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5年收治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给药前、给药24h、48h纤溶酶变化不明显,观察组给药2h后纤溶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2h、24h,观察组纤溶酶原、纤维蛋白酶原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先后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程度明显清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保证溶栓效果,提高再通率,并能够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心血管事件 重组人尿激酶原
  • 简介:我们先后对30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4小时内盯段变化进行了分析观察,以其诊断心肌受损程度.资料与方法:心电图记录为例中10例发病在m分钟内,其余发生在数小时至1天内有心电图记录,均立即收入院.人院后马上给心电监护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根据病情加作V,、\或Y。...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 ST段 室壁瘤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6h内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1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重视治疗前后的血压监测和并发症观察。结果治愈6例,好转11例(其中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无效3例,1例转院。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有效的方法,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溶栓准备工作能保证溶栓顺利进行,溶栓时及溶栓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功能及言语的变化可及时发现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7月某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以前收治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将2015年后收治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rhBNP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想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治疗后心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NP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治疗中推广运用。

  • 标签: rhBNP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总结13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认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往往预后不良,如能配合治疗给予及时的护理,对病人的预后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护理措施主要有急性期第一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吸氧,疼痛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大小便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等。

  • 标签: 心肌梗塞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老年男性,因"左侧肢体麻木、言语含糊4 h"入院,头颅MRI显示急性腔隙右侧脑桥梗死,第2天开始每晚睡觉前出现左下肢不自主抬起,频率3~6次/min,伴肢体酸胀难忍,予抗癫痫治疗未见好转,根据病情考虑"不宁腿综合征",予普拉克索片治疗后好转。

  • 标签: 不宁腿综合征 脑桥梗死 普拉克索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对88例吞咽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方法1、基础训练;2、摄食训练;结果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对脑梗死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同时要进行心理疏导,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对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困难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25例为一组。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患者单一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具有可观的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 苯氧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桥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分析END的预测因素。方法随访研究。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急性桥脑梗死患者,分为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END组)和早期神经功能未恶化组(NEND组),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并在卒中后1个月、3个月利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量表)随访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孤立桥脑梗死后END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Z检验,判断END的最佳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孤立桥脑梗死患者113例,男72例,女41例,年龄(62±11)岁,其中END组40例,NEND组73例,急性孤立桥脑梗死END的发生率为35.4%(40/113)。END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15±1.88)分]、梗死灶面积[(2.15±0.39)mm2]大于NEND组[(4.10±1.63)分、(1.61±0.46)mm2](P=0.002、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393,95%CI:1.017~1.909,P=0.039)、梗死灶面积(OR=11.539,95%CI:3.574~37.255,P<0.001)是END的相关因素,比较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梗死灶面积(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0.750,特异度0.545)预测END的价值和入院时NIHS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688,灵敏度0.700,特异度0.589)预测END的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急性孤立桥脑梗死EN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梗死灶面积较大,且两者对孤立桥脑梗死后END具有预测意义。

  • 标签: 脑桥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记录分析了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征的全面认识,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误诊、漏诊的情况。方法用观察法以及资料收集法对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结论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征的不同性,我们应该加强对该病的关注,以更好的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梗死患者血清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20例急性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天,7天及3月)、并与60例健康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即升高(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免疫比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