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尿激酶在不同发病时间心肌梗塞患者中的疗效问题,并且给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选择的是某医院2014年全年的所有心肌梗塞患者。按照发病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小组,其中发病时间在6小时之内溶栓的42例病人分成一组,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发病时间控制在6-12小时内溶栓的23例患者分成一个小组,将其定位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的是尿激酶来进行治疗,然后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在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出现冠脉再通的患者共有35例,有出血现象的患者共有2例,死亡例数为1例。在对照组当中,冠脉再通患者共有11例,出血的患者同样为2例,死亡的人数为1人。经过比较可一直,出血例数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可知,在进行心肌梗塞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尿激酶溶栓,做好要在早期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该对并发症问题加强重视。

  • 标签: 心肌梗塞 尿激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佳时间窗。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12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到手术时间顺序分组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7h;乙组7~24h;丙组24~72h;丁组>72h。对这些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甲、乙、丙、丁四组治疗有效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86.67%(26/30)、26.67%(8/30);90.00%(27/30)、3.33%(1/30);63.33%(19/30)、3.33%(1/30);50.00%(15/30)、6.67%(2/30);治疗有效率甲乙组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甲乙两组与丙丁组比较(P<0.05);丙丁组比较(P>0.05)。再出血率甲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时,如果<7h治疗则会加大再出血风险,>24h治疗,则会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产生影响,因此最佳时间窗为7~24h。

  • 标签: 钻孔引流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最佳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时间护理理论,探讨与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55例患者合理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时间护理(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状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护理,在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按时用药等执行人数上,护理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症状知识、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按时用药等掌握上,护理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应用时间护理理论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时间护理理论 糖尿病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科接收治疗的87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患者的并发相关性肺炎时间及预防方法。结果实验中,对于87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有38例患者并发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43.7%。患者并发VAP时临床死亡率为39.5%,患者并发关性肺炎的平均时间为(5.1±2.2)d。结论临床上,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应该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方法
  • 简介:目的:随访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对1868例离退休军人、老干部进行前瞻性随访,通过家访式调查,随访期间每年接受体检情况,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及X线胸片等,随访时间为20年。结果1868例中,随访起点男性956例、女性912例,随访终点年龄73~102岁,平均年龄(79.1±5.4)岁。其中确诊OSAHS者32.0%(598/1868例),男性496(82.9%)例、女性102(17.1%)例;未患OSAHS者(对照组)1270例(68.0%)。随访终点OSAHS组高脂血症529(88.5%)例、对照组396例(31.2%),两组比较P<0.01。结论OSAHS患者发生高脂血症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提示OSAHS可能是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高脂血症 流行病学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撤机,机械通气时间3-32d,平均12.6±3.7d;护理总有效率1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3%。结论对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采用SIMV+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P<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方式振荡方式和进板时间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影响,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方法实验选取的对象为2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弱性反应标本,在加样上选择全自动加样法。结果实验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荡方式和进板时间之间的关系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反应板加样结束后,立即进行振荡,尽量不延迟放入孵育箱的时间和振荡时间可以有效的避免假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的出现。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振荡方式 进板时间
  • 简介:目的分析反应板的不同振荡混匀方式与延迟进板时间对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弱反应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影响,提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ELISA法双试剂检测抗-HCV弱反应性标本16例,用STAR全自动样品分配仪加样.振荡方式一:1号反应板加样后,立即振荡混匀,延迟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振荡方式二:2号反应板延迟振荡,振荡结束立即进入FAME孵育箱.振荡方式三:3号反应板不振荡,延迟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后处理由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自动完成,每个标本检测3次,取均值,结果用S/CO值表示.结果振荡方式和延迟进板时间对弱反应性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18,P<0.01;F=62.39,P<0.01).振荡方式与延迟进板时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2.94,P<0.05).结论STAR加样结束,反应板要立即振荡混匀,尽量不要拖延振荡混匀和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全自动分配仪 振荡方式 延迟进板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改变体位及缩短卧床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行CAG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术肢平卧制动12h,卧床24h;观察组6h内,取术侧卧位或取〈45°的半卧位排尿,术后6h下床排尿,12h后下床活动。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酸疼、腹胀、烦躁失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调整体位并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减少CAG患者并发症和不适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制动体位 下床活动时间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气管切开术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监测维持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保持在29-35mmHg,疗程为7d。对照组不采取过度通气法。患者均给予抗感染、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组织及营养供给等配合治疗,观察记录患者7d内颅内压变化,半年后对治疗预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过度通气疗法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半年后,观察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损伤患者颅内压,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气管切开 过度通气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n=1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15、30、60min时测定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并计算出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时,PaO2较双肺通气时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Qs/Qt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分流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不会影响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与肺内分流。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异性,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AHI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纳入研究的182例患者中,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OSAHS患者154例,其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组分别56、65、33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28例,比较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体重指数(BMI)的差别;对各组AHI与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各组AHI、BMI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组的AHI与BMI采用直线二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095,P<0.05,两者呈正相关。结论肥胖是OSAHS重要的病因,AHI与BMI正相关;其严重程度与OSAHS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94-0
  • 简介:[目的]探讨双料喉风散保留灌肠时间对溃疡性直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9例轻度、中度溃疡性直肠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按照已优化的最佳灌肠方法将3组灌肠时间分别取6h、8h、10h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保留灌肠时间8h、10h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6h,而8h与10h保留灌肠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灌肠时间以8h、10h为宜,但从治疗依从性角度以8h保留时间为最佳.

  • 标签: 溃疡性直肠炎 保留灌肠 保留时间 双料喉风散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