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单一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联合组采取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前者命名为单一组,后者命名为联合组。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各项指标评分均较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效果明显,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针灸 推拿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感风寒发热应用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1月-2020 年12月之中接受诊治的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结合推拿流派手法的差异划分六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结合流派推拿手法加以治疗,即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评估不相同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治疗产生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p0.05;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结论: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均表现出可行性,本院创新的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推拿手法,饱含着地区特色,值得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流派手法;外感风寒发热;学术特点;临床效果 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小儿推拿不只是可调整病情,还可起到调整患者自身体质的作用,促使患儿免疫力可增强,广泛的存在于临床治疗中。小儿推拿存在长时间的历史,逐步构建小儿推拿流派,相关流派手法表现出特殊的风格,即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这些都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产生一定成效【1】。另外我院尝试引进新颖的推拿手法,即便相关流派手法存在不同之处,可都存在着退热成效,治疗质量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纳入分析范畴,对这些患者分组进行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与本院推拿治疗,依次记作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所有的患者最小年龄是8个月、最大年龄是10岁,均数(5.46±2.10)岁。最小病程是9个小时,最大病程是3天,均数(2.10±0.03)天。六个小组的患者在年龄等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互相对比(p>0.05),同时家属均签订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每个小组的患者分别实施对应推拿手法,即Ⅰ组:清天河水、提捏机体大椎、掐五指节;Ⅱ组:水底捞明月与打马过天河【2】;Ⅲ组:揉一窝风、推六腑、清天河水与捏大椎;Ⅳ组: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推三关与推六腑;Ⅴ组:打马过天河、退五经、水底捞明月以及推脊;Ⅵ组:开天门、拿风池、推上三关、清天河水。引进婴儿润肤油作为介质。均运用左手进行推拿,操作在患者发热区【3】。治疗期间:医生保持整洁的医容,保持环境适宜与温度适宜,在治疗之前的一个小时之内不可以进食。在治疗之后强调休息,叮嘱患儿饮入温水。具体的推拿治疗结合穴位加以明确,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对每组患儿均治疗三天,分析病情改善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六组人员临床体征积分变化,评估推拿手法的效果【4】。记录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推拿手法的运用安全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组人员体征积分变动 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即Ⅰ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81±3.36)、Ⅱ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69±2.78)、Ⅲ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7±3.50)、Ⅳ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08±3.12)、Ⅴ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1±2.80)、Ⅵ组体征积分均数为(4.41±2.89),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体征积分变动 () 小组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Ⅰ组(n=10) 9.91±3.88 5.81±3.36 Ⅱ组(n=10) 8.79±6.10 5.69±2.78 Ⅲ组(n=10) 9.36±3.18 5.47±3.50 Ⅳ组(n=10) 10.25±3.31 5.08±3.12 Ⅴ组(n=10) 8.36±5.17 5.41±2.80 Ⅵ组(n=20) 9.86±3.41 4.41±2.89 2.2 对比各组人员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 3.讨论 针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治疗,本次分析中运用多种推拿手法实施分组治疗思路,目的是分析多个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产生的影响,研究流派推拿手法的学术特征。Ⅰ组的推拿手法重点选取主穴与独穴,凸显善用请法的理念;Ⅱ组的推拿手法关联手穴以及体穴;Ⅲ组的推拿手法强调小儿望诊,依托西医学特殊的诊断技术,完成辨病以及辩证的有机结合;Ⅳ组的推拿手法引进“穴部”思想,主张穴位与部位一同治疗;Ⅴ组的推拿手法围绕“推五经”进行,全面顾及中医领域的理模块、法模块与方模块,凸显疾病治疗的整体思想;Ⅵ组的推拿手法关联地区实际特征,吸取专业治疗经验,强调整体性以及局部性的结合理念,在穴位效果加以研究,三关穴是散穴的必要点、水底捞月与推天河水是祛湿解表的要点,彰显着本院的小儿推拿特征。多个推拿手法存在各异性,最终的目标均是解表退热,对应的临床成效比较显著。基于此,小儿外感风寒发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调整患者生命体征,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如何选取推拿手法,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以各个流派的学术特征为基础,全方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斯文, 赵娜, 张玮,等. 津沽小儿推拿流派理论方法体系介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v.34(11):34-36. [2] 李奕菊, 王莹, 王琦,等.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初期发热临床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20, 040(006):748-750. [3] 王静华, 吴君, 黄河伟. 小儿推拿联合平衡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v.29;No.164(01):7-8. [4] 严桂芬. 退热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11):72-7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感风寒发热应用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1月-2020 年12月之中接受诊治的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结合推拿流派手法的差异划分六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结合流派推拿手法加以治疗,即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评估不相同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治疗产生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p0.05;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结论: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均表现出可行性,本院创新的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推拿手法,饱含着地区特色,值得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流派手法;外感风寒发热;学术特点;临床效果 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小儿推拿不只是可调整病情,还可起到调整患者自身体质的作用,促使患儿免疫力可增强,广泛的存在于临床治疗中。小儿推拿存在长时间的历史,逐步构建小儿推拿流派,相关流派手法表现出特殊的风格,即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这些都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产生一定成效【1】。另外我院尝试引进新颖的推拿手法,即便相关流派手法存在不同之处,可都存在着退热成效,治疗质量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纳入分析范畴,对这些患者分组进行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与本院推拿治疗,依次记作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所有的患者最小年龄是8个月、最大年龄是10岁,均数(5.46±2.10)岁。最小病程是9个小时,最大病程是3天,均数(2.10±0.03)天。六个小组的患者在年龄等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互相对比(p>0.05),同时家属均签订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每个小组的患者分别实施对应推拿手法,即Ⅰ组:清天河水、提捏机体大椎、掐五指节;Ⅱ组:水底捞明月与打马过天河【2】;Ⅲ组:揉一窝风、推六腑、清天河水与捏大椎;Ⅳ组: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推三关与推六腑;Ⅴ组:打马过天河、退五经、水底捞明月以及推脊;Ⅵ组:开天门、拿风池、推上三关、清天河水。引进婴儿润肤油作为介质。均运用左手进行推拿,操作在患者发热区【3】。治疗期间:医生保持整洁的医容,保持环境适宜与温度适宜,在治疗之前的一个小时之内不可以进食。在治疗之后强调休息,叮嘱患儿饮入温水。具体的推拿治疗结合穴位加以明确,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对每组患儿均治疗三天,分析病情改善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六组人员临床体征积分变化,评估推拿手法的效果【4】。