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于我院门诊及住院处确诊为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均按照随机平行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证候计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计分(P〈o.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6%,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血栓通胶囊 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传统人工手推静脉注射与微量泵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分析我院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患者 140例,按照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0例,在给药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给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1.4%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

  • 标签: 人工手推静脉注射 微量泵静脉注射 胺碘酮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麻醉诱导后记录手术开始前的最低动脉压,低血压定义为麻醉诱导后动脉压低于60mmHg或动脉压基线水平降低25%以上,根据观察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低压组。结果:血压正常组患者43例,低血压组患者37例,正常组心率频次、平均动脉压优于低血压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可较好预测麻醉诱导后的低血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超声测量 麻醉诱导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低血压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静脉留置针因其外套管质地柔软,可随血管形状弯曲,置于血管内,不易刺破血管壁而造成液体外渗,降低了重复穿刺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随着医学诊疗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诊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也存在着相关的风险.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重复穿刺率 血管壁 液体外渗 医学诊疗 临床诊疗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血栓弹力图辅助鉴别诊断老年患者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以提升两种不同疾病的确诊率.方法:以90例眩晕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均为良性位置性眩晕,B组均为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采用全血复钙法做血栓弹力图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B组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反应时间、凝固时间显著低于A组;而其他项目,包括凝固角、血栓最大幅度、血栓最大弹力度等,B组数据则明显更高.上述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多表现出血液高凝状态,而良性位置性眩晕血液凝固状态多为正常,因此血栓弹力图可辅助鉴别眩晕的类型.

  • 标签: 良性位置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血栓弹力图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