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合”的实施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合”的实施路径探究

黄少言 杨多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650221 云南昆明


摘要:由于我国高校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恶性校园伤亡事件有攀升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介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合”模式的适用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联合”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校联合;冰山理论;家族谱技术;家庭重塑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校因学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疏解而造成的恶性校园伤亡事件有不断攀升之势。宿舍投毒、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大学生自杀等恶性案件屡屡曝光,因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这些案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而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对各大高校来说迫在眉睫。

然而,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方面采取的措施大都集中在校园内部管理体制上,往往忽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落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创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联合”模式的现状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值得认可,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念越来越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越来越丰富、教育理念越来越科学以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等,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家校联合”模式虽很早就提出但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家校联合”模式的形式固化缺乏创新及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家庭原因关注不够等。此外,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大学生心理虽然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具体的心理问题极具差异性,如心理问题的类型、心理问题的程度及心理问题的成因等都需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加以教育、引导和干预。

家庭是影响个人心理特征的重要因素,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等都对子女的人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问及子女的心理是否健康,如何维护子女的心理健康时,很多家长都表现出迷茫,既觉得需要教育和维护,又觉得无从下手;而高校则因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受到人力、资金等方面限制,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具体深入。家校双方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的这些不足或盲区,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联合”模式流于形式。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联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联合”模式固化

首先,一些高校采取半封闭的家校合作模式,虽然建立了家长群,偶尔也召开家长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始终是处在被动地位,家长对学生在家里的心理健康状况向学校反馈不及时或者反馈不真实。此外,学校开展针对家长的活动形式单一,往往忽略家长在知识水平、教育理念及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上的差别。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如果学校“胡子眉毛一把抓”仅仅追求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面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往往不能对症下药。

其次,“家校联合”模式缺乏持续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一个缓慢影响的过程,通过“家校联合”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持续性。一些高校往往在发生重大意外情况后才通知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始终是被动参与的,这就导致“家校联合”模式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和临时性。没有建立起“家校联合”的长效机制,如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监管缺乏追踪机制。

再次,现行的“家校联合”模式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容易只关注活动的表面效应,这让“家校联合”流于形式。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大都把重心放在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成果等宣传上,忽视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二)“家校联合”模式中对家庭因素研究不足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子女缺乏互动。很多高校开展的家校合作往往将家长作为参与主体,忽视了家长和子女的共同参与、良性互动。高校大学生从年龄的角度看基本都已成年,这一实际一方面让家长误以为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能处理好;另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已长大有自己的隐私也不大愿意求助父母。而高校在“家校联合”中又没有发挥出桥梁作用。

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长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缺乏指导。如家长在发现子女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往往采取批评惩戒的方式来“堵”,不懂得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导”,这样做非但无益于维护子女的心理健康,反而可能使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如果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一旦对立起来,就会破坏原本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更加不利于子女心理问题的解决。

再次,学校在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不足。由于学校对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了解不够,无法准确的找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矛盾,进而无法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家庭矛盾,因而学校也就无法得到家庭的有效支持。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合”的实施路径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家庭治疗创始人,她认为当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问题,她倾尽一生的精力探索家庭动力的秘密,建立了一套心理治疗方法,这套方法被称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一种倡导以家庭治疗为主的沟通模式,其重视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一种积极的心理治疗理念去实现个体心理的转变和成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联合”模式涉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家长)及家庭(家长)与学校三个维度,而萨提亚认为家庭是个体发生心理障碍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家校联合”模式的运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冰山理论在“家校联合”模式中的运用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分为七个层面,自上而下分别是:(1)行为;(2)应对方式;(3)感受;(4)观点;(5)期待;(6)渴望;(7)自我。该理论认为个体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就像是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冰山,而隐藏在水底的巨大部分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冰山理论有利于人们发现自身内心的本然面貌,有利于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内在矛盾。首先,在学生层面,运用冰山理论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精神状态、观念立场、心理需求及期望等,进而全面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的内部系统。其次,在家长层面,运用冰山理论也可以正确的理解家长对孩子的观念立场、心理需求及期望等,进而了解家长行为背后对孩子最核心的关注。再次,在学校层面,运用冰山理论可以有效地向家长和学生阐明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念、制度要求及应对措施等,进而增强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信任。最后,通过比较学生与家长观念立场、心理需求及期望等方面找到双方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对双方的相同点进行积极拓展,让家长和孩子形成良性互动;对双方的差异点进行积极引导,让家长和孩子形成共情。

(二)家族谱技术在“家校联合”机制中的运用

家谱图是家谱的一种,其以图的形式描述家庭从祖父母到自己三代人的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家谱图是一种基本的临床工具,可以帮助个体及其家庭系统保持一种系统观。通过家谱图的技术,学校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家庭信息,理清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察觉学生是否因家庭关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从而确定问题并制定干预计划。

(三)家庭重塑技术在“家校联合”机制中的运用

家庭重塑技术是由萨提亚提出的一种干预方法,它能够帮助个体重新整合自己在原生家庭历史和心理矩阵中的位置。家庭重塑技术作为萨提亚主要的改变手段,它同样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让人们可以重新看待自己的父母和自己,并以一种新的观念来看待现在和未来。这种新的观念既包括给予自己更大的可能性、更多的自由,也包括让自己变得具有责任感。该技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玩偶来代替家庭成员,然后在沙箱中雕塑出自己心中的家庭形象,通过生动地展现原生个体需要面对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新的方式对待家庭方面的影响,从而达到改变的目的。因此,学校通过帮助学生重塑原生家庭,引导学生经历各种情景,教会学生新的沟通技巧,有效表达自己未满足的需求和期望,进而释放压抑感、挫败感及孤独感。

总之,家庭因素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问的关系、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家长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等都将对孩子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李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合”模式实施路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

[2]李斌,邵蕊.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心理教育,2012(4).

[3]吴宁.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江苏教育,2017(4).

[4]李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合”模式实施路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

[5]高丽娜.萨提亚模式在高校行为失范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2).

[6]赵婧婧,许晓梅,宋亚静,包永兴.基于大学生低自尊的个案介入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6(6).

[7]黄震宇.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在个案工作中的运用与反思[D].兰州:兰州大学,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