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全球最新大数据证据提示的皮肤病性病疾病负担变化,以其中疾病负担最重的艾滋病为例,对其皮肤损害证据按临床表现、诊治、护理等主题分类。结果表明HIV皮损具有发病率高、严重、不典型、难治、易误诊、漏诊等特点。检索并分析全球艾滋病防治指南,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指南数量多、质量高、涉及主题广,而发展中国家指南量少、质量低、涉及主题窄;但涉及艾滋病皮损治疗的指南仅1篇。基于当前证据,呼吁从事HIV/AIDS防治的各专业医护人员提高认识、更新知识、联合防治;尽快生产高质量HIV/AIDS皮肤损害原始证据和基于这些证据的临床诊疗和防控指南;调整和拓展研究方向,丰富完善交叉学科新知识,开展人员培训和防治知识的公众宣传,及时本土化转化证据,有效保护自己,高效防治疾病,提高国家、医院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皮肤病 性病 艾滋病 皮肤损害 防治
  • 简介:一、投稿方式及稿件处理流程1.注册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pfxbzlx.gdvdc.com),按步骤进行注册及投稿,邮箱和手机是最重要的联系方式,务必填写正确。

  • 标签: 投稿方式 皮肤性病 杂志 诊疗 联系方式 注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即内服外敷中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中医综合治疗和精心优质的护理,50例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其中治愈43例(86.0%),有效7例(14.0%),无效0例(0.0%),总有效率高达100%;治疗时长为1~8w,平均(2.7±3.2)w。结论由内服中药汤剂和外敷中药药汁组合而成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治愈溃疡面,帮助患者获得肌肤的重生,辅以优质的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重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皮肤溃疡 中医 综合治疗
  • 简介:据报道,德国正在研究皮肤友好型酶/微乳液消毒体系,这种酶/微乳液皮肤消毒体系是以源自鱿鱼的二异丙基氟磷酸酯酶(DFPase酶)为消毒活性剂,化妆品中的组分作为油相,糖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

  • 标签: 皮肤消毒 磷酸酯酶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化妆品 分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皮肤性病门诊的性病临床资料。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科就诊的70例性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的病历和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性病患者的病种构成、疾病流行特点、患者职业、患者家庭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最后从统计分析结果中得出一定的结论。结果患者中的病种构成从多至少依次为梅毒(58.6%)、尖锐湿疣(15.7%)、淋病(12.9%)、生殖器疱疹(10.0%)、沙眼衣原体感染(2.9%)。患者疾病的流行特点显示高危人群为教育程度较低、国家公务员或者干部、已婚者、本地人。患病原因为非婚接触的较多。结论性病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进行防控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发病率。

  • 标签: 皮肤性病 临床资料 病种构成 疾病流行特点
  • 简介:患者男,43岁,巴基斯坦维和军人。因腹背部多处半透明小包块伴瘙痒1周入院治疗。询问病史,腹背部皮肤不明原因出现散在红点,瘙痒明显,抓挠和外用药(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红点逐渐增大,皮肤局部变薄、半透明。否认药物过敏和外伤史,蚊虫叮咬史不详。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况良好。皮肤患处顶端有一小孔与内部想通,透过半透明皮肤可见内有白色虫体,偶有蠕动,周边皮肤略红,有抓痕,无溃烂及发热,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 标签: 皮肤 背部 浅表淋巴结肿大 寄生 果蝇
  • 简介:烟酰胺是皮肤科的常用药,主要用作烟酰胺或烟酸缺乏引起的糙皮病等。近年来,一些试验研究及临床用药发现烟酰胺可用于更加广泛的适应证,例如系统用药治疗天疱疮,局部用于治疗痤疮,降低色素沉着以及调节皮肤光免疫反应等。本文综述了烟酰胺在皮肤科的应用新进展。

  • 标签: 烟酰胺 痤疮 色素沉着 光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位于人体表面,同时也是骨折及错位、外伤组织挫伤的好发部位,所以口腔颌面部损伤成为各种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此种损伤对生命的威胁虽然不及其他重要器脏的损伤,但发生此种损伤的时候也并发其他部位的损伤,比如颅脑损伤。发生其他并发损伤轻者会使患者咀嚼功能障碍,重者也会导致死亡。

  • 标签: 口腔颌面 损伤 分析
  • 简介:摘要对Tfcc损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分别叙述了保守治疗和非保守治疗方式,包括腕关节镜、针灸、推拿按摩、中药外敷等治疗方法在Tfcc损伤中用。

