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活力细胞对改善皮肤细胞活性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自体活力细胞技术配合高浓度生长因子,对照组给予电针透刺法。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部位皱纹评分比较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活力细胞术作为一种新型皮肤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很大应用空间。

  • 标签: 无创焕颜术 皮肤 应用
  • 简介:目的:检测人表皮细胞中是否存在侧群(sidepopulation,SP)细胞,并研究该表型细胞是否表达通用干细胞标志物ABCG2和表皮干细胞标志物整合素α6和β1。方法:运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获得表皮细胞。经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并分选SP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P细胞ABCG2、整合素α6和β1表达情况。结果:人表皮细胞中存在SP细胞,其比例为0.2%~0.3%。用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在SP细胞以及总表皮细胞中均有少量细胞表达通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以及表皮干细胞标志物整合素α6和β1,但二者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细胞SP细胞是否是富集表皮干细胞仍存在疑问,还需要进一步动物体内移植实验、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能力研究证实。

  • 标签: 侧群细胞 表皮干细胞 ABCG2 整合素Α6 整合素Β1
  • 简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78亿人患有耳聋疾病。永久性听力损失是由于耳蜗内细胞丧失了再生能力。目前恢复因耳蜗毛细胞丢失而引起中重度听力损失唯一方法是使用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直接刺激听神经。但其使用受限于复杂听力损伤机制和组织损伤程度。理想解决方案是用干细胞、基因、药物治疗阻止耳蜗毛细胞丢失或再生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本文对干细胞再生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作如下综述。

  • 标签: 内耳毛细胞再生 干细胞再生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 重度听力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 耳蜗毛细胞
  • 简介:流式细胞术是对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高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过程中细胞所发生变化,已广泛用于细胞凋亡定性与定量分析。本文介绍了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基本原理及最新进展。

  • 标签: 流式细胞仪 细胞凋亡 病理学 生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背景及目的:组织低温保存后产生效应包括细胞间和细胞改变,这些转变被细胞骨架系统所介导。本实验目的旨在研究皮肤低温储存后表皮层β-肌动蛋白变化,从而分析细胞骨架低温生物学效应。材料和方法:从同一个体取标本后用5种不同温度保存。分为新鲜组、4℃组、-20℃组、-80℃组和-196℃组。并在保存7天、14天、21天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首先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β-actin改变。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表皮组织中含量变化;继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丝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两项实验得到相同结果,即随着保存时间延长,4℃组、-20℃组、-80℃组β-actin表达均较新鲜组(P<0.05)下降,而-196℃组与新鲜皮肤组表达相似。结论:本实验表明皮肤组织低温损伤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β-actin在该低温生物学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皮肤 Β-ACTIN 低温
  • 简介: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距离(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距离(D2)。结果80耳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mm),宽径(0.91±0.23)mm(0.50~1.58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mm(2.50~5.06mm),宽径(1.03±0.19)mm(0.74~1.62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mm(0.74~2.17mm),宽径(1.34±0.25)mm(0.85~2.34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mm(2.58~6.00mm),宽径(0.63±0.12)mm(0.42~0.98mm)。D2为(2.50±0.72)mm(1.37~5.01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信息。

  • 标签: 内耳 内听道底 横嵴 前庭神经骨管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不寐与常规针刺不寐疗效。方法:对于不寐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从2023.06至2023.11。包括对照组和实践组,每组各有4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辨证论治取穴针刺治疗方法,而实践组采用以任督二脉为主取穴针刺治疗方法。所有参与者均进行了失眠程度检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对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治疗后,实践组PSQI均值得分(7.47±1.29)明显低于对照组(9.73±1.75),实践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我们研究结果,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不寐,可以从整体着眼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使阳入于阴,而目自暝,对治疗不寐有更好效果。对于不寐患者,该方法可能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治疗选择

  • 标签: 不寐 阴阳 任督二脉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微波辐射对PC12细胞损伤效应,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损伤机制提供剂量学依据。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重复频率×脉宽)分别为10mW/cm2(100pps×500ns)、30mW/cm2(300pps$500ns)和30mW/cm2(1000pps×150ns)微波辐射NGF诱导后PC12细胞5min,于辐射后6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坏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PC12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0mW/cm2(100pps×500ns)辐射后6h,G0-G1期PC12细胞数减少(p〈0.05),G2-M期细胞数增加(p〈0.01);30mW/cm2(1000pps×150ns)辐射后6h,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G2-M期减少(p〈0.01);30mW/cm2(300pps×500ns)辐射后6h,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S期细胞数减少(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PC12细胞核膜间隙增宽,染色质浓缩边集,核仁呈蜂窝状;线粒体肿胀、空化。结论30mW/cm2(300pps$500ns)微波辐射可引起PC12细胞生长抑制,凋亡率增加,结构损伤;30mW/cm2(300pps$500ns)可作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损伤机制辐射剂量。

  • 标签: 微波辐射 PC12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观察与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400例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1年至2013年间该类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治愈率与死亡率为参照对象。结果2013年至2015年间因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其治愈率与死亡率分别为83.51%、16.49%。2011年至2013年间该类疾病治愈率与死亡率分别为51.46%、48.54%(P<0.05)。结论对于因细胞移植而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治疗,应从其移植过程与抗菌治疗方面入手。

