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周艳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第一小学 浙江台州 317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越发深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让其能够高效阅读,在阅读时,不断增强自身素养,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因此,本文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予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前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知识储备等方面尚未成熟,使得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有些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为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其展开有效引导,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积极性,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意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所有教师都会鼓励学生阅读,通过读写等方式提高语文成绩,锻炼其阅读能力。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可以借此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教师可在阅读教育之中加入写作锻炼,写作的基础便是阅读,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文本素材后,才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阅读量相对有限,经过大量阅读之后,学生便能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划分文本,让学生分层次体验文章,文章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结构脉络,学生阅读不同自然段予以总结,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语感是指学生对语文知识整体的感知,而语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的关键能力。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更深刻的体会,清楚地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拓宽自身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学生还能够根据阅读材料产生一定联想,使抽象的语文知识更生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场地,传统阅读可能会影响学生思维品质无法提升,受到局限。强烈的自主化阅读,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结合自身经验保留在浅层,没有任何方向的教学会限制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无法向深层开发,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所以使得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在当前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时,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自主阅读思维能力的锻炼,而忽视正确的阅读指导,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另外,部分教师往往将写作辅导方面的书籍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长此以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产生真正有用的阅读感悟。现阶段,为有效落实教学安排,部分教师更注重教学纪律的管理,采用单方面灌输式阅读教育方法,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表现与需求,教学互动性较差,导致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热情被消磨,不利于语文课程现代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这对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积极意义。而若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则需要教师对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增强学生阅读的针对性。因此,在阅读环节,教师则需要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依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图片展示、诗歌朗诵、讲故事等方式来创设情境,然后教师为学生明确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由于小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好奇心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有效提高其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探知欲望强烈、对新事物的接收速度较快,但自制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课程时,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将抽象、单一的文字表达转化为图片、视频等更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语文知识点的同时,总结阅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松鼠》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信息技术等,向同学展示松鼠相关的图像、视频,让学生联合实际,描绘观察到的松鼠形象,创设阅读教学活动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教师结合学生兴趣点进行文章讲解,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神态变化[2]

(二)设计多元化阅读任务

很多经典名著在语言的运用上普遍极为凝练,且所表述的思想、情感又极为丰富。而阅读任务的设计,则可为小学生在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分享中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语言特色而奠定基础,且更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时,应以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为重点,通过对辅助性读物的精准选择,将其灵活迁移至小学生认知时空,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与主旨而拓宽渠道。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表达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往往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要在课外的阅读获得更多的储备知识,才能够在文章写作中去融入更多的素材内容

[3]。在语言表达上,也会通过应用更多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应用读写耦合模式分析文章内容,将阅读获取的各类素材信息用到写作中去,并使阅读与写作相融合,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小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才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和关注,去完成写作,去阅读课外的读物。让小学生在教学中寻找阅读兴趣点,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阅读写作。

同时,在阅读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开展阅读的针对性、目的性也会切实增强,这必然更利于其认知积累的丰富,以更好促进其语文写作、表达等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方向制定教案,整合式教学模式要求。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教材的内容,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以及书法书写规范等能力。明确精准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摘抄文章内容的好词好句,并对其予以分类,总结教材内容人物的语言习惯,从而深刻体会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中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怀。

比如,阅读《七律·长征》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时的艰苦历程,讲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相关事件。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使学生了解红色党史主题的更多内容,加强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在阅读中借助明确而精准的阅读任务确立,帮助学生在反复品味、整体感知、深度阅读中感受革命史的艰苦历程。而在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后,可设计诸如阅读心得分享等活动,为小学生互动、交流、研讨搭建平台。让其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与认知交互中获得阅读能力的切实提升,以及语言建构能力的充分发展[4]

(三)结合主题展开教学

主题学习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选择主题内容的时候,需要坚持以教学目标为基本内容,在一定程度内合理发挥,保持主题与时俱进,能够契合当下社会现实。教师要注意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开展主题阅读需要学生具备最基础的语文知识素养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深入分析的学习意识。在主题学习的讨论环节,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发挥,阐述个人观点以及对文字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另外,教师在制定主题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个性化需求,确定主题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并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地挖掘教材内容,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时,教师可以本单元的主题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明确单元的文章内容都是篇幅较长的文章,需要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并在阅读中分析文章人物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这一文章阅读目标的制定,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完成阅读之后,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缩减成一段语言。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使语文阅读顺利地开展,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5]

(四)提高学生兴趣

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去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表达能力。学生的写作往往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要在课外的阅读获得更多的储备知识,才能够在文章写作中去融入更多的素材内容。在语言表达上,也会通过应用更多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应用读写耦合模式,来分析篇章的内容,将阅读获取的各类素材信息用到写作,并使阅读与写作相融合,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才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去完成写作以及阅读课外的读物,让学生在教学中寻找阅读兴趣点,并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阅读写作[6]

例如,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时,教师选择一些故事篇章,结合学生的兴趣之处,来筛选故事。根据学生比较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利用故事情节和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阅读,进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通过讲解童话故事,让学生继续续写故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文中的部分故事内容来改写,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阅读的相关知识融入写作中,实现读写的联合[7]

(五)丰富教学方式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理解能力和差异性等方面,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因材施教。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它能够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视频、动画等功能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此提升课堂的氛围。

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利用新媒介,向学生放映关于圆明园的纪录片,介绍圆明园的建筑构造、灭亡的起因,以及其文化承载意义等,这样使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历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又可有效地激励他们爱国主义之情。教师可以介绍圆明园毁灭时的时代背景,也可以结合现今实际地发生的事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到文章内,并体会出文章描述出的场景和传达的思想。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发生事件通过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并通过历史,展望未来。在2019年,马首铜像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马首铜像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的组成部分,融合东西方艺术风格,形态栩栩如生,展现出我国极高的工艺水平。通过国家文物局积极的沟通和调下,马首铜像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当中,但是令人痛心的是,依旧有数不胜数的中国文物遗失,这些承载着我国历史以及民族文化的文物依旧流散海外各处。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显示,让学生能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引起反思,使学生能够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8]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全新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创建丰富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充分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此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为其未来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廖社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文理导航(上旬),2023(09):46-48.

[2]王宁芝.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3(24):121-122.

[3]陈丹丹.关于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8):152-154.

[4]张建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分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3(07):70-72.

[5]权颖瑄.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究[J].文科爱好者,2023(02):199-201.

[6]强雅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3(04):4-6.

[7]杜琴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3(08):56-58.

[8]张爱芳.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3(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