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仰卧位对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及舒适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仰卧位及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式仰卧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留观期间压力损伤发生情况、压力损伤风险评分评价情况、舒适状况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26,P<0.05);干预组患者压疮风险评分中的感觉、潮湿、活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分分别为(3.36 ± 0.59)、(2.92 ± 0.47)、(3.21 ± 0.52)、(2.61 ± 0.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7 ± 0.51)、(2.24 ± 0.38)、(2.76 ± 0.44)、(2.04 ± 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4~9.96,P<0.01);干预组患者舒适状况评分中的生理、精神心理维度为(15.41 ± 2.49)、(27.26 ± 3.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01 ± 1.97)、(22.14 ± 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6、8.21,P<0.05)。结论改良式仰卧体位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适合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

  • 标签: 急诊 留观患者 压力性损伤 体位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仰卧位对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及舒适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仰卧位及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式仰卧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留观期间压力损伤发生情况、压力损伤风险评分评价情况、舒适状况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26,P<0.05);干预组患者压疮风险评分中的感觉、潮湿、活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分分别为(3.36 ± 0.59)、(2.92 ± 0.47)、(3.21 ± 0.52)、(2.61 ± 0.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7 ± 0.51)、(2.24 ± 0.38)、(2.76 ± 0.44)、(2.04 ± 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4~9.96,P<0.01);干预组患者舒适状况评分中的生理、精神心理维度为(15.41 ± 2.49)、(27.26 ± 3.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01 ± 1.97)、(22.14 ± 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6、8.21,P<0.05)。结论改良式仰卧体位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适合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

  • 标签: 急诊 留观患者 压力性损伤 体位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情志理论在身心皮肤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调研医院收治的94例皮肤病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情绪、中医临床症状,以及两组护理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理情绪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对比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皮肤病患者进行护理中,落实对患者中医情志护理,利于消除患者心理情绪,且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其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

  • 标签: 中医情志理论 身心 皮肤病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重要的心肺功能支持技术,目前已逐渐用于危重新生儿救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接受ECMO治疗新生儿总体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其中神经系统损伤是存活患儿中发病率最高、与远期不良结局相关最大的一类并发症。本文就新生儿ECMO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神经监护技术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跃,城市化建设进程也随之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到城市当中。而人口的增加势必为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的考验。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大量的道路桥梁工程处于兴建当中。而作为工程建设关键环节之一的设计工作,则直接影响路桥的施工质量的优劣。鉴于此,本文就路桥设计中的安全和耐久方面的内容展开了分析,以供参阅。

  • 标签: 路桥设计 安全性 耐久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羟基维生素D与早产儿代谢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 prematurity,MBDP)的相关,为其早期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纳入标准:(1)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入科时日龄≤14 d;(3)生后2周、4周、6周、8周时完成血清25(OH)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钙和磷检测,同时生后6周、9周时完成长骨X线片。以长骨摄片结果为确诊依据,分成对照组、MBDP早期组、MBDP组三组,比较三组25(OH)D、AKP、钙、磷水平。结果对照组133例,MBDP早期组32例,MBDP组7例。MBDP早期组生后2周及4周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生后6周和8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DP组生后2周、4周、6周、8周25(OH)D较MBDP早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后2、4、6、8周AKP波动范围不大,在200~250 IU/L之间。MBDP早期组生后2周AKP增高,4周时较前下降,6周后接近对照组。MBDP组AKP生后2周即开始升高,4至6周时达峰值。三组患儿血钙、血磷均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25(OH)D可作为MBDP的早期诊断指标,联合AKP可早期预警MBDP的发生,同时指导临床治疗剂量的调整。

