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坦索罗辛单药治疗前列腺体积(PV)<40 ml的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有效性,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入组PV<40 ml的BPH合并OAB患者300例,平均(66.9±7.7)岁,调查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晚1次,治疗4周,采集治疗前后OAB症状评分(OABSS)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以OBASS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年龄、生活习惯、治疗前症状评分、PV、Qmax、PVR等因素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完成研究257例,治疗有效169例,总体治疗有效率65.8%,轻、中、重度OA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6%、62.4%、38.5%,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37,P=0.001);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2例以轻度头晕为主,1例出现恶心的症状。OAB治疗有效组基线OABSS评分、吸烟患者比例、饮酒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OABSS评分(OR=0.735,P<0.001)和吸烟(OR=2.111,P=0.029)是影响坦索罗辛治疗PV<40 ml的BPH合并OAB有效性的相关因素。结论坦索罗辛对PV<40 ml的BPH合并轻度OAB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基线OABSS评分、吸烟是影响坦索罗辛对此类患者OAB症状疗效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过度活动性 肾上腺素能α拮抗剂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医院在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6.3(53~75)岁。9例患者术前接受磁共振检查,8例提示尿道异常信号,女性分期普遍晚于男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男性患者术后未予以其他辅助治疗,均为无瘤生存状态。8例女性,4例患者接受了术后的辅助放疗或化疗,5例随访期间出现了复发或转移,2例死亡。结论女性尿道癌检出时相对于男性的临床分期更晚,MRI检查有益于尿道癌局部浸润情况的判定,对于女性近端尿道癌和男性后尿道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尿道肿瘤 预后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全国87家医学中心行膀胱、前列腺、尿道相关微创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分为痉挛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并分析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275例,年龄65~96岁,平均(73.4±6.1)岁。606例(47.5%)发生膀胱痉挛。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痉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便秘、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和手术部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民族、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咖啡因摄入、婚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10,P=0.007)、男性(OR=0.595,P=0.030)、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OR=0.510,P=0.002)、便秘(OR=0.627,P<0.001)是老年患者下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越大、男性、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合并便秘是老年患者下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术前进行针对性干预,可预防膀胱痉挛发生。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1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73.5±9.3)岁,术前病程4~240个月,体质指数(24.2±1.7)kg/m2,产次(1.7±0.8)次,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Ⅲ~Ⅳ度。术前最大尿流率(9.6±3.4)ml/s,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26(20,32)cmH2O(1cmH2O=0.098kPa),膀胱初感尿意容量(119.1±39.4)ml,膀胱初感尿急容量(253.6±75.7)ml,膀胱最大测压容量(406.0±79.8)ml,残余尿量10(10,28)ml。术前7例(44%)尿动力学检查可见无抑制性收缩波,提示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术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100(70,122)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107(90,160)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中显露骶骨岬右侧区域,分离子宫前后壁,右侧子宫阔韧带分离2cm小孔。将网片裁剪为"Y"形穿过小孔,"Y"形网片前后叶缝合固定于宫颈,另一端固定于骶骨前纵韧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手术前后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POP-Q分度、PFDI-20评分、PFIQ-7评分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研究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出现尿道、膀胱、直肠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255.6±56.0)min,出血量(28.8±18.2)ml。术前7例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者,术后复查逼尿肌过度活动消失或大幅减少。术后随访3~36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复发,其余未出现脱垂和排尿症状,术后复查POP-Q分度均降为0~Ⅰ度,患者主观满意率94%(15/16)。术后患者PFDI-20评分为13(8,24)分,PFIQ-7评分为11(6,15)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膀胱初感尿急容量为(272.5±88.5)ml,较术前显著增加(P=0.038);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为(427.2±79.2)ml,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6)。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示,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盆底解剖结构,达到功能复位。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主观效果及客观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其对于膀胱功能的改善尚需更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机器人 骶骨固定术 影像尿动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对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尿失禁的认识相对不足,诊断评估和治疗预防均亟需规范。针对RP后尿失禁的定义和评估标准、病因与危险因素尚未明确的现状,针对现有手术技术和防治措施尚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推广的需要,本文结合国内外RP后尿失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经验进行阐述,将有助于更精准地预防和诊治RP后尿失禁,从而提高我国RP后尿失禁的防治水平和广大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尿失禁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泌尿外科门诊老年男性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现况,探讨LUTS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我国22个城市115家医院的3 217例60岁以上男性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表。通过IPSS评分评估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共有2 860例(89%)患者存在中重度LUTS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吸烟(P=0.033)、支付方式(P=0.013)为老年男性重度LUT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吸烟和支付方式独立相关。我国老年男性LUTS患者就诊意识低、就诊时间晚,需加强国内LUTS的宣教工作。

