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心理与专业课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08
/ 3

[摘要]大学生对于学习的被动性及叛逆心理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学习情绪不积极的情况下,很难将专业知识充分掌握。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并综合各方面因素,从学生心理出发讨论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心理,结合学习方法的形成因素,探讨适合专业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专业课学习 学习心理 教学 方法

专业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而设定。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中,有不少对自身专业并没有太多的学习兴趣。这种现象具有广泛性,在各学科中也有类似的情况。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因素:1)内在因素,包括对专业的认知偏差[1]、专业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1]和学习动力不足[2]等;2)外在因素,包括教师不重视教学的组织和课堂的把握[1,2]、学生忽视学习方式的调整[2]等。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心理进行探讨,并对专业课的教学进行探索。
一、专业课的学习
大学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的基础,是为了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及其个人发展而专门设计。不同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不尽相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一)对待专业课的心理
大多数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更多的是看中学校的名气和专业的前景,而将个人的兴趣爱好放在其次[3]。更有一些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是遵循家长或者其他人的建议而并非本人的意愿,由于他们对所选专业一无所知甚至是很不喜欢,因而在这样的情绪下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是被动应付。
与上述学生不同的是另外一些目标非常明确的学生,他们有些人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竞选或者社团活动,或者在校外打工,为了积攒社会实践经验和培养个人的组织能力;有些人不停的参加各种补课班,为了出国,考研而忙碌着。从一方面来讲,这些学生是积极向上的,对于他们所需要的课程十分的积极认真,整天拼尽全力的去学习知识,将高中的学习状态延续到了大学生活;但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些学生的自我掌控性抑制了学生本身对于专业课的兴趣,完全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并非有兴趣的探索知识。这些学生的目标一旦达到,也同样会出现厌学的心理,而我们所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学习方式和激发各种特性创造力的学习动力,为多元化的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优秀生命力,这是我们最根本的目标,也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
(二)专业课的学习态度
一些学生将大学的自由看成是可以放松的好好玩。在没有中学时代教师的完全“看管”,便有机会对于学习本身产生叛逆心理:学生在之前的接受学习的模式都是被动的,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进行学习,这种与学习的长期对抗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被动思维模式,即没有家长老师的严格管束,便不会自主学习,甚至是想尽一切办法偷懒和糊弄。此外,学生离开了家长老师的约束,到了一个相当于自由的环境中往往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会变得迷茫抑郁。很多学生习惯了被赞扬,而曾经的生活目标就是学习成绩好而受到表扬,可是到了大学,没有了排名也没有的同学老师的吹捧,会变得郁闷、灰心,对于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这一点尤其显著。此外,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涉及的内容太多,理论性过强,不利于实际能力的培养[2]。认为专业课的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可以通过临时的突击进行复习应付考试,而将专业课学习的目的抛之脑后。
针对于这些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待专业课的态度,需要尽快地将被动学习转移到自由发挥个人特点的学习生活中,使其明确大学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其专业学科的特点,并根据专业的特色去积极探索专业课的学习。
二、专业课的教学
根据目前大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心理和态度,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增强对专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积极改进。
(一)教师的积极引导
对于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方法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教学的方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虽然一些专业课程本身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但是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只能通过教师进行讲授,而单凭学生的想象与记忆,使原本可以生动的课堂变得枯燥无趣。当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因缺少图像与具体过程的印象,而单凭纯文字的记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上的发展。尽管一些专业课开设实验课,但一些学生也是能逃则逃,能不动手就不动手的态度,很大程度的降低的专业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已有资源,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时时的对学生反应进行观察,有向的引导学生掌握本专业课程,并尽可能的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积极探索并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
(二)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尽量围绕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特点进行备课。首先,教师个人对于学科内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透彻清楚的了解,然后将知识点分解成几个专题,每个专题之前都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并且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题目,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很好的预习思考,培养资料检索、整理、思考的能力。有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在介绍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会枯燥乏味,学生之前的很多疑问也可以在课上得到解决,这样就可以把被动的知识灌输变为主动的吸取知识。其次,学生在查找资料时候会有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和奇思妙想,教师不应打消更不应该怕被问住丢面子,就去压制学生的想法,应该鼓励并在接下来实验动手环节让学生得到明确的解释。而对于实验课,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在精确无误的按照实验标准步骤进行实验的同时,鼓励有价值的创新,带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鼓励学生提问
笔者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教学经验是:上课时尽量不要让学生自由提问,否则教学很难进行,课程计划很难实现。可是笔者的经验认为,教师应该运用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对学生了解设计课程,用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指导教学。同时,教师也需要把知识基础与授课技巧相结合指导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教师运用“你的问题很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一节内容可以很好的回答你的问题”时,学生的表情都会变得很活跃,课堂也会很开心。当教师把需要讲授的专业知识准确地融入到学生的问题中时,教学过程将变得轻松,学生的学习也变得主动。由于学生的问题得到赞扬与鼓励也会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地思考并寻找问题。
(四)积极转变教学态度
从表面上看来,一些大学生所表现的种种令老师不满的行为,很多教师会感叹学生的堕落,觉得上课没动力。在这种抱怨与抵触和不理解的情绪下,以这样的心理去面对教学与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更谈不上用耐心与爱心去指导学生。而对于学生,在不理解与社会压力下,原本积极的心态也慢慢变为被动和叛逆。因此,作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尤为重要。首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心理,笔者在与学生交谈时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独特和积极的看法,对于这些看法,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当前,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大部分会面临工作的压力,对于个人的规划也多了份思量,如果教师能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关注和肯定学生,指导学生正确学习过程并将专业知识充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帮助学生进行规划,也将有利于学生加深和加强专业学习的兴趣。
(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是比较自由的,许多学生在这段时间会通过上网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查阅考研求职类的信息,这是教师应该积极肯定的。作为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教授一些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在课程的学习中布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参与相关信息的收集,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进行汇报和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学习的能力,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课的目的。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让学生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并通过教师指导实验,在实验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总之,合理的利用学生对待专业课的学习心理和态度,加强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专业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将专业学习、社会发展与自我发展联系起来,自主学习,促使自身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1]Yumin Zhang, Luyang Hu, Jiecai Han. Preparation of a Dense/Porous Bilayered Ceramic by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during Freeze Casting. J. Am. Ceram. Soc. 2009, 92(8):1874-1876.
[2]Jiecai Han, Luyang Hu, Yumin Zhang, Yufeng Zhou. Fabrication of Ceramics with Complex Porous Structures by the Impregnate-freeze-casting Process. J. Am. Ceram. Soc. 2009, 92(9):2165-2167.
[3]Yumin Zhang, Luyang Hu, Jiecai Han, Zehui Jiang. Freeze Casting of Aqueous Alumina Slurries with Glycerol for Porous Ceramics. Ceram. Int. 2010, 36(2):617-621.
[4]Yumin Zhang, Luyang Hu, Jiecai Han, Zehui Jiang, Yufeng Zhou. Souble Starch Scaffolds with Uniaxial Aligned Channel Structure for In-situ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Silica Ceramics. Micropor. Mesopor. Mat. 2010, 130(1-3):327-332.
[5]Jiecai Han, Luyang Hu, Yumin Zhang, Zehui Jiang, Yufeng Zhou.In-situ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Silica Ceramics with Unidirectionally Aligned Channel Structure. Scripta Mater. 2010, 62(6):431-434.


[参考文献]
[1]张涛. 论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及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6(1): 65-67.
[2]马永红, 赵雪梅. 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08, 10(6): 99-101.
[3]田立苗.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0(11):99-101.
(作者单位:1.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 淮南,2.安徽理工大学 理学院 安徽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