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历史考察,来揭示中华传统美德历史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后所反映历史和社会需要。同时,本文特别想揭示是,1840年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西方文明碰撞,梁启超、孙中山、张岱年等人是如何思考道德公私、古今、常变、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以及他们如何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转化、创新发展”,并提出新美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要求。这些宝贵思想资源,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滋养和借鉴。

  • 标签: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
  • 简介:翻译与美学关系是密切而持久,接受美学是一种读者中心论,它充分肯定读者对于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得以最终实现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公示语语体特征,提出公示语翻译美学原则与策略,即忠实美、等效美和创造美,并结合实例,指出了公示语英汉互译新视角.

  • 标签: 公示语 接受美学 语体特征 翻译
  • 简介:明代理学史上,曹端因“倡明绝学”被誉为“明初理学之冠”。对于理学问题,他能够从自身真实生命与智慧出发,以易学为依据,提出独到见解。可以说,曹端理学体系是易学视野建构起来。他从太极即理而为万有终极根基总体天人观、“立基于敬”心性工夫论与“参天地而赞化育”的人生价值理想三个方面,具体完成了其理学建构。

  • 标签: 曹端 易学 太极 参天地而赞化育
  • 简介:"清谈误国"是自两晋当朝以至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史家与学者对魏晋玄学总体评价.随着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了解深入,受西方文化学术影响和启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魏晋玄学.由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数代学人共同努力,作为中国现代学术重要组成部分,魏晋玄学同周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学术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重要环节,获得了全新肯定和评价.我们根据20世纪魏晋玄学研究各个不同时间阶段上所呈现出来受到西方哲学思想影响特点,以及这种研究同中国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间相互关联影响,魏晋玄学研究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予以评述,以求得对于20世纪魏晋玄学研究有一总体把握.

  • 标签: 魏晋玄学 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 汤用彤 冯友兰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按照康德先验哲学,物自身不是认识对象,通过感性直观被给予我们不过是杂多表象,由杂多表象而形成知识乃至形成经验所需“综合”只能是知性自发性功能。然而,当康德不只一次说通过感性直观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知性范畴该对象被思维时候,感性直观给予我们对象是什么对象?感性直观所给予对象与知性范畴所认识对象如何可能是同一个对象?这就是所谓“对象之谜”。

  • 标签: 《纯粹理性批判》 现象学 感性直观 先验哲学 物自身 知性
  • 简介:<正>《易经》中有许多离奇镜头,使现代人感到迷惑不解。古人们为什么要摄取这些镜头?这些镜头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本文试图从原始思维角度去寻找殷人思维轨迹和秘密,探索殷人是以怎样方式去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描绘出殷人视野中和心理真实世界。作为现代人,作任何肯定或否定时候,都试图从两方面作出保证。首先是逻辑保证,主要我们逻辑上不能有矛盾:即前提与结论之间不能相互排斥,否则就不能成立。其次,经验事实保证,它要求我们从诸多事实中选择最有支持力例子来保证结论真实,其中当然要排除支持力差甚至对立例子,以达到结论可信。这是现代人思维趋向。这种致思趋向是以我们把周围世界当作物理世界为前提。周围世界

  • 标签: 两个世界 原始思维 原始人 现代人 万物有灵论 物理世界
  • 简介:近年来美学研究,时有新学派与思潮出现,如环境美学、身体美学探讨,美学日常生活化导向等。然而,纵观2013年美学研究,似乎少了一些思潮迭起喧嚣,多了一些对问题冷静探索与思考。这不仅体现在学者们对新思潮与学派反思,也体现在对传统思想重思与重构

  • 标签: 美学研究 国内 日常生活化 环境美学 身体美学 传统思想
  • 简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开.同样有着儒家文化传统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常被认为是高增长同时保持了相对平等收入分配典型.中国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源于中国特殊矛盾.要从解决中国特殊矛盾着手,探索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途径.

  • 标签: 经济发展 收入差距 比较 特殊矛盾 社会公平
  • 简介: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天”与“人”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而《周易》宇宙模式则是这个古老哲学命题最早表现形式。学术界对《周易》“天人合一”观多有论述,但却没有明确...

  • 标签: 《周易》 天人合 大衍之数 宇宙模式 宇宙生命 “天”
  • 简介:近年来,学界和政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于工业化水平明显滞后事实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寻求解决途径时,最初人们更多期待寄予小城镇,近来特大城市、大城市作用重新得到了肯定;而居于中间、同时也十分重要和具有效率层次-县级城市(县城和县级市)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意义和作用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发达地区县级城市之所以没有得到普遍而充分发展,主要症结是多数县级城市既远离市场偏好,又远离政策偏好.因此,要实现县级城市充分发展关键在于有效地复合多种动力;同时进行合理战略定位和积极制度创新.