  • 标签: 下尿路症状 老年人 男(雄)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本中心并接受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的PO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POP定量分期均在Ⅲ期以上。年龄70~82岁,产次1~3次,均为阴道分娩。手术前后所有患者的各项尿动力学参数均未见明显变化,但术前半数患者合并有逼尿肌过度活动,且均在术后消失。此外,同步X线影像显示术后的盆腔器官更为接近正常解剖位置。POP定量分期提升明确,相关量表显著改善。1例患者门诊复查时诉术后过度拉伸时偶尔出现腰背部不适,予以对症支持处理后好转。结论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对POP患者的疗效满意,安全性好。术后解剖位置恢复满意,对下尿路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脱垂 腹腔镜 机器人 子宫骶骨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8月北京医院收治的141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7.4±6.7)岁,术前中位PSA 9.6(1.4~152.8)ng/ml。其中行开放手术17例,腹腔镜手术124例;42例未行淋巴结清扫,35例行局限性淋巴结清扫,64例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分期:T2期74例,T3期63例,T4期4例。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1组32例,2组50例,3组31例,4组16例,5组12例。根治术后生化复发定义为根治术后连续两次随访PSA>0.2 ng/ml并有上升趋势。本研究中将根治术后随访期间血清PSA≥0.1 ng/ml而未达生化复发定义为PSA进展。分析切缘阳性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SA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41例中位随访52(1~104)个月。其中PSA进展组69例(48.9%),非PSA进展组72例(51.1%)。PSA进展组中,13例(18.8%)未接受治疗,其中8例出现生化复发;4例(5.8%)仅接受单纯放疗,其中2例出现生化复发;52例(75.4%)接受内分泌治疗或内分泌治疗联合放疗,其中5例(9.6%)出现去势抵抗。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HR =1.015,95%CI 1.005~1.025,P =0.004)、ISUP分级分组(HR =1.351,95%CI 1.091~1.673,P =0.006)、手术方式(HR =2.233,95%CI 1.141~4.370,P =0.019)是PSA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RP术后有较高的切缘阳性率。近1/2的切缘阳性患者根治术后存在PSA进展。切缘阳性患者术前PSA、ISUP分级分组、手术方式是PSA进展的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切缘阳性 预后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参数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排尿功能障碍行尿动力学测定的60岁以上男性573例。根据尿动力学参数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按照以下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逼尿肌活动低下不伴膀胱出口梗阻组(DU):BCI<100和BOOI<20;膀胱出口梗阻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BOO):BCI≥100和BOOI≥40;和既不伴膀胱出口梗阻又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NDB):BCI≥100和BOOI<20。对比分析三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和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323例患者符合以上分组标准:DU组75例,BOO组207例和NDB组41例。DU组和BOO组年龄大于NDB组(P<0.05)。DU组较NDB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偏大[(279±80)ml和(238±72)ml],尿不尽(41%和17%),尿线中断(39%和15%)和尿潴留(26%和7%)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110±41)%]偏低(均P<0.05)。DU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测压容量较BOO组偏大[(279±80)ml和(353±113)ml和(206±67)ml和(281±94)ml],尿线中断(39%和22%),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6%和6%)和尿潴留(26%和14%)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78±37)%],逼尿肌不稳定(41%和77%),尿急(26%和43%)和夜尿增多(23%和39%)比例偏低(均P<0.05)。结论膀胱感觉和膀胱排空率降低、尿线中断、尿潴留和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史是老年男性DU患者主要尿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DU和BOO患者比例随之增高。

  • 标签: 男性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动力学
  • 简介:摘 要: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中,物资设备成本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物资管理对施工进度、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管理质量。由于管理不善而出现的施工进展缓慢等,极易导致施工项目出现失败,进而发生亏损等情况。随着社会时代发展,在当前处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工程物资设备管理也需全面提高实际的效应,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展开合理的工作。

  • 标签: 互联网+”时代 工程物资 设备管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骶神经调控术变频刺激(VFS)模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VFS模式治疗难治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标准:①已植入骶神经刺激系统;②年龄≥18岁;③传统恒频刺激骶神经调控术(CFS-SNM)治疗效果不佳,经反复调整刺激参数仍无法获得满意改善;④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⑤试验期间不随意增减影响下尿路症状及盆腔功能的相关药物;⑥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55(47~74)岁。3例诊断为OAB,2例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IC),1例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所有患者升级为VFS模式前接受CFS治疗时间平均20.6个月,均伴有缓解不满意的严重尿频症状。治疗结果显示,4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日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4次和12次,11次和8次,11次和8次,16次和9次;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AB-Q)评分分别为7分和4分,6分和6分,2.5分和2分,4分和3分,均呈改善趋势。