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小儿全麻手术中的效果及对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实施手术的小儿患者80例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实施七氟烷进行麻醉,实验组40例则实施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后躁动效果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可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躁动,不增加术后不良情况。

  • 标签: 咪达唑仑 七氟烷 小儿全麻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度护理对全身麻醉吸脂整形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吸脂整形手术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8例)和温度护理组(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温度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温度护理,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指标、应激指标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温度护理组输液量、外流血量、手术时间均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AD、COR、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AD、COR、NE水平均升高,且温度护理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温度护理组低体温率、寒战率降低,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温度护理可有效降低行全身麻醉吸脂整形手术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温度干预措施 全麻吸脂整形手术患者 麻醉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共包括本院收治的需要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为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实验组和接受传统穿刺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对比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在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麻醉药物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上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不同阻滞部位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2例行足踝部手术患者,时间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41例,行胫、腓总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腓总神经感觉、腓总神经运动、腓神经运动和腓神经感觉完全阻滞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患者胫、腓总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缩短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提升麻醉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 不同阻滞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筛选80例我院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β受体阻断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00%,远高于对照组87.50%。同时,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体现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选用β受体阻断剂,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β受体阻断药 心力衰竭 房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应用于低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低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首次疼痛的时间,术后镇痛需求,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

  • 标签: []超声引导 阴部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2021年全年在我院治疗的58例创伤胫腓骨骨折病人,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29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分别对其开展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麻醉以及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缩减苏醒时间、术中输液量、丙泊酚使用量以及拔管时间,降低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 创伤胫腓骨骨折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单用全身麻醉,观察组25例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优19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6.00%;对照组优13例、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4.00%;经比较,P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50,予以信息管理系统干预模式),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和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 治疗后,在镇痛30min及分娩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MAP、HR)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信息管理系统 产妇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3~2022.3期间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4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研究组均更少(P<0.05),苏醒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术后VAS评分: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用量,并利于提高清醒质量,该麻醉方式临床使用价值高,改善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均在2021.3~2022.3期间治疗,随机将其分为2组后应用不同麻醉,分别采取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运动恢复时间、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运动恢复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MMSE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的手术麻醉中,与全身麻醉对比,硬膜外麻醉术后运动恢复更快,且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可将该方式在这类患者的麻醉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全麻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况以及躁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麻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手术室护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降低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麻苏醒期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入院进行全麻手术的病患,随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并记录、观察结果;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进行全麻手术细节护理,对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并报告。结果:在无客观因素影响影响的前提下,B组病患各项实验数据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病患。结论:采用全麻手术细节护理,能有效改善全麻苏醒期病患的心理状态,降低躁动发生频率,且患者满意度上升,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 全麻苏醒期 心里状况 术后躁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麻醉恢复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主要的研究阶段,选取我院接受腹部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从中筛选10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麻醉恢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腹部全麻手术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效果不佳,但是采取麻醉恢复室的麻醉苏醒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麻醉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 全麻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麻苏醒期行手术室护理的价值。方法:以80例全麻手术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即参考组、干预组,样本于各组均是40例,前者行常态护理,后者行手术室护理,样本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入选,评估心理状况,观察躁动情况。结果:护理后针对性的评估统计SAS、SDS分值,各数据计算后在干预组比参考组低,P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干预价值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接受治疗的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患者60例,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DCA组30例行PDCA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其临床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麻下牙病治疗的儿童来说,对其通过PDCA循环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效果,并让患者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PDCA模式 全麻 牙病治疗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喉罩置入七氟烷吸入全麻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疝气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干预,观察组采用喉罩置入七氟烷吸入全麻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时间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实施喉罩置入七氟烷吸入全麻干预可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并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喉罩置入七氟烷吸入 全麻 小儿疝气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失眠症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A组给予患者地西泮片睡眠口服治疗,B组予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并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B组为96.67%较A组的80.00%更高,对比(x2=4.043,P=0.044)有统计学意义。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0.98±0.22)分、(1.12±0.17)分、(1.08±0.19)分、(0.91±0.11)分,均较A组的(2.77±0.40)分、(2.59±0.36)分、(2.35±0.27)分、(2.41±0.24)分更低,对比(t=22.277,t=21.031,t=21.746,t=32.375;P均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生理、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2.11±2.18)分、(22.98±1.22 )分、(22.85±1.07)分、(23.05±2.41)分,均较A组的(19.15±2.14)分、(19.86±1.54)分、(20.06±1.43)分、(20.14±2.33)分更高,对比(t=5.307,t=8.698,t=8.556,t=4.754;P均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具有显著疗效,可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同时积极影响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借鉴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刀 星状神经节阻滞 失眠症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的近期疗效为97.50%,远期疗效为92.50%。对照组的近期疗效为77.50%,远期疗效为70.00%,且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行ISBPB的72例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36例,行解剖定位ISBPB)、观察组(纳入36例,行超声引导下ISBPB),评价组间麻醉相关参数、麻醉效果。结果:(1)较之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更少,P

  • 标签: 超声 引导 肌间沟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