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下颌舌孔在牙科椎束CT(CBCT)和口腔曲面断层片(OPG)两种常用影像学检查上清晰度,为下颌骨舌侧手术风险做出提示。方法观察25例患者下颌中线舌孔、侧舌孔在CBCT和OPG上影像,比较两种口腔放射检查结果上显示清晰度。结果CBCT对下颌中线舌孔检出率与OPG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清晰率远远大于OPG(P<0.01);CBCT对下颌侧舌孔检出率、清晰率与OPG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BCT对下颌舌侧骨内解剖结构显示效率远远大于OPG,建议将其作为下颌舌侧手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下颌舌孔 椎束CT 口腔曲面断层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罹患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临床各项免疫以及生化指标相关改变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3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为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取同期呼吸道常规感染患儿为参照组,抽取两组患儿静脉血,观察组血样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参照组血样则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免疫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血清铁蛋白指数显著增高;白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则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来说,其生化和免疫各项指标中部分变化显著,为病情诊断与明确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对更深入针对性治疗也极为有利。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检测 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 简介: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graftfunction,PGF)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功能不良 纯化CD34+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将118例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NP方案化疗;试验组同时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2天。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同时采用生命质量量表(EORTCQLQ-C30)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治疗2周期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体重增加,且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提高NSCLC化疗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黄芪注射液 长春瑞滨 顺铂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泪腺变化。方法对50例72只眼病人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1d,BUT为(8.15±3.61)s,术后1mo,BUT为(10.05±3.03)s,术后2mo,BUT为(10.50±4.26)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手术治疗 泪腺
  • 简介:[目的]评价希美纳作为放疗增敏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希美纳组:30例采用希美纳放疗增敏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局部晚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同期隔日1次在放疗前1h给予希美纳治疗(希美纳800mg/m2,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单纯放疗组:30例放射治疗方法与希美纳组相同.[结果]希美纳组与单纯放疗组肺原发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3.3%(P<0.05).毒副反应不增加(P>0.05).[结论]希美纳放疗增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放疗比较,近期疗效有提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希美纳有放疗增敏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希美纳 三维适形放疗 增敏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中是否存在SP细胞及SP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技术(FACS)从胃癌MKN-45细胞株获得SP细胞,进而分析这些SP细胞有无肿瘤干细胞特性;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5个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NANOG,CD44和ABCG-2mRNA在SP和MP细胞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定性分析发现:5个干性相关基因在SP和MP细胞蛋白表达水平亦有差异;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当SP细胞和MP细胞注射非糖尿病联合重度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SP细胞较MP细胞具有更强成瘤性。结论综合分析本实验相关结果,可以推测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由MKN-45分选获得SP细胞是具有干细胞特性胃癌干样细胞。SP细胞较主群细胞(MP)具有较高克隆形成率。

  • 标签: ATP结合转运盒 侧群细胞 苯咪唑类(Hoe33342) 胃癌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巨细胞感染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感染巨细胞儿童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回顾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100例感染巨细胞病毒儿童进行诊断与治疗,并观察患儿感染情况,提高治愈率。结果巨细胞感染所引发症状种类主要有发热、皮肤黄染、肝脏肿大、咳嗽、肝功能异常。结论巨细胞感染会导致患儿肝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受损,因而必须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性依据与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 巨细胞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ucleosis.IM)诊断中意义。方法检测70例IM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结果70例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数目 异型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影响。方法:PEITC处理QBC-93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设置对照组:加入和药物等体积DMSO。结果:20、30、40、50μmol/LPEITC作用于QBC-939细胞24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8.07±2.40)%、(68.02±4.04)%、(52.57±1.91)%、(36.37±3.4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30μmol/LPEITC处理QBC-939细胞12、18、24、48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0.74±2.96)%、(78.22%±4.85)%、(69.67±4.58)%、(40.48±2.5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QBC-939细胞经30μmol/L和50umol/LPEITC作用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51±2.77)%、(58.62±3.7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GJM期细胞比例从(5.06±1.86)%上升到(16.96±2.71)%、(26.68±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EITC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抗胆管癌作用,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 标签: 异硫氰酸苯乙酯 胆管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 简介:本研究通过检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新蝶吟(Npt)水平,探讨其在HLH中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HLH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Npt水平及scD25水平。