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四肢创面修复患者 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分为 A组 30例与 B组 30例, A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 B组实施皮肤牵张闭合缝合创面,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B组深 II度创面愈合时间优于 A组,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B组二次手术率低于 A组,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A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 B组,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四肢创面修复患者可采用用皮肤牵张闭合治疗,操作简单,缩短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愈合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但与负压封闭引流术相比,感染风险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皮肤牵张闭合器 四肢创面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肛吻合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进行论述。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 月我院接收的直肠前突患者 116 例,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 58 例,实验组使用肛门直肠修补术,观察组则通过经肛吻合直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均好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且 P<0.05 。 结论: 经肛吻合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效果理想,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应用。

  • 标签: 经肛吻合器 直肠切除术 直肠前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优化左房室间期(LAVI)改善植入双腔起搏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双腔起搏植入治疗的三度房室阻滞患者40例,于术后3个月同步行食管导联及体表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窦性心律或起搏心律时的房间传导时间(IACT)和室间传导时间(IVCT),并以LAVI=100、110、120、130、140和150 ms为参考值调整起搏的房室延迟(AVD),通过超声心动图逐次评估并确定最佳的起搏AVD及其对应的LAVI。所有患者分别于起搏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术后3个月AVD调整后、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18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峰减速时间(E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LAV),计算左房容积指数和E/e′。结果40例患者的窦性心律IACT(55.55 ± 10.33)ms,起搏心律IACT(93.95 ± 12.77)ms,平均IACT(63.20 ± 17.84)ms;最佳LAVI 110~150 (132.00 ± 10.43)ms,其中82.5%(33/40)患者的最佳LAVI在120~140 ms。患者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至随访终点(术后18个月)LVEF、EDT、IVRT、左房容积指数和E/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AVD调整后EDT和IVRT较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明显改善[(142.15 ± 35.58)ms比(125.94 ± 31.13)ms和(119.52 ± 22.15)ms比(133.92 ± 23.8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IVRT和左房容积指数较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明显改善[(122.07 ± 16.99)ms比(133.92 ± 23.87)和32.94 ± 3.22比35.43 ± 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食管心电图可以测量LAVI并优化起搏AVD,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房室同步,改善因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人工 左房室间期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种类固定矫治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我院牙科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组别主要包括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治疗分别运用无托槽隐形矫治、传统固定矫治治疗;详细比对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牙齿咀嚼能力得到良好恢复,牙齿美观程度也明显提高,最终发生的牙齿松动现象较少,两组之间数据差值明显(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牙齿美观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口腔正畸 不同种类 固定矫治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外伤后对侧健眼非质性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分析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3例眼外伤后出现对侧健眼非质性视力下降的临床特征。本研究对视力障碍与抑郁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使用Scl-90量表、抑郁自评问卷(PHQ-9)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均显示阳性结果,则运用此思路可以评估外伤导致的非质性视力下降的严重程度和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创伤后心理因素可能是眼外伤后对侧健眼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下降,视力,非器质性,眼外伤 血管造影,眼底,荧光素 视野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磁场会改变次级电子运动轨迹,继而影响剂量场分布,磁共振加速(MR-Linac) X线束剂量学特性与常规加速有差别。本项目旨在测量和分析1.5T MR-Linac的X线束剂量学特性。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瑞典医科达公司Unity型1.5T MR-Linac,使用磁场兼容工具对其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表面剂量、最大剂量点深度、射线质、离轴比曲线(OAR)中心位置、对称性、半影宽度、不同机架角度的输出量变化。结果不同射野面积的平均表面剂量为40.48%,平均最大剂量点深度为1.25 cm。10 cm×10 cm射野面积下,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1.47 mm,对称性为101.33%,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6.86 mm和7.14 mm;y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偏移0.3 mm,对称性为100.85%,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5.92 mm和5.95 mm。不同机架角度下输出量最大偏差达1.50%。结论与常规加速不同,MR-Linac不同射野面积表面剂量数值趋于一致,最大剂量点深度上升。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造成对称性变差和半影不对称。不同机架角度下的输出量变化明显,需要修正。

  • 标签: 剂量学特性 磁共振加速器 洛伦兹力
  • 简介:摘要双层探测光谱CT带来了全新的能量成像模式,其基于双层探测实现“同源、同时、同向”的能量成像要求,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中华放射学杂志双层探测光谱CT临床应用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多次讨论,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双层探测光谱CT的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及在心脏、腹部、外周血管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优势进行阐述,旨在总结应用经验,为提升临床应用水平提供指导性意见。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双能量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采取常规康复与腕手矫形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 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76例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依据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选出38例予以常康复治疗( 对照组 ),另外38例在 对照组 基础上配合腕手矫形开展治疗(观察组 ),对两组病人疗效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与FMA-UE、 ARAT评分均优于 对照组 (P< 0.05)。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腕手矫形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中合理应用,疗效显著。

