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可以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视,通过在课堂上多和学生互动与交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帮助。

  • 标签: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互动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运用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问题意识,并且要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沿着一个正确的思路去学习。教师对学生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这样的问题才是学生所喜欢的,才能将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 标签: 小学数学 设置问题 课前预习 导学案 课堂互动
  • 简介: 摘要:大众化的纪录片依托受众和市场,运用新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突破,它在给纪录片带来较多观众缘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带来了问题。一味迎合受众的创作思路使中国的纪录片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方向,最终只拥有好看的外衣而丢掉了人文纪录的内涵。

  • 标签: 我国电视纪录片 面临问题 发展方向
  • 简介:摘要:产褥期是女性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产妇的心理、身体、心理都具有极大变化,科学的产后康复和保健服务有利于产妇更好的、更快恢复健康及状态,提高产后的生活质量,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产后的康复和保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产后的康复与保健毋庸置疑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如何提高女性产后康复是当下丞待解决的热门话题。

  • 标签: 产后康复 生理 心理 保健
  • 简介:摘 要 新媒体环境的不断改变,给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对纪录片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介绍,并概括了这时纪录片的现状和误区,以及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创作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新媒体环境 纪录片 创作
  • 简介:摘要:生物是学生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高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生物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生命的组成,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构造能力,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就现在的中学生物教学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由于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要求下, 老师通常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刻板的,缺少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基于这些原因,导致中学生物学习的效果不明显。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此篇文章就如何实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 标签: []概念教学 生物实验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生物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且生物的世界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在这个奇妙而有趣的广阔生物世界里,人们能够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行为。在高中时期,学习生物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广阔的生命天地,开拓自身的眼界。

  • 标签: 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氯异氰尿酸脱黑色素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影响。方法对40例含黑色素的病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氧化剂(三氯异氰尿酸、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对Ki-67、S-100蛋白、HMB45、Melan A、SOX10、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漂白,比较3种方法的染色合格率和漂白时间。通过无色素的对照组织验证各抗体DAB信号在三氯异氰尿酸漂白的耐受时间。结果8%三氯异氰尿酸溶液为最佳反应浓度。8%三氯异氰尿酸漂白在Ki-67、S-100蛋白、SOX10、HMB45、Melan A、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尤其是在中、高色素含量的标本)漂白合格率明显高于0.5%高锰酸钾和10%过氧化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三氯异氰尿酸的漂白时间(<20 min)短于0.5%高锰酸钾(约40 min)和10%过氧化氢(24 h)。8%三氯异氰尿酸对各种定位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的DAB信号均无影响且耐受时间长(20~78 h)。结论8%三氯异氰尿酸的DAB后漂白可以作为富含黑色素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漂白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过程动态控制可宏观审核建筑工程的实时进展、运行状况,方便工程、造价工程师系统地评估各个操作环节的造价情况及特征,以便在科学的管理、协调中发现工程运行的问题。由此可见,造价工程师应当明确工程内业资料、外业资料内容,审核工程图纸、人力、材料等项目的造价情况,并使用信息化技术分析施工进展过程,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基于此,对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研究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造价 全过程 动态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总结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拟行单心室姑息而最终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纠治的外科策略。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14例原计划拟行单心室矫治的复杂先心病患儿最终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矫治,依据左、右心室发育及解剖特性分为2组:左右心室对称组(9例),均表现心内畸形复杂,但左、右心室发育对称,包括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4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2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右心室双出口伴主动脉弓离断1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伴房室连接不一致1例和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1例;左、右心室不对称组(5例),均为功能性单心室,包括心脾综合征3例、心室不平衡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心脏功能及再手术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右心室对称组接受双心室解剖矫治等待期(56.4±38.9)个月,术后死亡1例,早期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3例和肺部感染2例。左右心室不对称组接受双心室解剖矫治等待期(20.4±15.8)个月,不对称侧的心室舒张期末容积(33.6±2.1)ml/m2,术后无死亡,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1例和肾功能衰竭1例。两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和ICU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4个月~3年,无院外死亡病例,左右心室对称组1例因上腔静脉与右心耳吻合口梗阻而再手术,左右心室不对称组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置入心内膜永久性起搏器,全组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不论左右心室发育良好或不对称的复杂先心病在计划拟行单心室矫治术前,通过术前的综合评估均有助于发现适宜病例,根据其解剖特性采取相应的双心室转换外科策略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中远期结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双心室转换 单心室矫治
  • 简介:摘 要:应急管理建设是煤矿生产和安全的保障,是防范和化解事故风险和隐患,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作为煤矿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新时期矿山救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保持并提升矿山救护队应对事故的能力,从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为核心,提炼总结已在实践中验证并效果显著的创新应急管理对策,以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为目的,为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救援保障。

