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的具体疗效。方法近年来本院收治了数十例急性DV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除少部分采用药物治疗外,其他人员均采用溶栓治疗。观察分析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痊愈有23人,显效有14人,有效有11人,无效有9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住院时间为7-11d。随访半年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仅9例血栓复发。结论静脉置管溶栓疗法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DVT的最佳选择。

  • 标签: DVT 胫后静脉 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栓下肢静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应用常规性护理方案效果与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下肢静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血栓伴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66例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收治静脉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护理质量的水平。方法对57例静脉患者的治疗方法、护理重点和预后做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57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肢静脉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综合治疗、适宜的护理、正确的康复措施,不仅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下肢静脉产妇62例,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一疗程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与平均住院时均优于常规组,即*P<0.05,**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对下肢静脉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剖宫产后下肢静脉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预作用。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科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12~2013.12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静脉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x2=4.082,p<0.05,提示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骨科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病率,提高骨科手术预后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骨科手术后静脉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0例患者例中5例发生下肢静脉发生率为0.83%。针对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已经形成静脉的患者经过专科护理,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静脉形成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肢静脉形成患者53例,经股静脉或颈静脉行腔静脉滤器置入,予以留置导管溶栓及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术后随访6月,行超声或DIC检查。结果53例患者均1顺利完成腔静脉滤器置入,留置导管溶栓时间2-7天,50例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患者下肢肿胀轻度缓解,1例患者下肢肿胀及疼痛无明显缓解。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及留置导管溶栓治疗静脉形成具有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风险低、可操作性强、安全性较好的优点,是目前治疗下肢静脉形成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滤器置入 导管溶栓 足背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规范护理预防髋部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50例择期行髋部手术的患者并对其进行规范的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评估、体位护理、健康教育、一般护理和康复指导几个方面,并对术后患者病发下肢静脉形成的症状加以注意。结果在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5例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有15例,还有5例患者进行带肌蒂骨瓣或血管骨瓣移植术。术后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的并发症有5例,其中因继发性肺梗塞死亡的有1例,行血栓取出以及进行静脉滤器植入术的1例,行药物溶栓合并抗凝治疗的有3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患者进行髋部手术后,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的教育和规范化的围手术护理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对下肢静脉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髋部术后 规范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预防护理。方法选取58例剖宫产,随机分为对照组(29)与护理组(2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为41.38%,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34.48%,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取预防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下肢静脉形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的近期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DVT患者分为导管溶栓(CDT)组(n=16)及系统溶栓(ST)组(n=62)。CDT组患者实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及抗凝等基础治疗,ST组采用抗凝、系统溶栓。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肿胀明显减轻,二组间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CDT组治疗前后大、小腿围差、静脉通畅评分、Villalta评分优于ST组。CDT组尿激酶用量及平均每日尿激酶更大、使用时间更短。CDT组9例患者存在髂静脉受压综合症(iliacveincompressionsyndrome,IVCS),1例患者同期行该侧髂静脉球扩支架置入。1例并发导管移位,ST组1例肺动脉栓塞(PE),4例牙龈出血,2例血尿、1例皮肤黏膜瘀点,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T治疗急性DVT近期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治疗 系统溶栓治疗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骨伤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静脉形成的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分别护理后,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并发静脉,观察组组中只有1例,两组静脉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23.3%和3.3%,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形成的临床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明显预防下肢静脉形成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下肢骨折 并发深静脉血栓 预防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静脉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股浅静脉反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静脉(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各两年时间内住院病人行妇科肿瘤手术后DVT发生例数及率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后DVT的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DVT的发生率低(X2=1.049,p﹤0.05)。结论及时、系统、正确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骨科下肢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等预防双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静脉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流速度。结果观察患者术后,2例发生静脉形成,其中1例于术后2天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立即进行彩超检查发现股、浅静脉均出现栓子,经进行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症状好转。5例出现下肢肿胀。对照组5例出现下肢静脉,9例出现下肢肿胀,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静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2组股、腘静脉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出院前)观察组股、腘静脉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稳定其情绪,增强对手术的治疗信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显著减少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干预,探讨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的方法。方法通过对78例手术中,5例下肢静脉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地改进措施,并对预防措施落实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静脉发生率由6%下降至0。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落实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DVT)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需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全面的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DVT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术后出现4例下肢静脉,其中2例发生在腓静脉,2例发生在肌间静脉,发生率为5%.结论原发疾病、肥胖、手术刺激、感染、药物使用及围手术期缺乏活动等因素是导致DVT发病的主要原因.掌握DVT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其发生,促进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