  • 标签: Tfcc 治疗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Nogo—A及其受体(NgR)在大鼠颅脑损伤损伤脑组织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假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采用自制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伤后12h、24h、3d、7d和14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Nogo—A和NgR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各时间点,各型颅脑损伤组Nogo—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组之间Nogo—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NgR的表达水平则在伤后3、7、14d各型颅脑损伤组才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各损伤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go—A和NgR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脑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且有各自的表达规律。

  • 标签: 颅脑损伤 Nogo—A Nogo—A受体 蛋白表达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例小儿SSSS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全部患儿均有泛红红斑及皮肤触痛,均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经及时使用抗生素(头孢类),局部以中药药浴处理创面,在5~10天完全愈合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中药外洗能促进皮损愈合,是治疗SSSS的有效药物。早期诊断,及时应用B-内酰胺酶抗生素及适当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葡萄球菌 烫伤样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膜肾病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58例特发性膜肾病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ALB)分为2组,ALB≤20g/l组25例,ALB>20g/l组33例,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中心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治疗前反映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血友病因子(vW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的水平,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6月后再次抽血化验上述指标,vWF、sTM、VCAM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1)特发性膜肾病两组患者的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特发性膜肾病两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治疗后6个月为观察终点,特发性膜肾病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特发性膜肾病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ALB≤20g/l组缓解率为36%,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ALB>20g/l组缓解率为42%,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特发性膜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损害,与血清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不相平行,随着病情的缓解,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应该尽早评价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冲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抢救的19例对冲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19例患者均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双侧去骨瓣减压13例,单侧去骨瓣减压6例,术后分析对冲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救治方法。结果术后19例患者中,并发癫痫的患者3例,伴有人格改变及质量障碍的患者2例,脑积水1例,重残1例,死亡1例,11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及早发现和重视患者间脑期或中央脑疝前期的临床症状,通过结合影像学特征表现,及早对患者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 中央型脑疝 诊断 手术方法
  • 简介:为了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小鼠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与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与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盐酸小檗碱的DNA损伤与氧化性损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彗星实验中,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的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尾矩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盐酸小檗碱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7.5mg·kg^-1时上升,而后逐渐下降。在60mg·kg^-1和120mg·kg^-1时,有极显著差异(p〈0.01)产生。由此可见,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脾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能够引起小鼠脾细胞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多发骨折以及合并其他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运用和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5~2013年收治的25例严重多发骨折以及合并其他严重损伤并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患者,死亡4例,21例患者痊愈,治愈患者中留有残疾的患者8例,其中截肢3例,其他骨关节残疾3例,颅脑损伤后部分肢体功能障碍2例。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以及合并其他严重多发伤治疗中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 多发骨折 其他严重损伤
  • 简介:目的:评估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肾损伤因子-1(KIM-1)在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损伤程度以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确诊为AKI的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7例;记录全部入组对象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AKI组确诊后24h、48h时尿RBP和KIM-1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KI组24h尿RBP表达水平无显著升高(P〉0.05),而48h尿RBP显著升高(JP〈0.05),24h、48h尿KIM-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KI诊断准确ROC曲线显示,48h尿RBP、KIM-1曲线下面积(AUC)均在95%可信区间内的概率为0876、0.977(P〈0.05);与RBP或KIM-1次高水平组比较,RBP或KIM-1高水平组的eGFR和随访3个月eGFR均显著降低(P〈0.05);与非同时增高组比较,RBP和KIM-1同时增高组48heGFR厦随访3月eGFR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RBP和KIM-1表达水平升高是诊断AKI比较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对于评估AKI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肾损伤因子-1 损伤程度 预后
  • 简介:皮肤,人体触摸环境的呼吸器、神经系统的感觉器,情绪变化与机械刺激的效应器。皮肤是人体最大最基础的器官,同时又是最容易被忽视和伤害的器官——皮肤之于人体,恰如今日的绘画之于艺术体系,构成一种境遇的隐喻。绘画,同时占据当代艺术界最主流与最边缘的位置。商业价值与创作者的数量决定了它的主流位置,而在当代愈来愈宽泛的媒介实验与观念实验中又被排挤到边缘角落。当下的绘画如同暧昧与纠结的钟摆,在艺术权力与前卫精神的焦虑之间徘徊不定。

  • 标签: 绘画 皮肤 书写 时间 文体 艺术体系
  • 简介:第72届美国皮肤病学会(AmericanAcademyofDer-matology)年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圆满落下帷幕。整个会议为期5天(2014年3月21~25日),旨在为美国本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提供皮肤科学的继续教育、资格认证和行业指导。

  • 标签: 美国皮肤病学会 年会 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