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明确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92例胰腺癌手术的安全。结果所有92例均按治疗计划完成手术;术中穿刺针出血25例,出血量2—20ml,均顺利止血;误穿胰管2例,经保守治疗未见胰瘘;无误穿胆管病例;穿刺路径经胃肠道55例,术后未见消化道穿孔表现;未出现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安全,可靠。

  • 标签: 125碘 胰腺癌 近距离肿瘤放射治疗 安全
  • 简介:患者:女,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5个月,胸闷、气促7d,晕厥2次"入院。入院5个月前患者乘长途飞机后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头晕、胸闷,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再次乘长途飞机后出现脚肿,且活动时发生晕厥2次,伴胸闷、气促、咳嗽,于当地医院查CT示双侧肺栓塞,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格检查:血压95/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心率110次/min,心律齐,

  • 标签: 经皮肺动脉球囊成形术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 简介: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辅助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ITP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干扰素γ(IFN-y)、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疗效作相关分析。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药物治疗有效的ITP患者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1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Th2细胞因子IL-4及IL-10水平在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1.Th1/Th2比例升高。ITP患者Th1细胞因子IL-2、IFN.叮水平在治疗显效组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效及进步组和无效组(P〈0.05),良效及进步组与治疗无效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经相关分析,患者的疗效与IFN-γ、IL-2均呈正相关。结论:ITP患者药物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升高,且Th1与ITP患者疗效密切相关。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评价肾功能损伤不同阶段高尿酸血症[SUA男性〉417μmol/L(7.0mg/m1),女性〉357μmol/L(6.0mg/m1)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方法随机入选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214例经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eGFR值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患者的血尿酸值、临床特点、血清肌酐、炎症因子和其他一些代谢相关变量;根据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慢性肾脏疾病定义为eGFR〈60ml/(min·1.73m2)3个月以上,有或无肾脏损伤;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CKD患者占38.3%(82例)。eGFR与冠脉狭窄程度负相关(r=-0.536,P〈0.001);而CKD患者中血尿酸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0.26,P=0.001)。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SUA水平(OR=1.22,95%CI1.09~1.37,P〈0.001)、年龄(OR=1.11,95%CI1.10~1.14,P〈0.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OR=0.83,95%C10.79~0.85,P〈0.001)与高血压病史(OR=1.90,95%CI1.40~2.60,P〈0.001)。结论CK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的重要因素,且在肾脏病的不同阶段均起作用。

  • 标签: 血清尿酸 肾小球滤过率 冠心病 慢性肾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14G和12G型号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在气胸闭式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气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14G和12G型号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低于B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下气肿、脱管、感染、创伤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堵管发生率(13.3%)显著高于B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胸闭式引流中,与采用14G导管比较,采用12G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气胸患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堵管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气胸 闭式引流 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 12G型 14G型
  • 简介:目的探讨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睡眠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痛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下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态度、舒适度四个方面,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心肌缺血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循证理念 整体护理
  • 简介:肾移植后持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称三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tertiaryhyperparathyroidism,THPT).是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SHPT)的甲状旁腺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是肾移植后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THPT可以进一步加重代谢骨病.促进心血管事件发生.尿钙和尿磷排泄增多可以导致移植肾钙化和结石.其严重危害已越来越被重视。甲状旁腺切除术是公认的解决THPT的有效方法,但对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仍有争议.近年来新上市的SHPT治疗药物拟钙剂西那卡塞(cinacalcet)也可以有效治疗THPT。本文将对THPT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风险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肾功能不全 骨代谢 肾移植
  • 简介:患者男,因“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入院。无发热、腹痛,外院查血淀粉酶533U/L,TBil76.7umol/L,DBil57.9umol/L,经对症处理后血淀粉酶降至163U/L,但黄疸不退。CT示胰腺体积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发病以来体重下降6kg。有糖尿病史,无酗酒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增大 巩膜黄染 血淀粉酶 浅表淋巴结 TBIL
  • 简介:1临床资料男,31岁,因“口腔黏膜糜烂半年,CT发现腹部占位3d”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糜烂,进食疼痛明显,下唇时有出血,能干燥结痴;无寒战、发热、头痛、头晕、

  • 标签: CASTLEMAN 副肿瘤 天疱疮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包括单纯脂肪肝(non-alochdicfatyliver,NAFL)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dicsteetchepatitis,NASH)和脂肪肝硬化3种类型。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作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病因之一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早期治疗脂肪肝以控制其病情进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临床对NAFLD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现状 脂肪性肝硬化 肝细胞脂肪变性 NAFLD 单纯性脂肪肝
  • 简介:自身免疫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胰腺慢性炎症,是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的特殊类型,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导管周围CD4^+T细胞和IgG4^+浆细胞浸润,伴有腺泡萎缩的席状纹纤维化,常导致主胰管狭窄和闭塞纤维化,故又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1ymphoplasmaeytiesclerosingpanereatitis,LPSP)。近年来,AIP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本文就MP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总结。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 CD4^+T细胞 慢性胰腺炎 浆细胞浸润 病理学表现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递增,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凸显,房颤的发病率增加,其卒中发生风险明显升高。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半年”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5年前出现两颌下腺无痛肿大,4年前发现胰头增大,均未行特殊治疗。体检: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双侧颌下腺肿大,质韧,无压痛。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5.21×10^9/L,RBC3.61×10^12/L,HGB112g/L.PLT142×10^9/L,嗜酸粒细胞0.11×10^9/L;尿胆红素(+),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颌下腺肿大 巩膜黄染 实验室检查 嗜酸粒细胞 糖尿病史
  • 简介: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危害大。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肺静脉隔离(PVI)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愈率较高,而在持续房颤和长时程房颤患者中疗效一般。本综述主要探讨针对持续房颤患者的最新辅助消融策略及其机制,包括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丛)消融、主频率消融、转子消融和与房颤触发相关的其他解剖位点消融。

  • 标签: 心房颤动 消融技术 辅助消融
  • 简介: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被公认为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据统计,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发展成脑梗死,4%~8%完全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现将我院自2003-2007年收治的TIA患者80例联合治疗转归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分析
  • 简介:患者女,48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上腹部疼痛,伴腹胀,一周左右症状自行缓解,但仍有反复,无恶心及呕吐。4日前疼痛再次加重,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9年9月8口人我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min,血压145/102mmHg(1mmHg=0.133kPa),呼吸18次/min。心肺正常,腹平软,未触及肿块,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 标签: 胰体尾部黏液性囊腺瘤 良性肿瘤 胰腺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疾病的空间积聚(spatialclustering)是指疾病的发生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积聚倾向或趋势,旨在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从空间水平探索人群中疾病和健康与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病因探索,疾

  • 标签: 中国结核病 性研究 积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