  • 标签: 作用 经济发达地区 城市化 县级城市 政策 市场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总汇。从外延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历史上形成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走向有着重大影响许多文化形态,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从内涵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广泛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文化精神 礼乐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 简介:宋代理学兴起,标志着儒学又一次更新与创造,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大事。宋代理学无疑被认为是一种新文化,代表着新儒学发展方向。这种新文化建立经典体系上,以《四书》注释和结集作为基础,用以继承开拓传统《五经》(或称《六经》或者“六艺”,为方便论述,

  • 标签: 宋代理学 《四书》 《五经》 中国思想文化史 “六艺” 《六经》
  • 简介:本文以一类假想、很有可能曾经中国乡村社区中发生过抗交村提留款集体行动为对象,以社会运动,集体行动这一研究领域现有理论成果为基础,提炼出了用于解释村民家庭户是否参与了抗交村提留款集体行动这一因变量取值一系列自变量组群,从而再现了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传统四大理论取向——古典理论、文化主义、结构主义和理性主义——综合,对于中国经验案例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抗交村提留款 中国乡村社区 理论模型
  • 简介:技术壁垒是一种符合WTO规则保护手段,具有合理性、复杂、灵活性和隐蔽特点,因而在国际贸易中被广为采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明显落后.因此入世后,我们应重视对技术壁垒运用,以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我国消费者权益.

  • 标签: WTO 国际贸易 技术性壁垒 中国 贸易壁垒
  • 简介:儒家思想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旧奴隶制帝国趋于分崩离析,战争频繁,社会处于大动荡,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面对这样社会和人生现实,儒家积极'参与'社会变化,采取'入世'态度.孔子一生,始终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面对当时'礼坏乐崩'状况,孔子奔走于各国之间,宣传'仁学',要各国国君以'仁'治天下.

  • 标签: 儒家 文艺思想 现实主义 审美意识
  • 简介:积极继承和创新发展蕴含于传统文化管理理念、管理方略和用人之道等管理智慧,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淮南子》诸如“以民为本”社会管理价值观、“论世立法”社会管理尺度、“舆论有为”社会管理手段和“人尽其才”用人之道等管理智慧爬梳和挖掘,阐发其对中国现当代管理借鉴和启迪意义。

  • 标签: 《淮南子》 管理智慧 现代价值
  • 简介:在先秦政治思想,一些杰出政治家意识要想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管子》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提出了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受到“天”、“民”、“法”、“时”等外在条件制约。由于受到历史条件限制,他们只是有一种制衡意识,并没有提出比较完善制度设计,但其中包含着民主意识萌芽。

  • 标签: 管子 制衡 民意 法礼 时变
  • 简介:《周易》思想在《推十书》具有终极灵魂地位。对刘咸圻先生来说,《周易》思想既是粘合剂.又是方法沧,在其考镜源流、横纵观、执两用、任天圆道,尽心知性、立命事天学术理念始终具有领贯特殊作用。刘咸圻先生一方面遵循“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原则,另一方面又坚持“理不与数对,事乃与数对”,《周易》视为历史哲学,既抓住了《周易》要害,又汲取了大量学术营养;既没有“尊敬太过”,又为《推十书》整合中国学术,重振昔日辉煌,推十合一,求简求合,参悟大道,合归天地之大体学术理想追求寻找到了理想思想武器。从《推十书》对《周易》运用,我们可以发现,刘咸圻先生崇奉老子“太古道”哲学,是经过了《周易》诠释之后老子,是从根本上去掉了虚无,而兼论有无老子,刘成圻先生笔下老子已经儒家仁义包容道家“道”之中了,老子“静为躁君”与儒家“执两用”融通为一,然后儒道兼容而同归于大体。这正是《周易》理论归宿,同时也是《推十书》重要关节之处。

  • 标签: 《周易》 《推十书》 易简 儒道兼容 历史哲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苏轼所用概念及命题详细分析发现,苏轼以《苏氏易传》之注释为载体,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次对世界进行了精细地分析。苏轼看来,道与气是形而上存在,道万物之运行亦称之为神,而阴阳二气之相交则打开了万物创生生生之门。形而下世界,有生有物,物转相生,万物以其存在多重维度,形成了生动活泼、变化万千世界。而人作为万物之卓越存在,则通过通道与道建立了声与闻关系,进而成为“人能弘道”主体。

  • 标签: 相因 生生 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