结果显示,HLH组诊断时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1)。HLH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01)。将治疗前后Npt水平与sCD25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前r=0.81,P〈0.05;治疗后r=0.65,P〈0.05);与此同时,治疗前Npt水平与血清铁蛋白亦有显著相关性(r=0.55,P〈0.05)。结论:血清Npt可能在HLH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升高对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蝶呤 sCD25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 简介:细胞保存损伤是指血液保存在液体基质中红细胞发生生物化学与形态学上改变,红细胞保存损伤是影响红细胞保存效期和临床输血效果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红细胞保存损伤主要机制及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输血 红细胞 保存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低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建立细胞坏死模型,收集坏死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于干预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设坏死上清组、IL—1组、坏死上清+IL-1RA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各组MCP-1、IL-6和IL-8mRNA表达;ELISA检测各组MCP-1、IL-6和IL-8分泌:Westernblot检测各组NF—kB激活情况。结果NCS组和IL-1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CS+IL-1B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1);NCS组和IL-1β组MCP—1、IL-6、IL-8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MCP—1、IL-6、IL-8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5);NCS组和IL-1β组MCP-1、IL-6及IL-8蛋白分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MCP-1、IL-6和IL-8蛋白分泌显著低于NCS组及IL—1l组(P〈0.05):NCS组和IL-1组NF—kB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NCS组和IL—1组相比NCS+IL—IRA组NF—kB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能够促进正常细胞增殖.诱导NF—kB激活以及炎性因子释放.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IL-1大量释放有关。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坏死 增殖 炎性因子
  • 简介: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方法较多,而采用不同诱导方法时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比例是不一样。适宜诱导条件是实现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必要条件。目的:比较两种常见化学诱导法与共培养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差异,以寻找一种诱导效果高、实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分化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神经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和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与结论:培养7d后两组均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形成突起,呈放射状生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均为阳性。共培养法第5天可见典型神经细胞结构,突起数量较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50.82±2.46)%,化学诱导法培养第7天可见神经样细胞形成,并有突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43.56±1.74)%。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共培养法诱导分化后神经样突起数量多并较早互相形成连接,且共培养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高于化学诱导法。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诱导分化 共培养
  • 简介:脾脏是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具有强大抗感染和抗肿瘤等功能[1-2]。脾脏外科发展经历了切脾术和保脾术2个阶段。切脾术是脾脏外科发展初级阶段,保睥术是脾脏外科发展成熟阶段。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脾损伤实施保脾术已被外科医师所共识,血液病实施保脾术仅被外科医师所尝试,对门静脉高压巨脾“切”与“保”一直存存争议[3]。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炎症细胞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对比分析4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NSCLC患者放疗前以及放疗第2、4、6周及放疗后2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变化情况,计算不同时期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百分率。结果48例肺癌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2.92%;接受放射治疗大部分肺癌患者白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数目与放疗前相比出现下降;放疗结束后2周白细胞、粒细胞可恢复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淋巴细胞仍未能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会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一定损害,经过升白细胞治疗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但对淋巴细胞无明显作用。放疗后肺癌患者淋巴细胞水平低下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放射治疗 肺癌 细胞免疫
  • 简介: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nt)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由约70ntpre-miRNA经Dicer酶剪切加工而来,通过RISC(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在转录后对靶基因表达实施调控。如miRNA与其靶基因mRNA3’-UTR(非翻译区)片段完全互补,

  • 标签: 胃肿瘤 干细胞 MIRNA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患者化验结果准确性,放置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有效避免产生不必要医疗纠纷,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及其干预措施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检验患者资料,统计检验科与护理部各种差错以及隐患。从可能影响患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几个方面入手,综合对比分析血液标本采集、抗凝、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结果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因素很多,因而应对标本处置、仪器运转、结果审核等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若未使用恰当抗凝剂,会导致患者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检测结果不够准确(P<0.05)。结论加强对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一方面能够有效对其质量进行把控,并且能够更好降低检验出错率。由于影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因素较多,为了得到准确检验结果,就要对细胞检验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以减少其对结果影响。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验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