  • 标签: 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移植 肺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砷剂治疗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血液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 63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化疗组和砷剂组。化疗组 31例,给与常规化疗治疗;砷剂组 32例,在化疗组基础上给与砷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化疗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为 67.74%,显著低于砷剂组( 90.63%), P< 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砷剂在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血液病治疗虽然具有较高疗效,但存在一定副作用,然而其副作用大多都可耐受,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研究。

  • 标签: 砷剂 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血液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复方黄黛片(RIF)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TO联合ATRA对37例初治APL患者诱导治疗,巩固治疗采用ATO/RIF联合ATRA,维持治疗采用RIF联合ATRA,观察其完全缓解(CR)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巩固阶段RIF组及ATO组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2月,37例初治APL患者中有1例因发生DIC死亡,35例获CR,CR率94.6%,28例出现白细胞升高,9例出现可控ATRA综合征,1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皮疹,2例复发,其中1例血液学复发前出现髓外复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结论 砷剂联合ATRA治疗APL方案安全有效、CR率高、复发率低,RIF对比ATO不良反应率未见明显提高。

  • 标签: [] 砷剂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完全缓解率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氟尿嘧啶(5-FU)致肠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肠上皮干细胞动态变化。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50只,其中40只给予连续5d腹腔注射5-Fu(30mg·kg^-1·d^-1),另10只腹腔注射等量PBS作为空白对照。于处理后1、3、5和7d剖杀取出中段小肠,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肠黏膜细胞中Rhdamine123(Rho)染色阴性细胞比例变化情况:免疫组化分析Musashi-1fmsi-1)表达阳性细胞数量及其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Fu作用后小鼠肠黏膜萎缩,间质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Rho染色阴性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以处理后1d最高,随后逐渐下降(P〈0.011;msi-1表达阳性细胞数量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1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R与Rho染色阴性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1,r=0.7551。结论Rho染色阴性细胞中含有丰富肠上皮干细胞.msi-1表达阳性肠上皮干细胞可能起着修复5-FU致肠黏膜损伤作用。

  • 标签: 肠上皮干细胞 氟尿嘧啶 Rhdamine 123 MUSASHI-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33例,参照组3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添加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分析不同用药后患者治疗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研究组为78.79%,显著多于参照组5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与血小板降低等情况发生率上,研究组各项明显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安全更为理想。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常规化疗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在该医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诊治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方便选取 40例予以化学治疗:将接受常规化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者设为对照组( n=20),而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常规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者设为研究组( n=20),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差异。 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近期肿瘤控制率 45.00%高于对照组 10.00%( χ2=5.177, P=0.023) ;②治疗后,研究组 CEA、 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6.791、 11.210, P=0.000)。 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常规化疗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可优化近期化疗效果,并改善其肿瘤血清标志物指标,值得借鉴。     [关键词 ] 培美曲塞 ;Ⅲ~Ⅳ期 ;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emetrexed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 Ⅳ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 40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to Ⅳ NSCLC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for chemotherapy: those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docetaxel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n = 20), while those who received pemetrexed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pemetrexed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were set as the study group (n = 20), and the chemotherapy effect and blood volu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Clear the difference of tumor markers. Results ① the recent tumor control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45.00%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χ 2 = 5.177, P = 0.023); ② after treatment, CEA and CYFRA21-1 level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 = 6.791, 11.210, P = 0.000). Conclusion pemetrexed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to Ⅳ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t can optimize the short-term chemotherapy effect and improve the tumor serum marker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化疗方案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情总缓解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47.37%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对比病情总缓解率,实验组总缓解率为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31.58%总缓解率(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技术减少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应用于输血后不良反应降低临床效果。方法资料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院122例患者治疗需要配合输血,依据血液成分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和实验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输血,实验组以技术减少白细胞输血,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变化和输血后不良反应。结果输血后,对照组免疫指标明显降低,实验组免疫指标lgA(1.57±0.54)g/L、lgE(1.66±0.39)g/L、lgG(6.11±0.61)g/L相比较输血前无明显变化,且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总概率6.56%(4/61)低于照组22.95%(14/61)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技术减少白细胞输血相比较常规输血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保证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优化血液输入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 常规输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高泌乳素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T细胞亚群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78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明显改善试验组患者溢乳、月经紊乱及血清PRL值等情况,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患者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泌乳素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平衡T细胞亚群比例,应广泛推广。

  • 标签: 高泌乳素血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T细胞亚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伊立替康辅助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57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放疗组(28例)、联合组(29例),其中单独放疗组给予常规放疗,联合组给予常规放疗联合伊立替康,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单独放疗组(44.82%vs32.14%,P<0.05);联合组患者OS显著优于单独放疗组(9.0个月vs7.5个月,P<0.05);联合组PFS显著长于单独放疗组(5.6个月vs4.5个月,P<0.05)。结论伊立替康辅助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近、远期疗效确切,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伊立替康 近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