2例IC患者在变频期的尿频症状较前加重,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未见明显变化,其中1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VAS均为6分,1例分别为7分和5分。总体来说,VFS模式对尿频症状的改善程度不劣于CFS模式。对于IC患者,可在获得满意的疼痛管理前提下尝试多组变频参数。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术 变频电刺激 恒频电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 前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A型肉毒毒素(BTX-A)100 U注射剂量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对17家三甲医院的OAB患者进行试验。本研究分为核心试验阶段和扩展试验阶段。核心试验阶段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疗效不满意或不耐受;可自主排尿的患者。排除标准:过敏体质;严重的心、肾、肝脏疾病;6个月内接受过任何BTX制剂治疗;伴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糖尿病;有出血倾向者。按2∶1的比例将OAB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试验组将100 U的国产BTX-A用10 ml生理盐水复溶,于膀胱镜下分20个点注射入逼尿肌,注射位点分布于膀胱底部(5点)、膀胱三角区(3点)、两侧壁(各5点)及顶部(2点),避开膀胱颈,注射深度为黏膜下肌层。对照组同法注射不含注射用BTX-A的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6、12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每日尿急次数和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主要疗效指标为第6周随访时排尿次数较基线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指标为2、12周两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的变化情况,以及2、6、12周两组患者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每日尿急次数和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较基线的变化情况。治疗后12周记录不良事件。扩展试验阶段纳入标准:①受试者自愿接受BTX-A治疗;②第12周评估时,排尿日记显示每24小时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50%。进入扩展试验阶段两组患者在"第12周访视"时均注射1次100 U的国产BTX-A,然后随访12周,随访指标同核心试验阶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6例,试验组144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47.75±14.20)岁与(46.39±15.55)岁]、性别(男/女:25/117例与10/61例)、病程[0.51(0.08,1.89)年与0.60(0.18,2.2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试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6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2.40(0.70,4.60)次和0.70(-1.00,3.30)次,数据变化率分别为(16±22)%和(8±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4);两组注射前后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注射后2、12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值,试验组分别为2.00(0.00,4.00)次和3.30(0.60,5.03)次,对照组分别为1.00(-1.00,3.00)次和1.70(-1.45,3.85)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12)。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2、6、12周的平均每日尿急次数较基线变化值分别为2.00(0.00,4.30)次和2.40(0.30,5.00)次、3.00(0.30,5.70)次和0.70(-1.30,2.70)次、0.70(-1.30,3.00)次和1.35(-1.15,3.50)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P=0.02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6周的OABSS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1.00(0.00,4.00)分和0.50(-1.00,2.0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7例和34例进入扩展试验阶段,分别有40例和28例完成扩展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12、14、18、24周的平均每次排尿量较基线变化值分别为-16.60(-41.60,-0.60)ml和-6.40(-22.40,13.30)ml、(-35.67±54.41)ml和(-1.76±48.69)ml、(-36.14±41.51)ml和(-9.28±44.59)ml、(-35.85±43.35)ml和(-10.41±40.29)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6,P=0.012,P=0.016)。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残余尿量增加(试验组27例,对照组3例)、排尿困难(试验组21例,对照组6例)、尿路感染(试验组19例,对照组6例)、膀胱颈梗阻(试验组3例)、血尿(试验组3例,对照组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试验组3例)等。除核心试验阶段两组的残余尿量增加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试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和3例残余尿量增加,其中仅试验组1例残余尿量>300 ml,所有患者残余尿量随注射后时间延长而改善或消失。结论膀胱壁注射国产BTX-A可减少OAB患者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降低平均每日尿急次数、降低OABSS、增加平均每次排尿量,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膀胱过度活动症 国产 A型肉毒毒素 治疗
  • 简介:摘要: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关乎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对这些基础工程的建设质量较为关注。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出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各种施工技术进行重视,下文就主要的伸缩缝施工技术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道路桥梁 伸缩缝 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泼尼松(DP)方案治疗>75岁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118例年龄≥60岁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72(65,77)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2分,G8量表评分(14.1±1.5)分,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Mini-Cog)评分中位值3(1,3)分;118例均出现骨转移。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0~75岁组和>75岁组。其中60~75岁组65例,年龄67(63,71)岁;Gleason评分≤7分24例,>7分41例;61例行内分泌治疗,4例行睾丸切除术;ECOG评分0分37例,1分25例,2分3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90(35.5,258)ng/ml;G8量表评分(14.3±2.1)分;Mini-Cog评分3(2,3)分。>75岁组53例,年龄78(76, 83)岁,Gleason评分≤7分30例,>7分23例;43例行内分泌治疗,10例行睾丸切除术;ECOG评分0分5例,1分38例,2分10例;PSA 115(60,296)ng/ml;G8量表评分(13.6±1.1)分;Mini-Cog评分3(1,3)分。