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静脉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参照组和静脉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就此方案对骨科住院患者的观察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55.67%,观察组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89.77%,结论:静脉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相关病症的了解。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循证 护理方案 骨科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护理预警模式对预防患者发生静脉栓症的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自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88位符合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的患者病历,作为实验组,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了护理干预。收集自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88位符合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的患者病历,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骨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研究组的患者护理人员采取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栓塞症的预警护理模式,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进行了护理干预,并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收集统计了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静脉栓塞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统计数据,可明显观察到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水平)、血栓弹力图角度(Angel)、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均低于对照组,凝血反应时间(R)长于对照组,各组数据P<0.05,具有比较价值。结论: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栓塞症的护理预警模式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产生了有益的影响,降低了患者静脉栓塞症发生概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主导 医患参与 护理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肠道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腔镜胃肠道术患者,对下肢静脉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下肢浅静脉形成者36例治疗7~ 10 d症状消失,随访3~6个月无复发,且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血栓消失。下肢静脉形成者6例,治疗14~45 d症状消失,随访12个月无复发,亦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血栓消失。结论 腹腔镜胃肠道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因素较多,针对不同因素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可以起到控制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胃肠道术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对接受 PFNA 手术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术后 DVT 形成的临床效果 。 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 同期 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 结果:观察组术后的 DVT 发生率为 2.70% ,对照组 13.51% ,且 P < 0.05 。 结论:针对 P FNA 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后的 DVT 形成 。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DVT 预见性护理 PFNA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后患者下肢静脉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260例外科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对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利,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中西医结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讨论其在骨科患者静脉栓塞症(VTE)预防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本文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

  • 标签:
  • 简介:临床药师参与了一例酒精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患者的治疗过程。即参与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用药监护。协助临床医师确定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与用药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事实证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与分析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有助于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血栓 临床药师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静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满意度、静脉形成率。结果:实验组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减少静脉的发生。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预防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 手术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围术期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患者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平均分组方式分配患者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护理后对组间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指标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术后下肢静脉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较护理前得到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的开展,能够有效改善妇科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妇科肿瘤 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部外伤所致颈内静脉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A诊断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例颈部外伤后颈部肿胀的患者作为实现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患者行CTA又行DSA的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诊断检出率方面对比,行CT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行DS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组间无差异,没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DSA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应用CTA诊断颈内静脉并肺动脉栓塞时,以诊断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越性,大大提高了颈内静脉并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检出率,可部分替代DSA诊断检查。

  • 标签: 颈部 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CTA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电刺激所致家兔下腔静脉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使用电刺激伴狭窄法制备家兔下腔静脉模型,造模1h后,连续5天iv给予5、10、20mg/kg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sc给予100U/kg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最后一次给药1h后测定家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试剂盒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a)水平,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内凝血因子FIIa、FXa、FXIa、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TAT、活化蛋白C(APC)、组织性纤维溶酶激活剂(t-PA)、纤溶酶原(PLG)、尿激酶原(PROUK)、胰蛋白酶(Trypsin)、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取血栓,测定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以及基质量.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制各家兔贫、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以胶原(CG)、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和花生四烯酸钠(AA)为诱导剂,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血塞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家兔iv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栓湿质量、干质量及基质量均显著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未出现明显增加,APTT、PT和TT也未出现明显变化;血浆内t-PA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加,TXB2水平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血塞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具有良好的抑制下腔静脉作用,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有关.

  • 标签: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家兔 下腔静脉血栓 纤溶活性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措施对下肢静脉等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循证护理),各60例。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静脉、感染、疼痛等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

  • 标签: 下肢骨折 循证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予以其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及效果。方法:样本来源为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筛选时间为2022.5-2023.2,收录样本容量为76例,红篮球做以组别设定,组名为参照组、观察组,前者计38例,予常规护理;后者计38例,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就组间下肢静脉发生率、大小腿周径、满意度指标比对。结果:统计下肢静脉临床发生概率以观察组23.68%较高(P<0.05)。护理前,大小腿周径评测组间值相接近(P>0.05),护理后,改善幅度以观察组更显著(P<0.05)。满意度值经评估为观察组97.37%高(P<0.05)。结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予以其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下肢静脉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长期卧床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并发下肢静脉临床治疗中的工作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在抗凝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调整方面向医师提出适当的建议,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改变和药物相互作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结果临床药师的部分建议被医师采纳,患者顺利完成抗凝治疗,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急性静脉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收录的关于NOAC治疗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症状性VTE复发率、全因病死率、大出血发生率或临床相关性非重大(CRNM)出血发生率.应用STATA13.1软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的效应指标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9项RCT纳入本分析,包括27827例患者,涉及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等5种抗凝药物.质量评价结果显示,9项RCT中4项为低偏倚风险,2项为偏倚风险不确定,3项为高偏倚风险.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5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急性VTE患者之间症状性VTE复发率和全因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症状性VTE复发率及全因病死率方面,阿哌沙班(SUCRA:69.0%,77.1%)疗效最优的概率最高,其次为利伐沙班(SUCRA:60.7%,51.4%).在安全性方面,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显著低于达比加群酯和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比阿哌沙班:OR=2.36,95%CI:1.16-4.83;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2.64,95%CI:1.36-5.13);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1.67,95%CI:1.26-2.20;利伐沙班比阿哌沙班,OR=2.09,95%CI:1.59-2.74);达比加群酯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36,95%CI:1.01-1.84;利伐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71,95%CI:1.27-2.30).出血风险的SUCRA分析结果显示,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SUCRA:98.2%)可能最低,其次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华法林.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的�

  • 标签: 抗凝药 口服 静脉血栓栓塞 出血 网络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加强循证护理,进一步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保护。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21年1月-2022年5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通过回顾式分析,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及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循证护理,分析应用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控制,并且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上看,观察组为3.3%,对照组则为10.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28/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能够提升护理治疗结局。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有利于控制并发症,特别是下肢静脉的发生,其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烧伤患者静脉栓塞症(VTE)高危人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37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低分子肝素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预防静脉形成。2013年3月-2014年2月40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仅采取血栓预防方法,未采用任何防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VT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的Fib(2.83±0.90)g/L、PLT(259±30)×10-9/L、D-D(620±20)μg/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56±1.38)g/L、(150±41)×10-9/L、(1420±32)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未发生VTE;对照组患者中发生4例VTE,4例均为下肢静脉形成(DVT),其中1例同时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低分子肝素钙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及附近淤血、瘀斑现象。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第10天停止注射。其余未见有淤血、瘀斑、齿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以很好的改善烧伤后的高凝状态,尤其有增加血管内皮的抗血栓作用,对烧伤高危人群VTE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烧伤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共纳入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收治时间段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两组,观察组共20例,对照组共2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但观察组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发生率、展开护理工作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分别为0.00%、20.0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老年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对预防下肢静脉的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本院泌尿外科接诊老年腹腔镜手术病人7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下肢静脉等指标。结果:从下肢静脉发生率上看,试验组2.7%,比对照组16.22%更低(P<0.05)。从满意度上看,试验组97.3%,比对照组81.08%更高(P<0.05)。结论:老年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用综合护理,下肢静脉发生率低,满意度高。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预防 综合护理 泌尿外科
  • 简介:摘要:本课题为研究线上+加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静脉预防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讨论分析。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骨科护理专业实习生100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在观察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线上+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习成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

  • 标签: 线上+床旁混合式教学模式 骨科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