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经非手术治愈(83%);2例转往上级医院,非手术治疗时间为5-34天。结论以营养支持、抗感染、生长抑素和中西医结合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是这类肠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早期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乳汁郁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168例产后乳汁郁结的产妇,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84例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84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二组乳腺管通畅、乳房胀痛情况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二种护理方法均对乳房肿胀程度有明显改善,二组肿胀程度较护理前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大大高于对照组,经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乳房肿胀程度均改善为轻度与中度,而对照组仍有20例患者为重度,二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乳汁郁结早期护理干预可促使乳腺管早通畅,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利于母婴健康。

  • 标签: 乳汁淤积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寻找一种有效快捷的早期诊断方法至关重要,宫腔镜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本研究对2004~2010年收治的疑诊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宫腔镜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确诊率达96.8%,宫腔镜可视性检查指导下的活检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幼儿运动、饮食习惯、行为干预及正确教育与降低其肥胖率的关系和作用。探索儿童肥胖综合防治技术,为控制儿童肥胖发展做一有效的干预模式,为预防并降低儿童肥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方法在上海黄浦区三所幼儿园中,根据身高、体重判定为肥胖儿童50例,作为肥胖组。在同幼儿园同班级选择同样数量、性别、身高、年龄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对肥胖组肥胖、超重儿童每天逐步增加运动量与时间,饮食调整,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强健康宣教。结果两组出生时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经过一年的干预试验,肥胖组肥胖、超重发生率下降明显;肥胖与超重儿童体重增长明显放缓。结论儿童肥胖的干预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儿保医生、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紧密结合,三方联动是有效干预的保证,健康教育与正确指导对预防儿童肥胖至关重要。因此,要取得家长、老师及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我院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早期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收治的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完全缓解30例;病情平稳,症状明显好转10例;2例因合并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间,防止症状恶化和致死性哮喘发生。所以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极其重要。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早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例。结果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过西医方法和中医电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2例病例全部治愈,住院天数6~12天,平均治愈天数9天,其中有8例病例在使用电针后24小时内开始排气排便。结论电针干预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电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超声在早期乳腺癌上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1年9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早期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30例患者均经过了手术病理的证实,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从而对超声诊断的准确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30例患者进行诊断,共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23例,诊断的准确率为7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上具有准确率高的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牙颌畸形早期治疗的效果以及早期预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进行的牙科检查的儿童4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儿童牙颌畸形的发生率以及牙齿畸形的种类,观察早期治疗的效果,总结预防方法。结果此次随机选择的400例研究对象中有45例(11.25%)的儿童出现牙颌畸形,其中有12例(26.67%)前牙反牙合,有10例(22.22%)为前牙拥挤,有6例(13.33%)为开牙合,有4例(8.89%)为牙间隙宽,有5例(11.11%)为深覆牙合,有8例(17.78%)为下颌后缩;治疗后患者的磨牙移位、切牙凸距离减小量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此次研究显示有10%左右的儿童会出现牙颌畸形,因此应加大预防的力度,对儿童牙颌畸形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儿童牙颌畸形 预防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服务对儿童早期保健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对本州92例婴幼儿的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保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其中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保健,观察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进行健康服务,对两组儿童保健后智力、体质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进行健康服务后,观察组儿童的PDI为(105.64±10.78),MDI为(109.25±12.47),与对照组儿童相比明显较优,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健康服务对于儿童智力及体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健康服务 早期保健 智力 体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产后缺乳产妇1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膳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药膳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两组干预周期为5天。结果治疗组心理状态良好率为95.6%,而对照组为86.7%,两组的心理状态良好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早期缺乳产妇能促进其心理状况的改善,从而改善母乳分泌量,促进总体疗效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早期泌乳 心理状态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2%、18%、14%;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6%、5%,可以看出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率,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重儿、早产儿、流产的发生率分别为7%、6%、5%;对照组低体重儿、早产儿、流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1%,可以看出观察组低体重儿、早产儿、流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为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孕妇及妊娠结局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在妊娠前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妊娠早期就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整个孕期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将并发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降低,才能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异常 妊娠早期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小剂量硫酸镁复合舒芬太尼在产妇早期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手术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在术后使用小剂量硫酸镁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在48h内分别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以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静息镇痛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差异不不明显,血清镁离子浓度减少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术后镇痛用药,使用小剂量硫酸镁,就可以相应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相比,对于术后恢复更加有效,同时还能明显改善术后镁离子浓度下降程度。

  • 标签: 术后 静脉镇痛 产妇 早期恢复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管理的37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基础护理管理的37例作为对照组,评定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3例,占比8.1%;对照组并发症10例,占比27.0%,两组并发症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将早期预警评分用于ICU患者护理干预中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96例,观察期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与脉管侵犯、间质浸润有一定相关性(P<0.05);FIG0分期Ⅱ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l期(P<0.05);Ⅱ期宫颈癌患者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明显多于I期患者(P<0.05);Ⅱ期患者脉管侵犯阳性率明显高于I期患者(P<0.05)。术前与术后FIG0分期与TNM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与间质浸润深度及脉管侵犯具有密切相关性,出现脉管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几率越高,预后质量越差;TNM分期与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间质浸润 脉管侵犯 盆腔淋巴结转移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行超声随访,比较随访资料,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3例经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患者,采用经腹、经阴道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定期行超声随访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3例,均行保守治疗,但治疗结果不同结论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中,根据随访超声检查结果和血HCG变化,可选择考虑保守或手术治疗,选择保守治疗的少数患者有转为宫内妊娠的可能。

  • 标签: 宫外孕 面包圈征 宫内妊娠 血HC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28只眼)角膜炎患者结合病史,首诊采用经济快捷、可反复操作的氢氧化钾湿片法检查,并同时做真菌培养及药敏。将临床确诊为FK的28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0.5%氟康唑点眼15min1次,口服伊曲康唑0.2/日。根据病情可隔日注射和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和给药方法。结果28只眼中,26只眼痊愈;2只眼3次注射后无效而联合手术治疗痊愈。结论FK的首诊湿片法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尽可能地提高初次诊断的正确率至关重要。清创、碘酊烧灼、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等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68例宫外孕患者,治疗前行经腹二维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与经腹超声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早期宫外孕优势明显高于前者。经阴道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为诊断早期宫外孕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宫外孕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外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并对随机选择的220例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分析。结果总结的诊断策略和诊断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与患者实际病因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病史询问与采集、查体及辅助检查、与相关专业急症的鉴别等证实外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成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急腹症 外科急腹症 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