两组年龄、Gleason评分、去势方式、ECO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G8量表评分、Mini-Co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予D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每周期予65~75mg/m2,第1天;多西他赛用药前12、3、1h予地塞米松7.5mg预处理;泼尼松5mg每天1次,第2~21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应用DP方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8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1.5(6,62)个月。60~75岁组与>75岁组化疗周期数量[(6.1±1.3)个与(6.8±1.7)个]、化疗剂量[(70.3±4.3) mg/m2与(66.3±5.2) mg/m2]、PSA反应率[72.3%(47/65)与66.0%(35/53)]、骨痛缓解率[45.0%(9/20)与54.5%(6/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75岁组与>75岁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1(1.4,11.2)个月与5.9(2.0,1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60~75岁组与>75岁组应用D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时间(OS)[26.5(16.1,31.3)个月与24.8(17.5,28.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两组应用DP方案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后中位OS[17.3(13.2,20.5)个月和15.4(12.3,20.0)个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31)。60~75岁组和>75岁组3级不良反应分别为3例(4.6%)和5例(9.4%),3级白细胞减少分别为1例次(1.5%)和2例次(3.8%),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各1例次,两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G8量表评分、Mini-Cog评分进行筛选,DP方案化疗对>75岁的mCRPC患者有良好的PSA反应率、骨痛缓解率及OS,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年龄不应成为前列腺癌应用DP方案化疗的绝对禁忌。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年龄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全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学生带来了良好的知识学习体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初中时期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所以还需要教师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本文就提出小班化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教育所具有的优势,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现状,采用因材施教的形式,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质量的同时,为其后期的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 标签: 小班化 教学方法 初中 语文课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接受骶神经植入术(SNM)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多个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SNM治疗的91例LUTD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四组:间质性膀胱炎组(IC)28例,神经源性膀胱组(NB)3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组(OAB)13例以及特发性排尿困难组(ID)14例。研究根据不同疾病设置不同观察指标对比患者基线数据、Ⅰ期(体验期)、Ⅱ期(永久植入期)数据,记录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SNM治疗的总人数为91例,共53例患者接受Ⅱ期永久植入手术,接受Ⅱ期永久植入手术的患者术前病程3个月~30年,转化率为58.2%(53/91),术后随访2~58个月,平均19.6个月。Ⅰ期术后改善情况:尿急程度评分:35.4%;日均排尿次数:31.6%;日均夜尿次数:33.7%;最大次尿量(ml):32.6%;日均次尿量(ml):49.2%;日均漏尿次数:43.2%;生活质量评分:54.1%。Ⅱ期术后改善情况:尿急程度评分:43.2%;日均排尿次数:40.0%;日均夜尿次数:37.8%;最大次尿量(ml):50.5%;日均次尿量(ml):70.5%;日均漏尿次数:70.4%;生活质量评分:43.2%。不良事件3例:NB组1例患者症状反复,1例患者中度感染,IC/BPS组中1例患者出现电极移位。结论SNM治疗老年患者LUTD疗效确切、稳定;下一步应该延长随访时间对安全性展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骶神经调控 下尿路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尿道压力描记检查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术前后最大尿道压(MUP)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的变化情况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至7月在多家医院接受AUS植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尿垫使用量、相关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并比较其差异。研究终点是激活控制泵后1个月的控尿情况。结果共5例患者纳入研究,且均为男性。其中2例因前列腺增生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例因前列腺癌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1例因车祸伤接受尿道会师术、尿道狭窄扩张术及膀胱造瘘术;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年龄61~84岁(平均72.6岁)。术前尿道压检测示5例患者的MUP分别为52、53、88、32、66 cmH2O(1 cmH2O=0.098 kPa),MUCP分别为17、52、62、27、40 cmH2O。行AUS植入术,术中尿道压检测示失活状态下MUP分别为53、113、50、77、89 cmH2O,MUCP分别为50、97、31、71、51 cmH2O;激活状态下MUP分别为112、174、193、121、120 cmH2O,MUCP分别为109、160、175、114、92 cmH2O。术后6周所有患者均成功激活控制泵,激活控制泵后1个月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社交控尿(0~1块尿垫/d)标准。截至随访时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通过测量AUS植入术中MUP及MUCP的具体数值,并与控尿效果对比,可以得到术中尿道压范围与控尿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为AUS植入术疗效评估提供数据化依据。

  • 标签: 尿失禁 尿道括约肌,人工 尿动力学 最大尿道压 最大尿道闭合压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建筑施工管理进行创新。在这个背景下,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诞生,该理念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探讨了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以期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 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的施工中,因缺乏对于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其管理效果不佳,进而引起建筑工程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工业、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施工管理内容进行概述,之后分析了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对策,以期为房屋建筑质量的提高,提供助益。

  • 标签: 工业 民用 建筑工程 施工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