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PICC(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PICC置管也日益增多,开展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对PICC应用、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它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那么PICC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的操作,适应症,特点,并发症,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该如何护理,这都是我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内容。

  • 标签: PICC 适用范围 临床中的应用 并发症及处理
  • 简介:摘要山茛菪碱治疗低热型感冒的作用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普通感冒,在受凉等诱因下,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而导致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山莨菪碱是M受体阻断剂,可抑制腺体分泌,故能消除以上症状,产生疗效,同时能保护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提高机体免疫。

  • 标签: 山莨菪碱 临床新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桂枝中药材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发表解肌,温经通阳。

  • 标签: 桂枝 中药材
  • 简介:雾化吸入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雾化吸入时雾滴的大小决定了它在呼吸道中的沉降部位。雾滴直径在1-5um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5-20um沉积部位在支气管;2040um沉积部位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故临床上,根据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雾化器,一般临床所需雾滴直径以1-5um为宜。

  • 标签: 临床应用 雾化吸入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疾病 氧化 细支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瘢痕妊娠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子宫动脉MTX灌注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瘢痕妊娠患者9例,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子宫动脉MTX灌注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9例瘢痕妊娠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血β-hCG均有下降,首次介入治疗治愈率为88.9%,均保留了子宫,平均出血量为(215±75)毫升,平均住院时间为(13.6±2.5)天。结论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子宫动脉MTX灌注治疗瘢痕妊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瘢痕妊娠 应用价值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证在临床上更为安全、高效的应用中药饮片,在本文中对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5月门诊处的中药饮片处方单据3000张,对患者性别、年龄、处方用药味数、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及时筛选出劣质处方,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类与统计。结果在我院门诊处,应用中药饮片患者年龄段在40~60岁,以中年人为主,且女性要比男性多,用药味数大都处在12~16味,剂数则主要为7剂,且存在着超量使用毒性中药饮片的情况。且在30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为160例,处方不合理率为5.3%。结论经过研究,了解到我院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实况比较合理。关于处方不合理情况,药师与医师应强化学习,医院应重视自身管理,打造完善的电子处方软件系统,利于中药饮片的合理化应用

  • 标签: 中药 饮片 处方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临床应用及制作方法。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法。结论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要注意禁忌症及适应症,良好的制作对治疗起到积极地作用。

  • 标签: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 口腔修复
  • 作者: 郑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7期
  • 机构:寿胎丸源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组成。“寿胎丸”为固肾安胎之良方。本方用于安胎,颇有收益,并将治疗妇科病症胎动不安的体会整理如下。临床常见可分以下五型论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就职于本院的临床护士共262名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并实施分层管理模式,观察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6个月护理质量变化。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实施前(P<0.05);分层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能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士 分层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不但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有效地满足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输液、抢救的需要。

  • 标签: 留置针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在我院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我院2004—2010年使用全血及各种成分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来本院成分输血率由81.8%提高到100%,血浆输注率平均为32%,各血液成分输用量以红细胞、血浆为主,全血用量逐年减少,血小板用量较少。结论我院成分输血率目前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血浆存在滥用现象,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需进一步提高使用有效率。

  • 标签: 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钙在体内吸收与利用离不开维生素D,而维生素D需要阳光中的紫外线参与由体内进行合成。由于玻璃可以阻挡紫外线,孕妇不到户外与阳光“亲密接触”,吃再多的钙片都很难收到补钙的效果。怀孕后就要补钙,这是很多准妈妈的“共识”。于是乎,服用钙片已成为准妈妈们重要的“议事日程”。孕妇每天需要1000-1500毫克的钙,除去从食物中获取,额外还要补充600毫克左右。孕妇缺钙早期症状可以使抽筋,骨头酸痛等,也可以没什么症状,容易被忽视,严重的缺钙会导致孩子出生后患严重的低钙血症,佝偻病,甚至会患先天性低钙性喉软骨软化症,孕妇也会患产后骨质疏松症。除了食物进补之外,孕妈妈可别忽视了日光“进补”。有最新的研究证明,孕妇是最需要接受阳光照晒的人群。

  • 标签:
  • 简介:【摘要】 血管内导管是患者进行治疗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外界建立特定的联系,主要方式是将不同的导管通过患者的外周静脉或动脉置入其血管内。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两种血管内导管就是中心静脉置管 (CVC) 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血管内导管的使用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进而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因此,现如今血管内导管已经成为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案和手段中的重要方式。导管相关性血栓即为在患者血管内壁或者导管外壁上形成的血凝块。血栓一旦形成,将会使得患者的治疗增加更大的风险,也将会产生更多医疗费用,对患者的身体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而血栓脱落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数据表明, CVC 患者发生血栓的基本概率范围在 2 . 18% - 33 . 00% , PICC 患者发生血栓的基本概率范围在 2% - 26% 。基于此,探究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便对几种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预防导管 相关血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炭药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国内古今文献资料为基础,综合中医炭药的研究,并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中医炭药在血症、外科、妇科、消减药物毒性、利于药物炮制等多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 炭药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