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常聚集发病于一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这些代谢症状常被合称为代谢综合征。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患者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1。本文主要对2006年7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健康的体检人群进行随机抽样,对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检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组成。并对患者采用相应的干预性健康管理,以期达到预防和缓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患者带来的危害。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干预性健康管理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血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择期脊柱前路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性原则分为A、B、C三组各20例。三组于术前均输注林格氏液及4%琥珀明胶,其中C组为快速大量输注方式;B、C组同时以平均动脉压(MAP)基础的70%目标,经微量泵静脉输入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结合MAP、HR、及CVP各指征变化调节用药速度,手术结束后停止降压;若术中出现Hb<80g/L,Hct<25%时予以输入红细胞悬液,术中连续监测MAP、HR、心电图(ECG)、CVP、呼末二氧化碳(PeTC02)及血氧饱和度(SP02),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24小时测Hb、Hct和Pl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尿量,及输液量。结果B、C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A、B两组患者HR较T1明显增快(P<0.05);而C组病人HR无明显变化(P>0.05),T3时B组病人MAP较T1升(P<0.05);C组病人CVP与T1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A、B两组病人CVP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患者T2及T3的Hb、Hct、Plt均较T1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急性血容量血液稀释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脊柱前路手术中联合应用,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等未见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保护方法。

  • 标签: 急性高血容量血液稀释 硝酸甘油 控制性降压 脊柱前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ACS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CRP和D二聚体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8%和100%。结论hs—CRP和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作为ACS预测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高敏c一反应蛋白D二聚体浓度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青龙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五味子进行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够检出青龙口服液中的五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气道炎性反应、网状基底膜厚度以及气道反应性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28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吸入布地奈德200μg,2次,d,持续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肺功能检查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及支气管黏膜行病理检查,并与10例非哮喘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治疗前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肥大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哮喘组:(1.60±0.11)%、(2.50±0.29)%、(0.1100±0.0100)%,对照组:(0.50±0.02)%、(1.20±0.08)%、(0.0200±0.0001)%,P〈0.01],支气管黏膜活检组织示网状基底膜厚度、平滑肌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哮喘组:(14.25±2.15)、(0.36±0.01)μm,对照组:(4.45±1.22)、(0.20±0.01)μm,P〈0.01]。哮喘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肥大细胞比例[(0.80±0.04渤、(1.60±0.07)%、(O.0500±0.0020)%]较治疗前下降(P〈0.01),网状基底膜厚度、平滑肌厚度[(6.18±1.30)、(0.26±0.02)μm]也较治疗前改善(P〈0.01)。哮喘组治疗后气道反应性下降(P〈0.01)。网状基底膜厚度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所需乙酰甲胆碱激发剂量呈负相关(r=-0.672,P〈0.01)。结论哮喘患者气道炎性反应、网状基底膜厚度、气道反应性之间相互关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气道炎性反应,降低网状基底膜厚度,降低气道反应性。

  • 标签: 哮喘 基底膜 支气管高反应性
  • 简介: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braimstem-respons,AABR)联合筛查在新生儿胆红素血症中听力障碍患儿的检出情况,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与TEOAE和AABR的关联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9月在我院出生因胆红素血症转入新生儿区治疗的新生儿200例,其中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3组:A组为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222μmol/L水平以下)50例;B组(血清总胆红素在222~342μmol/L水平)100例;C组(血清总胆红素在342μmol/L水平以上)50例,均采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对筛查的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筛查出的阳性儿最终由广州市儿童医院行听力学诊断检查后出具诊断意见.结果A组TEOAE未通过2例,AABR未通过2例;最终确诊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B组TEOAE未通过1例,AABR未通过1例,最终确诊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C组:TEOAE未通过3例,AABR未通过3例,最终确诊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例传导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6%.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听力障碍的检出有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则检出听力障碍的几率越大.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应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方案可快速检出听力损失患儿,精确判断听力受损的部位,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TEOAE AABR 联合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0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D-D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ACI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I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结论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I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一二聚体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启动序列(非编码序列即TATA)核苷酸的多态性与云南省重症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遗传关联性以及与胆红素程度的相关性。方法98例重症新生儿胆红素血症作为病例组,48例无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UGT1A1第1外显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TATA等位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7%及8.3%,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03,P=0.958,P>0.05);病例组中TATA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新生儿胆红素程度与TATA正常野生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GT1A1TATA基因的多态性与云南省重症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无遗传关联性,并且与胆红素程度无关。

  • 标签: 新生儿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领域,2005-2009年间发表的论文在2010年获得引用频次前十位的文章中,吕发金同志发表于2007年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上的题为"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的论文,总被引频次17次,排名第十位。

  • 标签: 精神病学 神经病学 前十位 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频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局部流量氧气暴露式疗法与密闭式湿润疗法治疗压疮疗效,比较两组压疮患者的治疗时间、疼痛观察、换药次数。方法60例患者共92处压疮,二期压疮48处、三期压疮32处、四期压疮12处,随机分为暴露式干式氧气局部流量疗法组46例,其中二期压疮24处、三期压疮16处、四期压疮6处,密闭式湿润疗法组46例,其中二期压疮24处、三期压疮16处、四期压疮6处。结果应用密闭式湿润疗法组治疗压疮的疗效明显高于应用暴露式干燥疗法治疗压疮的疗效;应用密闭式湿润疗法组治疗压疮的换药次数、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应用暴露式干燥疗法。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对照研究所得使用密闭式湿润疗法治疗,明显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降低了压疮换药次数及换药时间。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为国家节省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暴露式干燥疗法 密闭式湿润疗法 压疮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灌胃给予中药复方的大鼠血清对糖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内山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mesangialcells,GMC),模型组采用25mmol/L葡萄糖和0.25mg/mlAGEs共培养三周,药物组给予糖和AGEs的同时采用灌胃给予中药复方的大鼠血清(0.01%,0.1%,1%,5%)进行干预,酶促微量反应法测定肾小球系膜细胞内山梨醇含量。结果灌胃给予中药复方后的大鼠血清(0.1%、1%)能显著降低糖和AGEs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内山梨醇含量的升高。结论灌胃给予中药复方后的大鼠血清能显著抑制糖和AGEs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内山梨醇含量的升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药复方 肾小球系膜细胞 山梨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