  • 标签: 应急 预防 安全 对策 救援 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DR-Mtb)感染模型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特点,探讨其在吞噬杀菌过程中免疫应答和代谢功能的变化,为完善巨噬细胞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巨噬细胞MDR-Mtb和H37Rv株感染模型,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液相芯片技术和Cholesterol Assay试剂盒分别观察MDR-Mtb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分泌细胞因子[Th1因子(IL-12/23 p40、IL-27和TNF-α)、Th2因子(IL-6和IL-10)]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CFU计数逐渐增高,至感染后24 h达峰值;胞外CFU计数逐渐降低,至感染后24 h达低值。感染后48 h,胞内CFU计数较感染后24 h降低,胞外CFU计数则较感染后24 h增高(P<0.05),均与感染后4 h相接近(P>0.05)。感染后8~48 h,MDR-TB组胞内CFU计数均低于H37Rv组,而胞外CFU计数则高于H37Rv组(P<0.05)。(2)MDR-TB组巨噬细胞上清液IL-12/23 p40、IL-27、TNF-α、IL-6和IL-10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感染后4 h相比较,仅感染后24 h、48 h的TNF-α和IL-6表达量增高(P<0.05)。与H37Rv组相比较,MDR-TB组感染后48 h的IL-12/23 p40和TNF-α及感染后24 h的IL-6表达量降低,而其感染后48 h的IL-27表达量则增高(P<0.05)。(3)MDR-TB组感染后24 h、48 h胆固醇的表达量较感染后4 h降低,且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与H37Rv组各时间点胆固醇表达量相接近(P>0.05)。(4)当感染后24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达峰值时,仅TNF-α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48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降低时仅IL-6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MDR-TB组胞内CFU计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时,胆固醇表达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诱导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刺激相关Th1和Th2因子高表达,利用和消耗胆固醇。但此作用弱于H37Rv标准株。

  • 标签: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胆固醇
  • 简介:摘要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是指胃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独立的早期胃癌病灶,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术后12个月内经内镜新发现的早期癌灶也视为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本文报道了1例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其中1处病灶直径<5 mm,为微小胃癌;另一处病灶组织学类似肠上皮化生,经病理会诊最终诊断为超高分化腺癌。

  • 标签: 胃肿瘤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超高分化腺癌
  • 简介:摘要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在通常情况下借助温和的细胞学特点和异质性的结构及特征性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可得到正确诊断。该文中病例术前活检病理中见到特殊的单一致密梭形细胞增生及弥漫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最后在肺叶切除标本中得出硬化性肺细胞瘤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该例伴梭形细胞淋巴结转移,这一现象十分罕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如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城市中民用建筑的建设工作,然而在对民用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时常面临着能源消耗的相关问题。在开展民用建筑施工时,由于对能源的消耗量较大,再加上我国可利用的能源极度匮乏,因此阻碍了民用建筑的进步。要想从根本上加快民用建筑的发展,需要将节能设计应用其中,并科学运用节能设计理念,从而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促进民用建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民用建筑 节能设计 现状 应用
  • 简介:摘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因为设计过程存在不协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往往可以运用较为合理化的设计进行有效规避。因此,只有切实增进双方工作的深入交互,才可以获得整体设计规划的理念规范协同,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的双重效果。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各地区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但如此的运作趋势,也为城市规划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其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与城市的整体化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但如今诸多外观设计个性化的建筑陆续涌现,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城市规划的脚步。因此,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有效做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同运作极为关键。

  • 标签: 新形势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 简介:摘要:顶管施工技术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在水利管道工程建设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中主要对顶管施工技术在水利管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需要对其质量控制措施分析,进行经常性的研究,有利于技术工艺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本文就工程顶管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

  • 标签: 水利管道 顶管 施工技术 分析
  • 简介:摘要:幼儿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反映音乐感受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有利于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绘本作为儿童喜爱的读本,通过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方式促进幼儿观察、想象力、思维和语言等能力的发展。主要探索如何将绘本阅读活动跟韵律活动有效结合,让韵律活动作为绘本阅读活动的前奏环节或者延伸环节,以进一步加深幼儿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让韵律活动渗透绘本故事的内涵,使韵律活动更具蕴意。

  • 标签: 幼儿园 绘本 律动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脂肪肝患者及正常人的肝脏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究CT技术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并收集山东某医院的70例脂肪肝性疾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肝脏的病历信息资料,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收集的70位患有脂肪肝性的患者和10位正常肝脏进行CT的腹部扫描检查,通过CT技术后处理进行测量得出相关数据并将80例患者经诊断分析分为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重度脂肪肝组和正常肝脏组,然后对比各肝脏脂肪含量各个相关CT值。结论:CT技术检查是诊断脂肪肝较为重要的检查方法,CT检查对于诊断医生来讲:检查时间短出结果快,有利于对患者及时诊断治疗;对于患者来讲:CT检查价格便宜,由于检查时间短患者不会有过大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CT检查对患者的限制性计较少,因此患者对CT检查的依从性很强,由此CT技术被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定量CT技术 脂肪肝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使用64排CT进行平扫,实验组使用1.5T MRI扫描,对比两组不同检查时间、不同检查指标、不同检查部位的诊断结果。结论:磁共振在脑梗死的检查中对72小时内的检出率,检出病灶数量要优于CT,也能够有效检出患者梗死部位。但是CT检查所需时间明显要短于磁共振。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应该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CT 脑梗死 诊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