记录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推拿手法的运用安全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组人员体征积分变动 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即Ⅰ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81±3.36)、Ⅱ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69±2.78)、Ⅲ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7±3.50)、Ⅳ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08±3.12)、Ⅴ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1±2.80)、Ⅵ组体征积分均数为(4.41±2.89),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体征积分变动 () 小组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Ⅰ组(n=10) 9.91±3.88 5.81±3.36 Ⅱ组(n=10) 8.79±6.10 5.69±2.78 Ⅲ组(n=10) 9.36±3.18 5.47±3.50 Ⅳ组(n=10) 10.25±3.31 5.08±3.12 Ⅴ组(n=10) 8.36±5.17 5.41±2.80 Ⅵ组(n=20) 9.86±3.41 4.41±2.89 2.2 对比各组人员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 3.讨论 针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治疗,本次分析中运用多种推拿手法实施分组治疗思路,目的是分析多个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产生的影响,研究流派推拿手法的学术特征。Ⅰ组的推拿手法重点选取主穴与独穴,凸显善用请法的理念;Ⅱ组的推拿手法关联手穴以及体穴;Ⅲ组的推拿手法强调小儿望诊,依托西医学特殊的诊断技术,完成辨病以及辩证的有机结合;Ⅳ组的推拿手法引进“穴部”思想,主张穴位与部位一同治疗;Ⅴ组的推拿手法围绕“推五经”进行,全面顾及中医领域的理模块、法模块与方模块,凸显疾病治疗的整体思想;Ⅵ组的推拿手法关联地区实际特征,吸取专业治疗经验,强调整体性以及局部性的结合理念,在穴位效果加以研究,三关穴是散穴的必要点、水底捞月与推天河水是祛湿解表的要点,彰显着本院的小儿推拿特征。多个推拿手法存在各异性,最终的目标均是解表退热,对应的临床成效比较显著。基于此,小儿外感风寒发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调整患者生命体征,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如何选取推拿手法,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以各个流派的学术特征为基础,全方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斯文, 赵娜, 张玮,等. 津沽小儿推拿流派理论方法体系介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v.34(11):34-36. [2] 李奕菊, 王莹, 王琦,等.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初期发热临床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20, 040(006):748-750. [3] 王静华, 吴君, 黄河伟. 小儿推拿联合平衡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v.29;No.164(01):7-8. [4] 严桂芬. 退热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11):72-73.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纳入起始时间在2020年1月,终止时间在2021年1月,共纳入了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一种设定为对照组,采取中医针灸,余下一组设定为实验组,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推拿手法治疗,每组各29例。对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疼痛评分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低(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缓解,降低不良反应产生,由此可见,该方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针灸 推拿手法 疼痛评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正骨手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2020年2年间我院收治的64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方式,并以此为依据划分组别,各32例,对照组为西医正骨手法加石膏外固定治疗,研究组为中医正骨手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住院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中医正骨手法 小夹板外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与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9)。参照组行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用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法疗效好于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少,建议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治疗 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设置此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1年至2022年,邀请院内存在颈性眩晕疾病的患者参与到本次研究的过程当中,以随机分组的方式作为分组原则,将参与到本次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手法推拿)与观察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对比两组治疗完成后所取得的效果以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穴位手法推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针刀+中医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3-2022.03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前者行针刀治疗,后者行针刀+中医手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相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NDI、VAS评分、椎间盘高度更低(P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 中医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椎动脉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同期对照组73.33%,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应用在椎动脉颈椎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提升患者的身体康复效率,也能从有效的治疗中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 标签: 中医针灸 推拿手法 椎动脉颈椎病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整脊手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入组时间规定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连续纳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0例牵引治疗作为参照组,30例进行整脊手法联合牵引治疗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腰椎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疗效较参照组更高,研究组ODI评分、VAS、PPI、PRI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损伤情况及腰背屈伸比低于治疗前和参照组,JOA评分、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高于治疗前和参照组,P

  • 标签: 整脊手法 牵引治疗 眼椎间盘突出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出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治疗视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针灸疗法 推拿手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其特点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导致椎动脉受压,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中医针灸和推拿作为传统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中。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推拿则通过手法操作缓解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本文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标签: 中医针灸 推拿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量表(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牵引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和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缓解疼痛,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推拿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2008年12月,广东省高调宣布开始医药价格体制改革,探索医药分开,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15%加价,并且选择深圳、湛江、韶关开展试点。然而,近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备受舆论瞩目的三地试点却仍然未能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 标签: 广东省 药价改革 操作 政府 体制改革 医药价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为制订防范措施提供依据,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元月至2015年12月42109人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42109人次中发生不良事件47例,发生率为1.12‰,其中三伏贴占到21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操作前对患者评估不细致、不充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告知不详尽;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中医药基础知识掌握欠;患者健康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结论加强中医护理理论及操作系统化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重视患者评估和护患沟通和医护沟通,做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对策。

  • 标签: 中医护理操作 不良事件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