  • 标签: 代谢性骨病 早产儿 25羟基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对急诊输液患者输液安全,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输液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治疗沟通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期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疾病不确定性量表(MUI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最终收集109例患者完整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51%(109/126),其中研究组55例,对照组54例。研究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6%(9/55),低于对照组的29.63%(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57,P<0.05)。2组患者干预前MUIS、MCMQ、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MUIS评分中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信息缺乏、复杂维度得分分别为(17.76 ± 2.49)、(12.03 ± 2.51)、(11.82 ± 2.12)、(11.74 ± 2.24)分,低于对照组的(24.72 ± 2.94)、(16.31 ± 2.27)、(16.13 ± 2.51)、(15.39 ± 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346~-8.375,P<0.05);研究组患者MCMQ中面对得分(19.13 ± 2.62)分,高于对照组的(13.79 ± 1.96)分,回避和屈服得分分别为(8.71 ± 1.34)、(9.81 ± 1.17)分,低于对照组的(14.57 ± 1.93)、(15.12 ± 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031、-18.441、-17.875,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29.43 ± 3.62)、(27.67 ± 3.11)分,低于对照组的(37.44 ± 5.31)、(40.12 ± 4.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216、-15.821,P<0.05)。结论治疗沟通可减少急诊输液的风险,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急诊 输液 治疗性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对急诊输液患者输液安全,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输液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治疗沟通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期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疾病不确定性量表(MUI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最终收集109例患者完整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51%(109/126),其中研究组55例,对照组54例。研究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6%(9/55),低于对照组的29.63%(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57,P<0.05)。2组患者干预前MUIS、MCMQ、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MUIS评分中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信息缺乏、复杂维度得分分别为(17.76 ± 2.49)、(12.03 ± 2.51)、(11.82 ± 2.12)、(11.74 ± 2.24)分,低于对照组的(24.72 ± 2.94)、(16.31 ± 2.27)、(16.13 ± 2.51)、(15.39 ± 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346~-8.375,P<0.05);研究组患者MCMQ中面对得分(19.13 ± 2.62)分,高于对照组的(13.79 ± 1.96)分,回避和屈服得分分别为(8.71 ± 1.34)、(9.81 ± 1.17)分,低于对照组的(14.57 ± 1.93)、(15.12 ± 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031、-18.441、-17.875,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29.43 ± 3.62)、(27.67 ± 3.11)分,低于对照组的(37.44 ± 5.31)、(40.12 ± 4.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216、-15.821,P<0.05)。结论治疗沟通可减少急诊输液的风险,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急诊 输液 治疗性沟通
  • 作者: 董培 刘洋 张志凌 李志勇 郭胜杰 刘卓炜 蒋丽娟 韩辉 尧凯 李永红 夏建川 曹云 田丽 范卫君 何立儒 周芳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泌尿外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生物治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影像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微创介入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局部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 98% ,对照组为 54%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6% ,对照组为 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愈率及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前列腺切除术(RP)后2014版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病理分级较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分级升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0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年龄66(45~81)岁。中位PSA 17.16(0.89~1 254.00)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6.4(4.1~152.1)ml。患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中位穿刺针数10(1~15)针;中位穿刺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穿刺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49例(23.9%)、2级52例(25.3%)、3级20例(9.8%)、4级47例(22.9%)、5级37例(18.0%)。患者均行RP治疗。根据RP术后病理ISUP分级是否升高分为2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预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穿刺病理ISUP分级截断值。结果本研究205例RP术后中位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24例(11.7%)、2级51例(24.9%)、3级56例(27.3%)、4级20例(9.8%)、5级54例(26.3%)。与穿刺病理ISUP分级比较,205例中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73例(35.6%)、一致91例(44.4%)、降低41例(20.0%)。穿刺病理ISUP分级是RP术后ISUP分级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OR=0.496,P<0.001)。穿刺病理ISUP分级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 0.680~0.812)。当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时,RP术后发生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较大,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65.2%。101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患者中58例(57.4%)RP病理ISUP分级升高;67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为3~4级患者中仅18例(26.9%)RP病理ISUP分级升高。结论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的前列腺癌患者RP术后出现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较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穿刺活检 病理升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接受根治前列腺切除术(RP)患者的前列腺前脂肪垫(PAFP)中淋巴结及肿瘤转移情况,初步探讨PAFP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接受RP的28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7)岁(范围:42~83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IQR)]为16.00(29.64)μg/L(范围:0.01~99.90 μg/L)。244例患者为局限性或局部晚期,43例为转移前列腺癌。所有患者术中常规切除PAFP并单独病理学送检;PAFP切除范围:尾侧至前列腺尖部,头侧至膀胱颈,两侧至前列腺与盆内筋膜连接处。217例患者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PAFP病理标本均经泌尿系肿瘤亚专科的病理科医师阅片及报告。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87例患者中,23例(8.0%)PAFP存在淋巴结,11例(3.8%)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而无其他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的PAFP存在脂肪结缔组织受侵。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IQR)]更高[48.2(73.0)μg/L比15.4(26.5)μg/L,Z=3.158,P=0.002],临床T分期和N分期更晚(Z=2.977,P=0.003;Z=2.780,P=0.005),术前Gleason评分更高(Z=2.205,P=0.027)。结论RP术中常规切除 PAFP并单独送病理学检查,可能检出更多的盆腔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可能获得更准确的病理学N分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前列腺前脂肪垫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与经皮球囊扩张技术治疗不同骨折类型的单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在治疗之后统计观察组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接受手术后VAS评分都明显下降,而且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接受手术后ODI评分都明显下降,而且术前术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ODI评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临床疗效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患者在治疗后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经骨填充网袋技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渗透率很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填充网袋 经皮球囊扩张技术 单节段 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骨折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