  • 标签: 腕手矫形器 常规康复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2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病例中,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采取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PH手术治疗,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其临床价值不容忽视。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37 例,均采用 跨腕关节外固定治疗,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活动情况与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 7.14±2.03 )周。术后 3 月,掌倾角( 10.92±2.04 ) ° ,尺偏角( 25.73±4.37 ) ° ,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数( 3.61±0.22 )分。术后并发症 11 例,发生率为 29.73% ( 11/37 )。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外固定治疗疗效理想,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可控,值得推广。

  • 标签: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高龄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 方法: 遴选时间节点为 2016 年 05 月 --2019 年 08 月 ,将在我院实施心脏起搏植入术的 98 例患者为对象,根据 1:1 的分组方式分成两组,每一组中均有 49 例患者,实验组展开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组展开常规护理干预,收集两组数据并展开对比。 结果: 实验组 中满意度百分比为 93.87 % ; 比较 组 中满意度百分比为 79.59 % 。前者满意度占比高于后者,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即 P < 0.05 。 同时 实验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 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为 4.08% ,住院时间为( 6.55 ± 1.25 )天;比较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 5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为 10.20% ,住院时间为( 10.65 ± 2.35 )天。实验组数据优于比较组数据, P < 0.05 。 结论: 当实施围手术其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超高龄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内节育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子宫腺肌病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常规组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给予宫内节育曼月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评分(0.21±0.01)分、月经总量(19.45±1.13ml、子宫内膜厚度(5.41±0.72mm、子宫大小(124.44±3.21cm3、血清CA12528.34±2.45U/L,子宫血流Vmin9.07±0.82cm/sVmax20.57±1.94cm/s、子宫血流阻力(0.81±0.13),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宫内节育曼月乐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和子宫血流,改善血清学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内节育器曼月乐 子宫腺肌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胸科医院-胜杰康公司磁性括约肌增强(SS-MSA)临床试验的纳入排除标准,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入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19例GERD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SS-MSA植入术。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32.2±7.3)岁(范围:22~50岁),身高(170.7±6.2)cm(范围:160~179 cm),体重(65.2±10.3)kg(范围:47.5~90.0 kg)。术后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24 h酸暴露总时间和反流总次数;次要疗效指标为受试者每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平均剂量,以及手术前后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GERD-Q)的各项评分。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患者GERD病史时间为19(54)个月[M(QR)]。手术时间为63(22)min,住院时间为3(2)d。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发生轻-中度吞咽困难14例,1~3个月逐步缓解;腹泻1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吞咽困难接受磁环取出术,无腐蚀、穿孔、移位等。5例患者术后1年GERD-Q评分[11.0(4.5)分比6(1.0)分,t=4.274,P=0.013]、24 h酸暴露总时间[6.2(4.8)%比0.1(0.9)%,t=5.814,P=0.004]、DeMeester评分[23.72(16.20)分比0.96(3.10)分,t=6.678,P=0.003]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质子泵抑制剂复用率术后1、3、6、12个月时分别为6/18、5/15、3/10、1/5。结论SS-MSA植入术安全简单,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1年随访结果满意,可以作为治疗GERD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胸外科手术 磁性括约肌增强器 食管括约肌,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均整(FF)和无均整(FFF)模式下非共面VMAT单发脑肿瘤剂量学参数,探索加速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合适评估方法。方法对10例单发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均采用非共面VMAT技术,处方剂量25 Gy。配对t检验两种治疗方案适形指数(CI)、梯度指数(GI50、GI25)、梯度、正常脑组织V10和V12、照射时间差异。结果FFF-VMAT和FF-VMAT的GI50分别为2.91±0.34和3.07±0.35,GI25分别为6.91±0.28和7.35±0.27,梯度分别为(0.57±0.07) cm和(0.61±0.08) cm (P<0.05),CI相近(P>0.05);正常脑组织剂量分别为(160.64±43.64) cGy和(174.27±53.98) cGy,V10分别为(45.35±30.32)%和(48.37±30.88)%,V12分别为(36.69±25.15)%和(39.48±25.37)%(P<0.05)。结论FFF模式非共面VMAT脑瘤时可获得比较好的剂量分布,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同时增加GI指数及梯度参数可以对SRS治疗计划进行更全面评估。

