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劳动分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疾病等因素使得人体手部神经系统对外界感知灵敏度降低,也导致了中国人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数目庞大.针对这类因素导致的手部运动稳定性降低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振荡共振辅助系统,对于人体手部运动进行了生理实验研究.该辅助运动系统由多个微电机形成高频振荡源,将不同振动强度的振荡信号作用于手背部.对手部运动的方差和相关时间分析,证明振荡共振辅助系统能够提高手部神经系统的反应灵敏度,增强手部运动的平稳性,为人体医学康复仪器设计和制作提供了很好的生理实验基础.

  • 标签: 人体运动障碍 振荡共振辅助系统 轨迹方差 自相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乳酸乳膏治疗手部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部湿疹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曲安奈德益唑乳膏药物治疗。给予治疗组复方乳酸乳膏药物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不良反应率为4.3%,复发率为2.1%,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复方乳酸乳膏用于治疗手部湿疹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乳酸乳膏 手部湿疹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入院的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共68例,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微创修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微创修复治疗,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修复法 手部屈肌腱损伤 传统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细胞瘤(KHE)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5例手部Kaposi血管内皮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33岁,平均4.6岁(55个月),1例为33岁成年人,余4例均为婴幼儿。本组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凝血系统异常。5例均采取外科手术局部肿物扩大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肿瘤表现为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细胞呈血管内皮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局灶增生呈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病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Fli-1蛋白,第VIII因子等血管标记阳性,SMA灶性阳性,1例局灶性表达CK。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剩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手部单纯KHE的病例,单纯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 标签: 肉瘤 卡波西 肿瘤 软组织肿瘤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手部关节骨折病人接受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手部关节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根据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切开复位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手部关节骨折病人,为其提供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部关节骨折 微型外固定支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 2017年 6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术后修复,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运动康复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评分、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 ATM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本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修复患者手部肌腱损伤之后,可以采用运动康复的方式治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医患关系的和谐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部 肌腱损伤 运动康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器针头钻孔加非吸收带针缝线捆绑内固定解决手部撕脱小骨折,末节指骨骨折,关节内粉碎骨折等特殊骨折问题。方法本组30例33处骨折利用注射器针头钻孔加非吸收带针缝线捆绑内固定技术,促进骨折端复位,关节面平复,骨折端愈合,伤指功能康复。结果术后随访6周~半年,平均两个月,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甚至消失的时间均在6周至12周左右,大部分再8周以内愈合。

  • 标签: 注射器针头钻孔 缝线捆绑内固定 撕脱小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手背浅静脉输液穿刺时病员手部的最佳姿势,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300名住院病员,病员被穿刺的手分别采用紧握拳、半握拳、手指平伸三种姿势,随机轮流进行手背浅静脉输液穿刺,分组统计,对照比较。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紧握拳组70%、半握拳组94%、手指平伸组81%。结论手背浅静脉输液穿刺时,病员被穿刺的手采用半握拳姿势,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手背 浅静脉 输液 穿刺 手部姿势
  • 简介:摘要通过对52例实施手部疤痕挛缩松解植皮的手术病例资料的整理,所有病例均取得了功能上的恢复及外形上的改观及良好的效益,提高了门诊手术治疗和护理疤痕痉挛畸形的水平。现就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 标签: 门诊手术 疤痕整形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方法根据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损伤程度,应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及其相关方法急诊修复20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结果除1例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19例全部成活。术后20例均得到随访,外形与感觉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手部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

  • 标签: 手创伤 皮肤撕脱伤 显微外科技术 修复
  • 简介:手部骨折的治疗,要获得满意的疗效应满足三个原则[1]:骨折解剖复位、有效可靠的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以往对手部骨折常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克氏针、钢丝固定,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我们于2002年10月~2004年2月,在手部骨折的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A0微型钢板内固定,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AO微型钢板螺钉 内固定 手部骨折 手法复位
  • 简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前臂皮瓣质地优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其已成为修复手部创面的主要方法.桡动脉或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需牺牲前臂一组主干血管,目前已很少应用[1].我们于1995年至今,采用六种不带主干血管的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84例85处,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不带主干血管 前臂皮瓣 手术修复 手部创面 皮肤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将之随机平均分组治疗,实验组43例应用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对照组43例予采用传统常规皮肤创面植皮手术方法。对两组术后手指外观、感染的状况、知觉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修复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外伤创面修复基本完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修复后的手部外观更为逼真美观、感染率较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创面收缩症状出现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达到相对较美观的外形以及功能修复效果,缩短患者创伤的恢复的时间,并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安慰效果。

  • 标签: 皮瓣修复 手部软组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修复方式,总结修复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8月住院的15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对象,入院之后进行修复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及植皮坏死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手部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需根据挛缩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手术修复方式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手术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评价予以手部烧伤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对象:手部烧伤患者,66例。日期:2019.04至2021.06。随机分组,参照组33例,常规护理。试验组33例,康复护理。研究根据: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试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值低于0.05。结论:予以手部烧伤患者康复护理模式,在改善其躯体功能方面价值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 手部烧伤 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