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皮下积液是乳腺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虽然不威胁生命,但影响局部皮瓣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化学治疗和其他后续治疗延迟进行,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特别是长期顽固皮下积液,对患者心理影响很大^[1]。皮下积液临床处理方法主要是局部压迫和通畅引流,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皮下积液 疗效 改良方法
  • 简介:约15%乳腺存在HER-2蛋白过表达,这些患者能从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近10来,几种新抗HER-2药物相继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乳腺(metastasisbreastcancer,MBC),诸多新抗HER-2治疗研究数据也陆续发表。2014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年会期间,ASCO专家组系统回顾了抗HER-2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并对相关临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HER-2阳性MBC提出了优选专家建议,即《ASCO临床实践指南:HER-2阳性晚期乳腺系统治疗》(以下简称指南)。

  • 标签: 受体 erbB-2 乳腺肿瘤 治疗
  • 简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140万妇女患乳腺,约有50患者死于该病.近年来,我国妇女乳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Wnt-1诱导分泌蛋白-1(WISP-1)表达乳腺预后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20111~6手术切除且经常规病理证实浸润乳腺标本120及其癌旁组织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WISP-1蛋白120乳腺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同时收集这些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随访结果,采用X。检验分析乳腺组织中WISP-1表达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患者预后因素。结果WISP-1浸润乳腺阳性表达率(85%,102/1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42/120)(χ^2=7.653,P=0.003)。WISP-1表达患者肿瘤组织学分级(χ^2=22.846,P〈0.001)、淋巴结转移(χ^2=11.663,P=0.001)、HER-2表达(χ^2=7.825,P=0.005)以及远处转移(χ^2=35.737,P〈0.001)有关。患者随访时间为24.0-60.0个,中位随访时间为43.9个。生存分析结果发现,WISP-1表达水平患者DFS预后因素(χ^2=19.354,P〈0.001)。低表达WISP-1患者出现复发转移中位时间是48个高表达WISP-1患者出现复发转移中位时间是40个。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WISP-1(OR=2.129,95%CI:1.099-4.124,P=0.025)、年龄(OR=4.617,95%CI:2.803-7.605,P〈0.001)、淋巴结转移(OR=2.014,95%CI:1.209-3.355,P=0.007)是乳腺患者DF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高表达WISP-1乳腺患者预后更差,WISP-1蛋白可能是乳腺预后标志物。

  • 标签: 乳腺肿瘤 Wnt1蛋白质 预后
  • 简介:乳腺目前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但在中国,乳腺诊治仍需进一步提高规范。临床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是目前国际公认主流肿瘤治疗模式,是规范乳腺诊治重要手段。笔者就目前国内外MDT乳腺诊治中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疗工作管理 医学 综合疗法
  • 简介:乳腺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生命健康。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学者们期待着可以找到一个新治疗靶点,以便能从细胞或者基因水平对该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 标签: 微RNA 乳腺肿瘤
  • 简介: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主办“第五届乳腺重庆论坛”于20081017日至1020日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召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和全国知名专家、代表近300人出席大会。作为乳腺研究高峰论坛,会议主题是报告中国近年来乳腺基础和临床研究重要成果,介绍国际相关研究进展。大会邀请了美国、香港地区和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

  • 标签: 高峰论坛 乳腺癌 重庆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中华医学会 相关研究进展
  • 简介:乳腺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是乳腺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乳腺转移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复杂生物学过程,涉及癌细胞高转移潜能表型获得、癌细胞间黏附能力降低、细胞骨架重构引起细胞运动迁移、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塑、癌细胞跨内皮迁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诸多因素。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adhesionmolecule,CAM)是参与细胞细胞之间及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跨膜糖蛋白,作为膜受体,是细胞外信号向细胞内传递关键分子,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移 黏附分子 信号转导
  • 简介:St.Gallen国际乳腺研讨会是每2瑞士召开乳腺诊治领域重要会议。从1978第一届仅有79位参会者发展至2011来自全球90余个国家4200位乳腺诊治领域学者参会,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提升。

  • 标签: 乳腺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乳腺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亚甲蓝作为示踪染料对乳腺开展SLNB,并且对中冰冻检查前哨淋巴结(SLN)阴性病例分组施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PALND)及常规全腋窝淋巴结清扫(TALND),观察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等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SLN检出率97.6%,假阴性率14.3%;接受PALN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T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区SLNB能准确反映乳腺腋窝淋巴转移状态,为临床缩小乳腺手术范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 简介:乳腺预防仍然是世界难题。以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基因分析为基础个体乳腺危险评估模型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危险评估模型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针对复查监控,以期提高早期乳腺检出率;对特定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治疗,降低乳腺发病率;通过改变危险因素参数而降低发病率。1乳腺危险预测模型研究概况乳腺危险预测模型是一种统计学工具,用来预测带有特定危险因素妇女未来发生乳腺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发病风险
  • 简介:胸壁放射治疗是部分乳腺患者术后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尽管随着放射治疗技术进步,乳腺患者局部复发率已显著降低、生存期已显著延长,但治疗患者仍经历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放射皮肤损害是胸壁放射治疗中最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红斑、干性或湿脱皮、溃疡等皮肤损害。