  • 标签: 脑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无均整器射束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中心3年内所有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S-ICD)患者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植入适应证、术前体表心电图筛查、术中麻醉方式和效果、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成功植入S-ICD 11例,其中3例(27.3%)为移除原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TV-ICD)后改植入S-ICD;均为男性,年龄12~68(39.7±15.3)岁,体重指数(24.0±3.9) kg/m2;随访时间1~44(19.2±16.8)个月。手术时间(69.0±19.1) min,术中测试除颤阻抗(53.6±8.0) Ω,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后诊断至成功除颤时间(12.9±1.7) s。1例患者(9.1%)行局部麻醉,术后疼痛评分(VAS)6分;10例(90.9%)行局部麻醉+静脉镇静,VAS(3.0±0.9)分。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识别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并正确治疗2例,识别VT/VF因自行终止而未治疗1例,出现误感知但未治疗1例。结论S-ICD为年轻的猝死高风险患者及移除TV-ICD需再次植入患者的适应证之一,术中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安全有效,诱发VF时间延长至8 s可能有助于成功DFT测试。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除颤阻抗 心脏性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吻合直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长治市中医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直肠前突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用肛门吻合直肠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低于对照组的17.8%(8/45)(χ2=4.444,P=0.035);观察组复发率为0(0/45),低于对照组的13.3%(6/45)(χ2=4.464,P=0.03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01±2.06)d比(11.31±2.42)d]、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0.836±0.164)万元比(0.605±0.136)万元]、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4.24±1.33)分比(6.45±1.17)分](t=9.076、7.273、8.369,均P<0.001)。结论经肛门吻合直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疼痛程度轻,但治疗费用较高。

  • 标签: 直肠前突 直肠结肠切除术,重建性 肛管 直肠闭式修补术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手术后 复发率 费用,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治疗骨性上颌牙弓狭窄的有效性。方法样本包括骨性上颌牙弓狭窄病例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11~34岁(平均20.4±5.9岁)。使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进行扩弓治疗,扩弓前和扩弓后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取研究模型,对资料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腭中缝扩开成功率为93.3%。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加(3.06±1.27) mm (P<0.05),上颌第一磨牙牙间宽度增加(6.04±1.45) mm (P<0.05),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量与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量的比值为0.509±0.196。扩弓螺旋扩大(6.76±1.31) mm,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量与扩弓扩大量的比值为0.473±0.205。结论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能有效地扩大青少年和88.9%年轻成人的腭中缝,治疗骨性上颌牙弓狭窄。

  • 标签: 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骨性上牙弓狭窄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宫内节育定位、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浙江省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宫内节育位置异常患者46例,对入组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以及三维超声检查,与患者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维超声在宫内节育定位、定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手术确诊患者节育位于子宫外2例,节育下移29例,节育部分或安全嵌顿15例。经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患者节育位于子宫外2例,节育下移30例,节育部分或安全嵌顿11例,可疑异常不确定3例;漏诊3例,误诊1例。经三维超声检查诊断患者节育位于子宫外2例,节育下移29例,节育部分或安全嵌顿14例,可疑异常不确定1例;漏诊1例,无误诊病例。单纯节育下移患者均可在宫腔镜下取出,节育位于子宫外的患者通过腹腔镜取出,未发生节育断裂或残留片段。而节育嵌顿患者在经宫腔镜引导下取出时发生3例节育断裂或残留片段,与节育下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P<0.05),与节育位于子宫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5),完全嵌顿节约断裂或残留片段发生率高于部分嵌顿患者(χ2=4.845,P<0.05)。结论三维超声在对患者宫内节育进行定位、定型诊断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宫内避孕器 超声检查 成像,三维 立体定位技术 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 生育期人工流产后用宫内节育避孕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 研究。 方法: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生育期女性 80 例,采取科学数字抽选法进行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各 40 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术期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宫内节育环在 2 个月、半年、 1 年内的脱落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对于生 育期人工流产后采用 宫内节育避孕的患者,给予围术其的护理有利于降低节育的脱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生育期人工流产 宫内节育器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阴道超声( Three-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3D-TVS)在宫内节育( intrauterine devices, IUD)形态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182例临床疑诊 IUD异常及要求取环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二维阴道超声( Two-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2D-TVS)和三维阴道超声检查,并以宫腔镜、腹腔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者对 IUD形态显示的准确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例中, 2D-TVS完整显示 IUD形态共 56例,完整显示率为 30.77 %(56/182), 3D-TVS完整显示 IUD形态共 179例,完整显示率为 98.35%(179/182)。两种检查方法对 IUD形态的完整显示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与 2D-TVS相比, 3D-TVS可清楚显示宫腔内的 IUD形态,可视化效果更好,对于判断 IUD的变形、成角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 标签: 三维阴道超声 宫内节育器 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