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2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周方园

浙江省兰溪市城北中心小学 321000

摘要:自2017年新版小学科学标准发布以来,科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科学课堂是这些变化最终呈现的秀场,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打造高效、有效、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 ,新课标,科学,运动的小车,能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正是顺应时代满足现今社会发展需要的课堂。新课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学生分成3个学习阶段并且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本文将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运动的小车》为例,探讨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高效科学课堂。

  1. 转变备课思维,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石

备课是每一节课之前教师必经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2]

备课的内容有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在小学科学中《运动的小车》这一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对3~4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要“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学生在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各种力与运动的关系。但是本节课需要引入一个“能量”的概念。对于能量学生是有一些前概念的,但是学生难以把这个词直接描述出来。这个概念在上课时应该直接指出,便于学生学习。

教材中用两个实验——定性实验敲击音叉和定量实验撞击实验,来证明运动的物体有能量,运动的越快能量越大。音叉在第一单元里学生已经学习过并且使用过,小车则是在本单元的前五节课的学习中一直在使用的器材,所以学生对于实验器材是非常熟悉的。实验器材学生是否熟悉,是否使用过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上课效率和效果。

有两个实验的科学课在时间的安排上是非常紧凑的,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尽量减少讲述,多演示,重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1. 排依标扣本教学过程,现高效课堂

课堂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舞台,“舞台”的一切都要按照我们设计好的“台本”进行。

导入阶段:本节课采用动静结合的图画导入,学生能迅速感受物体的运动,并且总结出几幅图的共同点,已经运动的效果,初步感受能量的存在,进而教师能够快速的提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实验阶段: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定性实验敲击音叉和定量实验撞击实验,在分析教材时不难发现它们是有主次之分的。敲击实验为辅,学生只需要感受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并按照科学探究目标在收集证据时运用感官:听声音强弱、看音叉振幅,摸感受两次振动带来的感官之分。并且及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故教师在设计实验表格时就要将该过程体现出来。

撞击实验为主,在敲击实验的铺垫下,教师在出具小车、木块、斜面等实验器材,在教师引导下请学生尝试设计并完善实验计划。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速度的小车学生是比较容易提出设计方案的,但是对于实验的细节:小车和木块的起始点,木块运动距离的测量,三次的重复实验操作等,学生应该在教师追问引导慢慢的讲出来,进而教师再请一位学生进行总结。在整个实验设计中不忘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在搜集证据时,学生应使用刻度尺对运动的距离测量,这里要强调学生应该测量木块最近的一点与起始点的直线距离并请学生取整数距离,方便后续取3次平均值的计算。

学生即使能够获取正确的实验数据,也难以分析对得出结论。学生的得出结论时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这种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文火慢炖”,是整个学段的教学目标。

在表达交流阶段,发现有部分小组的实验结论和其他小组是完全相反的。教师对于“意外的惊喜”也要有相应的教学机智,并且抓住惊喜进行引导学生分析,表达交流。在请学生发言上台演示时发现原来是把实验的坡度搞反了。对于课堂意外不逃避直接面对,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表达能量,也加深了结论的认识。同时也是对自己实验的一个反思评价。

学生再经过以上学习后已经初步达到了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不防在进行适当的拓展:生活中还有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识别的能量,比如,它们被储存在食物、燃料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中。这个不需要学生去逐一了解能量的形式和种类,只需要初步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能量这一概念,方便与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行链接。

  1. 换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的科学教学还停留在教知识,教结论这个阶段。往往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容器。这样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除了知道一个结论什么也没有得到,和我们新课标的目标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启发式、发现式、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和科学教学是非常相适应的,除此以外情境教学法也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3]。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快速带领学生进入学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运动的小车》这节课中,教师展示的动图极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并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再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问学生在图中所见事物的共同特点,推动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在敲击音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进行演示,请学生认真听。既能演示音叉正确的敲击方法,又能让学生听“重重敲”、“轻轻敲”的区别,一举多得。在撞击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教师设计好,学生做就行了,那学生的思维是得不到锻炼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要大致把握课堂轮廓,细节部分请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来填充,课堂这一幅画卷才能生动多彩。

  1. 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革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以新课标为依据进行备课,制定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元评价等方法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的目的[3]。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善于整合书本、网络等多方资源,运用好多媒体等辅助措施,多感观刺激学生,激发它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569951-5785158.html[OL].

[2]刘宝瑛. 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 科教论坛科技风,20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