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体积良性前列增生(BPH)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URP)与经尿道等离子切术(PKRP)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大体积BP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KRP组与TURP组各50例,记录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血清指标,评估比较患者勃起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KRP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长、术中失血量均短于、少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5、8.74、6.20、8.34,均P < 0.001)。术前PKRP组与TURP组术前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0.73,均P > 0.05),术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有下降,最大尿流率均有上升,且PKRP组残余尿量低于TURP组,最大尿流率高于经尿道前列腺切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5、11.67,均P < 0.001)。术前两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3、0.33,均P > 0.05),术后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均有下降,且PKRP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低于TURP组(t=16.01、5.09,均P < 0.001)。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0.63,均P > 0.05),术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均有上升,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有下降,PKRP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25.06±3.61)分]高于TURP组的(21.52±3.05)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1.05±0.18)分]低于TURP组的(1.58±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10.98,均P < 0.001)。术后PKR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U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 < 0.05)。结论该研究从勃起功能、生活质量、围术期指标等多方面观察两种临床常用术式在大体积BPH治疗的疗效差异,具有一定新颖性,结果证实大体积BPH患者接受PKRP手术与TURP手术均有改善患者勃起功能、血清指标、尿动力学指标的作用,不过PKRP手术创伤性更小,改善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优先选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勃起功能障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病例对照研究 围手术期 排尿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活动诱发的反射性癫痫的临床和生理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监测中心收治的 5 例思维活动诱发反射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和生理特点进行研究并随访。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33岁,病程3~9年,随访时间1~4年。5例患者表现为肌阵挛发作、痉挛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4 h视频脑电图监测提示脑电图背景均为低幅α节律,2例发作期脑电图均为中央、顶导棘波或棘慢复合波,1例发作期脑电图为各导棘慢、多棘慢复合波,2例脑监测期间无发作。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异常,2例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提示右侧大脑半球脑血流量较对侧减低。给予抗发作药物(左乙拉西坦4例,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镁1例)治疗,4例无临床发作,1例仍有发作。结论思维活动诱发的反射性癫痫常见于青年男性,脑电图背景均为低幅α节律,多数患者对左乙拉西坦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 标签: 思考 癫痫,反射性 脑电描记术 电生理学
  • 作者: 吴盼婷 吴云肖 郑莉 张巧丽 许志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045,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儿科,鄂尔多斯 01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和原发鼾症患儿的脑活动及其与多导睡眠监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因睡眠时打鼾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的6~12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采集临床资料、多导睡眠监测及6 min脑活动测量,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为原发鼾症组及不同程度OSAS组。基于脑小波分析通过对脑同步化及复杂度分析得出的脑损伤指数用于反映安静状态下儿童的脑活动的变化。对各组脑损伤指数及脑电波各频段功率所占百分比进行差异性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脑活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49例儿童,其中男110例,女39例。原发鼾症组与各程度OSAS组之间α、θ、β、δ波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鼾症组、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和重度OSAS组脑损伤指数分别为0(0,3)、14(9,16)、26(24,28)、34(30,44),各组脑损伤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9.70,P<0.01),从原发鼾症组至重度OSAS组脑损伤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脑损伤指数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α、θ、β、δ波比率在不同程度OS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复杂度及同步性在不同严重程度的OSAS患儿之间存在差异;随着OAHI增高,脑损伤指数也逐渐升高,脑损伤指数与OAHI、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独立相关。

