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8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下肢静脉做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术后下肢静脉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运用专业护理可以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老年腹股沟疝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分析患者下肢静脉的产生原因。结果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造成下肢静脉的原因包括静脉壁损伤导致、血液凝固性增高、长期卧床、遗传、肥胖及血液状态。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病因相对复杂,对临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参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5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干预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率5.4%明显低于参照组25.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4%高于参照组78.6%,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一2015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骨科大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DVT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958~11.24,P<0.05);DVT发生率5.97%明显低于对照组17.91%(x2=4.542,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及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血液流变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静脉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静脉形成(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严重者显着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滤网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科患者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静脉形成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中采用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颅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静脉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目的探究颅脑外科患者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静脉形成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中采用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颅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静脉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脑外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a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b组,a组行常规护理;b组则给予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心理状况;下肢静脉形成率。结果b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显著比a组高,P<0.05;b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心理状况显著比a组好,P<0.05;b组下肢静脉形成率显著比a组低,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大,可减少下肢静脉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心理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护理干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的有效措施及作用。方法对我院ICU病房收治的12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观察,将对下肢静脉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60例者分为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高,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大手术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预防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观察记录患者是否有下肢静脉的情况发生,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患肢功能障碍等问题。结果对进行骨科大手术的36例患者进行预防和护理,有3例下肢静脉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有效降低了DVT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能有效减少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水平。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和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下肢静脉治疗中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股静脉结扎联合后肢石膏固定法造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次给药组、3次给药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最后一次干预后3小时处死大鼠并取其股静脉管及其主要属支,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次给药组和3次给药组静脉内皮组织中的IL-6、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给药组和1次给药组比较IL-6、TNF-α含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血栓模型中IL-6、TNF-α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子2015年入春以来的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大部分,对于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骨科手术护理,对于实验组则是除了采取传统的骨科手术护理的方法之外,再加上对于预防骨科手术下肢静脉形成的针对性的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医护人员将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下肢静脉的发病状况,并针对研究讨论的结果做出深入的医学报告。结果在经过医护人员仔细的护理之后,经过对于患者的发病状况的统计学分析,得出对照组下肢静脉的发病率为79.9%,而实验组的发病率仅为12%,并且双方的P值在0.05以下,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提前预防和护理对于骨科手术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针对骨科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做到对症下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患者康复的速率,显著降低骨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病率,有利于医院治疗水平的持续提高。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大手术中,对下肢静脉的预防及相关的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122例,其中79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43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在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机械、饮食、预防、心理等方面的预防及护理。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了下肢静脉,对出现血栓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结果在122例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下肢静脉,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并未发生恶化。结论在骨科大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证观察验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经骨科手术的患者下肢静脉的治疗预防效果。方法择取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科手术病例,随机分组为25例实验组病例和25例对照组病例。分别施行一般护理措施和系统护理干预,着重研究对比下肢静脉的发病情况。结果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病例产生下肢静脉的仅有1例(4%),对照组病例存在6例(24%),观察组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将有效预防经骨科手术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这类并发症,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围产期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32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及护理干预组各163例,分别在围产期给予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军低于常规组,而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剖宫产围产期给予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妇下肢静脉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拜瑞妥片在外科术后下肢静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普外科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全部患者均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及对症处置,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术后给予拜瑞妥片口服,比较两种用药在预防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PT、APTT、F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疗效相当。结论拜瑞妥片与丹参注射液相比,均可有效预防普外科手术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且安全性较好,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拜瑞妥片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护理,分析造成下肢静脉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造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主要原因包括肥胖、高龄、长期卧床及静脉损伤;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致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的因素包括高龄、肥胖、长期卧床及静脉损伤,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 标签: 神经外科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原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