段)和与曲调相结合的锣鼓点(或鼓点),这些锣鼓段(或

  • 标签: 表现形式 手法 节奏 打击乐器 江南 京剧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