  • 标签: 比亚芬乳膏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炎
  • 简介:青年(〈35乳腺患者术后妊娠是个特殊问题,对患者本人和家庭均有十分重要意义。虽然辅助治疗对青年患者卵巢功能有明显影响,但部分青年女性对于术后妊娠仍有要求。由于妊娠会导致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可能对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影响,同时乳腺术后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长期内分泌治疗是否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青年乳腺患者术后妊娠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青年 术后妊娠 预后
  • 简介:目的对启东市2001~2007全人群女性乳腺登记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858登记病例生存(死亡)情况随访截止于20091231日。用SURV3.01软件计算观察生存率(0S)及相对生存率(RS)。结果女性乳腺患者1、3、5OS分别为84.36%、73.47%、66.80%,1、3、5Rs分别为85.40%、76.26%和71.10%。15~34、35~44、45~5455~64、65~74及≥75年龄5RS分别为34.98%、80.86%、72.64%0、60.68%、82.45%、67.91%。各年龄组观察生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3,P=0.00)。2001~2007启东市女性乳腺患者5RS(71.10%)比1972~1976及1987~199154.38%和61.28%均有显著提高。结论2001~2007启东市女性乳腺登记病例总体生存率有较大提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存率 启东市
  • 简介:由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癌症治疗研究中心(CCT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和贝勒(Baylor)医学院共同主办第36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研讨会(SABCS)于20131210~14日美国得克萨斯州顺利召开。约有七千多位专家、教授、临床专业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一如以往地报告和探讨了一些常规治疗问题及病例,并且多位专家还报告了乳腺相关临床研究进展。笔者选择会议研讨中几个热点内容,大家分享。

  • 标签: 乳腺肿瘤 靶向治疗 新辅助化疗 芳香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 简介:19世纪,乳腺认为是局部病变,沿淋巴管转移扩散,且遵循逐级转移即从第一站淋巴结转移到第二站淋巴结,然后再转移到全身规律。Halsted根治就是依据这个理论设计手术方式。直到20世纪60代Fisher提出乳腺是全身性疾病,病程早期即可发生全身转移。乳腺局部病变理论便为全身性疾病理论替代。并且,依据预后因素用“预后”或“预后差”乳腺替代“早期”或“晚期”乳腺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临床意义。方法前瞻研究20111至20136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228乳腺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乳腺ALND中保留ICBN患者90(ICBN保留组),切除ICBN患者有138(ICBN切除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时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进行观察。两组患者间感觉异常发生率和上肢水肿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淋巴结检出数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1、6、12时,ICBN保留患者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2.2%(38/90)、43.3%(39/90)和33.3%(30/90),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84.1%(116/138)、81.2%(112/138)和80.4%(111/138)(χ2=43.491、34.847、51.214,P均〈0.001)。术后1时,ICBN保留患者主观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27.8%(25/90)比46.4%(64/138),χ2=7.918,P=0.005];而在术后6个12时,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异常发生率相似[13.3%(12/90)比21.0%(29/138),χ2=2.179,P=0.140;8.9%(8/90)比15.2%(21/138),χ2=1.965,P=0.161]。术后1、6、12时,ICBN保留患者客观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35.6%(32/90)比76.8%(106/138),41.1%(37/90)比76.8%(106/138),31.1%(28/90)比76.8%(106/138),χ2=38.807、29.693、46.953,P均〈0.001)。并且,ICBN保留ICBN切除组患者间淋巴结检出数目相似[(19±4)枚比(18±3)枚,t=1.848,P=0.066],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也相似[术后1:11.1%(10/90)比15.2%(21/138),χ2=0.782,P=0.377;术后6个:15.6%(14/90)比15.9%(22/138),χ2=0.006,P=0.938;术后12:16.7%(15/90)比15.9%(22/138),χ2=0.021,P=0.885]。中位随访14个12~41个)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乳腺ALND中保留ICBN术后早期可以明显降低感觉异常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肋间臂神经
  • 简介: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产生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蛋白质或多肽。它既是机体免疫系统应答效应成分,又是免疫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介质。大多数细胞因子对乳腺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负面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生长繁殖、为侵袭转移提供条件作用。这与细胞因子浓度,癌细胞恶性程度,癌细胞生长微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 标签: 细胞因子 乳腺癌 免疫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相关.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乳腺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前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6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CR)17,部分缓解(PR)21,无变化(NC)8,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9,总有效率为82.6%,pCR率为19.57%.受体双阴22患者中,20有效(cCR+PR),总有效率为90.9%,NC2;pCR6(27.3%),受体单阳或双阳24患者中,18有效(cCR+PR),总有效率为75.0%,NC6.pCR3(12.5%).受体双阴组患者pCR率及总有效率都高于受体单阳或双阳组患者,但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受体双阴患者可能较受体单阳或双阳患者对化疗敏感性更高.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