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对临床八年制医学生教学查房中PBL+LBL联合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普通外科对临床八年制医学生教学查房中PBL+LBL联合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韩述岭

韩述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作者简介:韩述岭,医学博士,从事普通外科工作。

【摘要】目的:为探讨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将2005级40名临床八年制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对照组为单纯的PBL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得分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PBL+LBL联合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普外科;PBL、LBL联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89-01ApplicationofPBL+LBLforstudyof8-yearprogrammedicalstudentsinGeneralsurgery

HanShuling

【Abstract】TodiscusstheeffectofPBL+IBLinpracticeofmedicalstudentsingeneralsurgerydepartment,thestudentsof8-year-programinrandomwerepidedintotwogroups:trialgroup(evaluatedPBL+IBLteachingmethod)andcontrolgroup(PBLteaching).Theteachingeffectswereevaluatedbyexamsand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Theresultsshowedthatthestudentsintrialgrouphadasignificanthigherscoreinpractice.ThestudentsexhibitedgreatsatisfactiontothePBL+IBLteachingpattern.

【Keywords】GeneralSurgery;PBL+IBLProblem-BasedLearning

(PBL)是1969年美国Barrows教授首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1]。在医学教育中它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作者查阅文献得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运用PBL教学方式存在记忆深刻、启发创新思维等众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花费时间长、掌握知识欠全面等缺点。以此为出发点,以我校2005级40名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对照组为单纯的PBL教学。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学习普外科学的2005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共40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14名,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3岁。

1.2教学方法:根据4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对照组为单纯的PBL教学,每组各20名同学。实验内容为外科学中急腹症部分。

1.2.1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为:在上一堂课结束时(约1-2天前),由老师向学生介绍下一节课即将讲授的内容及重点,并要求学生分组分别进行腹痛的问诊、查体的PPT制作及授课。正式授课时,由教师提出问题:“腹痛的各种不同性质,如钝痛、绞痛通畅代表何种病变?”急腹症问诊及查体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由学生分别授课。后教师提供病例:某某,男,39岁,因“持续性右上腹绞痛3月余”入院。引导学生讨论:该疼痛部位对应的解剖位置为什么?根据疼痛性质考虑何种病变?可能有什么伴随症状?可进行何种检查进一步明确?治疗方案如何?最后,由教师总结病情特点及上课内容。

1.2.2PBL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则省略前段老师引导过程,由学生独立学习、查阅相关文献后教师提供病例,余教学同前。

1.3考核与反馈

1.3.1课后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考核本节课重点内容。

1.3.2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1.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学习成绩的比较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而言,在掌握知识的全面性、满意度及花费的学习时间比较,均较对照组成绩较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2。

3结论

PBL+LBL在医学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如表1和表2所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与满意度均较高,可认为在掌握知识的深刻性以及激发学生兴趣方面,PBL+LBL模式较前者有优势。学生认为,此种模式能更加有效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学到有用的知识,大多数学生能很快适应PBL教学,小组讨论及学生授课,促进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PBL+LBL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案例设计是PBL+LBL教学的难点,一般而言,鉴别诊断较多的症状,如腹痛等,较适于此种教学方式,但某些疾病,如胃肠癌等,则需教师在教学开始或进行过程中,合理设计,才可以提高教学效果。(2)引导教师的技能需要提高。PBL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引导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以及激发学生积极讨论。避免将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延续到此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学习主动性较差[2]。所以更要求教师由浅到深、逐层引进。

对PBL+LBL教学实践的几点建议。①明确学习目标。PBL+LBL模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更具创造性地掌握相关内容,但考试成绩并不一定在短期内取得突破。一味追求考试成绩会使PBL+LBL退回到原来的LBL模式。②掌握知识获取的手段。指导老师有责任教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如文献检索等,不要一味拘泥于课本知识。③重视引导。引导教师在每个案例结束后,应对每位学生进行鼓励性点评,以及学生之间点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建立合作的意识。同时,需对案例的目的、涉及的重要学科领域以及重要的科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提高PBL+LBL教学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梦毅.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10,1(4):406-409

[2]崔舜,陶晓南,吴汉妮等.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18(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