  • 标签: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可发生于多种神经疾病患者中,对其进行积极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针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咽腔刺激是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悬置在咽部表面的电极导管向咽部黏膜输送电刺激,能增强咽部运动皮质兴奋性。本文主要概述咽腔刺激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从而为咽腔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咽腔电刺激 神经调控 吞咽障碍 神经源性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误食磁性异物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及诊治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9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消化道磁性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消化道穿孔将患儿分为消化道穿孔组(n=28)和消化道未穿孔组(n=18)。观察患儿性别、年龄、吞食异物时间、异物数量、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方法、胃肠道损伤情况、随访情况等。两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结果全组46例患儿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8个月至11岁,中位年龄3岁;就诊时明确异物吞食史34例,不明确吞食异物者12例。吞食异物数量2~10枚最多见,为25例。常见症状有呕吐18例和腹痛13例。6例最终自行排出异物,5例经胃镜取出异物,35例进行了腹腔探查手术后取出。28例存在消化道穿孔,最常见穿孔位置是回肠,为1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消化道穿孔组与消化道未穿孔组患儿是否存在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就诊时存在症状(OR=4.715,95%CI:1.074~20.696,P=0.040)、CRP升高(OR=11.605,95%CI:1.132~118.981,P=0.039)是存在消化道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磁性异物数量与消化道穿孔数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76, P>0.05)。结论误食磁性异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进行干预,吞食时间较短者可尝试经胃镜取出,内镜治疗失败者应尽早外科手术。

  • 标签: 儿童 异物 胃肠道 腹部损伤 肠穿孔 磁性异物 内镜
  • 简介:摘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腹壁、腹内及骨骼肌内,但累及泌尿系统周围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盆腔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右侧输尿管狭窄患者,行盆腔肿物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1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 标签: 盆腔肿瘤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输尿管狭窄
  • 简介:摘要我们报道国内首例由硒半胱氨酸插入序列结合蛋白2(SECISBP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甲状腺激素代谢缺陷男童的病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缺陷的认识。临床上对生长迟缓、运动发育落后的患儿,如甲状腺功能检测示TSH正常或轻度升高、T4升高而T3下降,应考虑甲状腺激素代谢缺陷。

  • 标签: 甲状腺激素代谢缺陷 SECISBP2 硒蛋白 生长迟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对快速上浮脱险减压病大鼠心肺系统的影响。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预防1组、前列地尔预防2组和前列地尔预防3组,每组20只。3个前列地尔预防组大鼠在进舱前15 min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前列地尔溶液(5、10、20 μg/kg);对照组大鼠在进舱前15 min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4组大鼠进舱后,采用压缩空气以指数速率2T/7加压至1.5 MPa,停留4.5 min后以3 m/s速度减压出舱。出舱后即刻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并统计存活率;30 min后采用5%戊巴比妥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摘取右下肺组织进行肺干湿重比检测;另取心脏和肺脏组织,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经过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等处理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经下腔静脉收集静脉血用于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前列地尔预防3组大鼠存活率(70%)显著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预防3组大鼠肺组织干湿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大鼠肺泡结构大面积破坏融合,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渗出,心肌纤维水肿、变性,断裂明显;前列地尔预防组大鼠肺泡壁增厚程度和心肌纤维水肿程度显著减轻。此外,前列地尔预防组大鼠血清ALT、AST、ALP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前列地尔通过减轻大鼠心肺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达到预防快速上浮脱险所致减压病的目的。

