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融入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融入路径研究

詹贞珍

闽清县坂东镇中心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811

摘要:小学阶段课业量相对轻松,学生有相对多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教师也可安排更多的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这对学生从小养成好的运动习惯、保持强健的体魄有重要作用。但是体育训练包含着测试、成绩是否达标等硬指标,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度和喜爱度,许多学生会出现畏惧和逃避心理,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能够将体能训练融入课堂趣味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和进程来推进,将会深受学生的推崇和喜爱。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融入;研究

引言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不断革新,教育实效也在稳步提升,然而依旧有不少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达标。如何强健小学生的体魄已成为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难题。开展体能训练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养成良好体能锻炼习惯,鉴于任何体育项目的参与都需要有充沛的体能作为支撑,教学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能训练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切。

1在科学认知理论支持下设计训练体系

按照新课标要求,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展开,除了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还需要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所以,现代体能训练在教学应用需要紧密联系具体的培育目标,构建科学认知。同时,教师需要准确掌握现代体能训练的科学理论,比如运动负荷理论,设计训练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调查和尊重学生实际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要避免发生运动伤害事件。另外,遵循科学的训练周期理论,在训练时间上做好把控。例如田径运动项目,其包括田赛和竞赛,分别有各自的运动规律和特征,教师需要明确客观运动周期,在指导中提高学生田径体能训练的实际效果。以田径体能训练为例,按照科学理论设计课堂训练计划,教师可以利用协同作用为学生探索新的训练空间,优化练习过程。一方面,参考当下年龄段小学生在体能训练上的实际要求,并结合目前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科学训练技巧,比如单项技能训练、身体训练、团队训练等,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按照教材中不同的田径项目来制定灵活性的训练模式。比如400米跑的体能训练,在传统体育课中注重耐力和速度,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当前教学需要做出优化,突破常规思维。如先从强化学生肌肉力量开始,进行25~50米单足跳练习,200米快速跑往返练习。在引导学生感受趣味田径训练乐趣、克服力量障碍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步频、步幅变化跑步训练,突破速度障碍。

2个人发挥展示自身优势

体育运动中少不了个体的运动能力的体现,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独自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每节课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在进行运动方式方法讲解以及演示过后正式开始。每节课教师都可以进行成绩记录,对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安排学生进行经验分享,这样可以鼓励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运动积极性。通过经验分享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经验总结和口语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户外课堂上获得更加全面的锻炼。发掘学生的运动优势,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有运动兴趣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得到锻炼和发展,强健的体魄对学生从小养成好的运动习惯、生活作息、学习专注力都是有帮助的,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充分运用,必要时教师可布置一些课间运动任务,有计划地利用平时课间的碎片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每个学生对一项运动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学生对运动不了解的时候,会对运动产生一些误解,认为自己无法达到运动的要求,这时,教师应进行自身示范,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经过反复尝试,掌握运动的方法,确保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例如:在立定跳远运动教学过程中,没有掌握方法时,学生会觉得难度很大,自己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经过教师正确跳远方法指导,学生经过练习后进步是很快的。因此,让学生勇于尝试,教师进行耐心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个学生由于身体条件不尽相同,擅长的体育项目也不同。例如:有的学生爆发力较强,擅长短跑,有的学生耐力较好,长跑比较突出。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优势进行一定的训练建议,如柔韧性的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还可以利用一些器材,安排一些有趣的训练活动,让学生经过练习能够在课上表现更加突出,更好地找到自身优势点,发挥自身长处。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锻炼,避免只进行某一项学生擅长的体育活动,造成身体的过度锻炼,对身体造成伤害。

3灵活引入体育游戏,优化体能训练氛围

在小学教育阶段,游戏教学法往往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不高,对于抽象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且不喜欢枯燥的学习,愿意主动参与各类游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够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传统体能训练内容是较枯燥的,直接进行教学会引发学生的心理抵触。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育游戏,带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一起玩游戏,从而优化体能训练的氛围,降低体育课堂的枯燥性。不仅如此,学生在课下时间里还会主动组织开展一些体育游戏,使得体能训练教学活动可以实现课下延伸,进一步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进行深入分析,不能选择不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体育游戏。在这之中,教师一定要分析体育游戏潜在的安全隐患,充分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避免他们在体育游戏中受到伤害。比如,在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两人三足”的小游戏。“两人三足”游戏考察了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以及他们在行走过程中的节奏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在操场上进行简单练习。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讲述“两人三足”的运动技巧,必要时可以选定一名学生组队进行练习。在各个学生都掌握运动技巧以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组织开展“两人三足”的小比赛,看哪组学生能够又快又稳走向终点。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进行“五人四足”等拓展游戏,进一步优化体能训练的氛围,使得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课堂教学。

结语

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体育课程,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减轻学生在其他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课堂上教师不应强烈、迫切地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成绩,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激情的培养,让学生主动、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进而提升体能成绩,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这是最高效、简捷的方式。盲目地要求成绩而没有跟上相应的体育指导,会让学生面临身体受伤等不良结果,影响学生日后的体育活动和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没有益处。因此,体育教师应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兴趣上,积极安排适合不同特长学生的体育趣味、竞赛活动,为学生打开一扇体育兴趣之门,和学生共同享受户外的运动时光。

参考文献

[1]杨凯利.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6):42-43+46.

[2]姜兆飞.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