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林意军

惠州市第一中学田家炳校区5160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落实,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随之发生改变,在该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更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教学课堂分为精讲留白、内化吸收、小组讨论、全班对话四个环节,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交流,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凝练出高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内源驱动力的产生。

关键词:初中数学;对分课堂

引言: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但大部分初中生无法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论证与准确表达,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过于注重知识概念与典型例题的讲解,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但缺少应用的思维。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培养,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融入数学课堂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往往在知识点讲解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的时间较少,很难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内化自身,导致学习成绩提升缓慢,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渐失。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解决该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对分课堂平衡了师生在课堂中地位,并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划分,一部分时间用于知识的讲解,另一部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同时,该教学模式也相应地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由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的高层次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当中的运用

    (一)重组课时精讲留白

由于对分课堂减少了课上的讲授时间,为此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革新。并对本章节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具体的知识脉络与教学框架,围绕重难知识点开展教学,要秉持学生能自己完成学习与理解的知识点坚决不讲,只将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实现课堂精讲,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的情境方式导入本课时内容,如“在以前的课程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方程中的元和次分别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方程?” 让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整理出已学过的方程类型,并复习方程的概念。教师可通过知识导图为学生展示本课时的知识内容,并利用课本中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结合问题列出方程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化简,最后得出最简式。同时,教师可将以往所学的方程进行列举,如“2x+1=7;6x+7y=60,5x-y=21;=2等”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该方程相较于以往所学的方程在根和解上的不同,根可以是重根,而解一定是不同的。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着清晰的认识,实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精讲留白的目标,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思考。

    (二)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内化吸收

在教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讲解后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与吸收课上所学的内容,使其内化与自身并能熟练地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电子书包、微课”等教学工具,将章节中的知识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自由选择。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为例,教师可将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确定方程的解。并通过解习题的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解,如“二次函数y=x2+x-2,y=x2-6x+9,y=x2-x+1”,引导学生分别画出函数图象并进行观察,分析上述3个二次函数是否在x轴上存在公共点,并求出函数值,从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x2+x-2=0,x2-6x+9=0,x2-x+1=0的根。通过该方式,学生在解决二次函数图象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关系,从而轻松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所观察与了解到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具体的结论,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习质量

在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有着基本了解与掌握后,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并解决教师所设置的低层次问题。同时,在分组上教师也要注意确保每个小组间能力的平衡,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5人。最后,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形成具体的结论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为例,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习题进行讨论,如“Rt△ABC中,使∠C=90°,∠A=45°,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学生依据教师所给出的信息,进行画图并尝进行计算,此环节要求全体小组成员都要参加,在计算后小组成员将自己所作的计算过程逐一展示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的度数一定时,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为固定值。此时,教师可适当地增加难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Rt△ABC中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能随之确定?如果能请说出原因。但学生受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的影响,在开展小组讨论后无法形成准确的结果,此时教师可针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并借助电子白板构建三角函数模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观察与学习。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缓慢,学习数学兴趣渐失,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将课堂教学环节重组,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结合教师课上所讲的知识内容与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将知识点内化与自身,同时,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与他人相互分享与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凝练高层次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克南.尝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对分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0(32):175.

[2]康保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