  • 标签: 前列地尔 快速上浮脱险 减压病 心肺组织病理 血清生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1-溴丙烷(1-bromopropane,1-BP)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探讨神经炎性反应在1-BP中枢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1-BP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PDTC组)和PDTC+1-BP组,每组15只。1-BP组和1-BP+PDTC组大鼠灌胃800 mg/kg的1-BP,Control组和PDTC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玉米油,1次/d,连续灌胃12 d;PDTC组和PDTC+1-BP组在灌胃30 min后腹腔注射100 mg/kg的PDTC,Control组和1-BP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干预12 d。实验第7~12天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神经行为学指标,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大鼠对空间位置的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分离大脑前额叶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激活情况,qRT-PCR检测TNF-α及IL-1β mRNA水平;每组剩余5只大鼠经体内灌注固定后,取大脑制作冷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胶质细胞激活及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SPSS 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游泳总距离和逃避潜伏期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穿越平台次数及其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rkey’s检验。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各组大鼠游泳总距离的组别和训练时间交互作用显著(F=3.762,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1-BP组大鼠第1~4天的游泳总距离均长于Control组(均P<0.05),而PDTC+1-BP组大鼠第1~4天的游泳总距离均短于1-BP组(均P<0.05)。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的组别和训练时间交互作用显著(F=6.541,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正常Control组相比,1-BP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在第1~4天均长于Control组(均P<0.05),而PDTC+1-BP组的逃避潜伏期在第1~4天均短于1-BP组(均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四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33,P<0.01)。1-BP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1.08±0.29)次]低于Control组[(3.35±0.05)次](P<0.01)。PDTC+1-BP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1.95±0.26)次]则高于1-BP组(P<0.01)。四组大鼠脑组织NF-κB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65,23.877,均P<0.01)。1-BP组大鼠细胞质与细胞核中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细胞质:(177.3±32.1)%,(100.0±8.4)%,P<0.01;细胞核:(173.2±27.1)%,(100.0±8.4)%, P<0.01]。而1-BP+PDTC组细胞质与细胞核中的NF-κB表达水平则均低于1-BP组[细胞质:(148.7±22.0)%,(177.3±32.1)%, P<0.01;细胞核:(149.7±18.8)%,(173.2±27.1)%, P<0.01]。qRT-PCR结果显示,四组大鼠前额叶皮质TNF-α及IL-1β的mRNA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64,17.382,均P<0.01)。1-BP组大鼠TNF-α及IL-1β mRNA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均P<0.05),PDTC+1-BP组TNF-α及IL-1β mRNA水平均低于1-BP组(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1-BP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小胶质细胞:(158.30±9.68)个,(110.20±16.30)个,P<0.05;星形胶质细胞:(122.76±4.35),(80.24±6.96),P<0.05],形态上也表现为激活状态,神经元尼氏体着色浅、数量减少;PDTC+1-BP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均低于1-BP组[小胶质细胞:(131.70±14.67)个,(158.30±9.68)个,P<0.05;星形胶质细胞:(101.54±4.55)个,(122.76±4.35)个,P<0.05],神经元尼氏体着色明显加深。结论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介导1-BP中枢神经毒性的关键机制,PDTC干预明显减轻1-BP染毒大鼠神经炎性反应及改善行为学障碍。

  • 标签: 1-溴丙烷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NF-κB 认知功能 神经炎症 大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炮钉颈部开放性损伤伴颈总动脉贯通患者的诊治经验。患者女,34岁,因“颈部外伤4 h余”就诊。术前颈部CT示右侧颈部铁钉刺入并积气,与右侧颈总动脉关系密切。术中探查发现炮钉损伤迷走神经鞘膜,自右侧颈总动脉正中穿过,炮钉穿过损伤右侧前斜角肌,钉尖嵌入C5右侧横突内,探查颈丛神经未见明显损伤。经多学科联合手术修补颈部损伤及被贯通的颈总动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估计我国居室内氡导致的居民肺癌归因份额。方法利用较为权威且适用的EPA/BEIR-VI风险模型,基于我国2015年肺癌死亡率、全死因死亡率以及有代表性的吸烟率和居室内氡平均浓度,预测我国居室内氡浓度水平肺癌死亡风险。结果非吸烟男性人群居室内氡肺癌死亡超额相对危险(ERR)高于吸烟人群,且达到年龄为50岁时,不吸烟与吸烟的男性ERR值最高,分别为0.511、0.230;假定开始暴露年龄为0岁,相同氡浓度下,不吸烟的男性与女性人群相对终生危险(LRR)要高于同性别吸烟人群,且浓度越高其肺癌死亡LRR也越高。假定我国居室内氡浓度水平为30 Bq/m3,2015年由居室内氡所致肺癌死亡人数约为55 512人,据此估算约有6.62%的肺癌死亡是由居室内氡暴露造成的。如果假设我国居室内氡浓度水平为40 Bq/m3和70 Bq/m3,则分别约有8.82%和15.38%的肺癌死亡可归因于居室内氡暴露。结论居室内氡是导致我国居民罹患肺癌的重要环境因素,应采取有力措施防治我国居室内氡浓度水平升高。为能进一步准确评估我国居室内氡肺癌死亡风险,还需要更为全面和详细的我国居室内氡浓度水平等数据。

  • 标签: EPA/BEIR-VI模型 居室氡 氡暴露 肺癌 风险
  • 简介:摘要1例39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于前降支置入1枚支架。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口服、2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 d后患者自行停用替格瑞洛,停药3 d后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考虑与停用替格瑞洛有关。予患者血栓抽吸术,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无残余狭窄,血流恢复通畅。术后继续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门诊随访2个月,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后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抗凝药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1例69岁男性患者因银屑病应用阿达木单抗,第1次80 mg皮下注射,2 d后患者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伴瘙痒,因不除外银屑病活动期,继续给予阿达木单抗40 mg皮下注射、1次/周,共4次。患者皮肤红斑、瘙痒持续加重,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d静脉滴注治疗1周,全身红斑、瘙痒较前略缓解,但停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出现反复。尿常规+沉渣分析示尿潜血(+++),红细胞190/μl,尿蛋白(+);血清肌酐80 μmol/L。肾脏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别提示IgA肾病和银屑病样皮炎。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银屑病恶化所致红皮病。排除其他因素考虑阿达木单抗诱发IgA肾病及红皮病可能性大。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0 mg口服,卤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患者皮肤损伤逐渐改善。血尿、蛋白尿缓慢自行缓解。随诊1年,患者肾功能和尿常规持续正常,肾病和皮疹均未复发。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肾小球肾炎,IgA 银屑病 疾病恶化
  • 简介:摘要1例58岁女性乳腺癌患者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给予环磷酰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方案化疗2次,化疗前均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预处理,每次化疗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溃疡,双手、双足红肿,症状呈加重趋势,但几天后均自行好转。第3次化疗后患者双手、双足红肿伴水疱渗液,体温升高,最高达40.0 ℃,背部出现大片红斑,腋下红斑伴糜烂渗出,口腔黏膜溃疡。考虑患者手足综合征的可能性大,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头孢西丁钠、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患处及保持皮肤湿润等外部皮肤护理措施。治疗15 d后患者手足症状好转。后期停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改用多西他赛治疗,手足症状未再出现。

  • 标签: 手足综合征 多柔比星 脂质体
  • 简介:摘要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15 min后,患者双侧上肢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查体示心率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96/118 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85。考虑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平喘等对症治疗;2 h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红斑颜色变浅,胸闷、憋气症状缓解,查体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50/90 mmHg,血氧饱和度0.90。

  • 标签: 过敏反应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哌拉西林
  • 简介:摘要1例62岁男性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规范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1周后,因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接受四联抗Hp药物治疗(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用药2~3 d后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关节不适、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血肌红蛋白(MYO)>1 000 mg/L,血清肌酐(Scr)69 mmol/L,尿素氮(BUN)3.5 mmol/L,碱性磷酸酶(ALP)148 U/L,丙氨酸转氨酶(ALT)75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0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81 U/L;乳酸脱氢酶(LDH)1 177 U/L,肌酸激酶(CK)8 144 U/L,CK-MB 255 U/L。考虑可能为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停用该药,给予碱化尿液、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继续抗Hp治疗,但CK仍进行性升高。停用阿托伐他汀钙4 d后CK达15 794 U/L。考虑患者横纹肌溶解可能与克拉霉素与阿托伐他汀钙的相互作用有关,遂停用抗Hp四联药物;停药第2天患者诉肌肉酸痛较前减轻;第4天CK等血清酶学指标开始下降;第8天患者乏力及肌肉酸痛完全消失,CK 908 U/L;第15天ALT 105 U/L、AST 42 U/L、γ-GT 107 U/L、CK 143 U/L、CK-MB 29 U/L、LDH 339 U/L;5周后患者再次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未再出现肌痛及乏力,复查血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克拉霉素 横纹肌溶解 药物相互作用
  • 作者: 边诣聪 缪丽燕 肇丽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沈阳 110004 边诣聪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博士研究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苏州 2150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沈阳 110004
  • 简介:摘要药物反应性代谢产物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可经肝脏代谢生成反应性代谢产物,耗竭谷胱甘肽,进而与体内蛋白或核酸等大分子结合,改变生物大分子功能,诱导细胞氧化应激和机体免疫反应,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并产生肝毒性。反应性代谢产物介导的DILI可能不是某一种机制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综述了药物反应性代谢产物的产生过程、肝损伤的机制和防治手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和物质代谢的副作用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氧化应激 免疫反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