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对轻度压力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UP(87.49±2.30)cmH2O、Qmax(20.62±1.55)ml/s、MUCP(90.64±0.87)cmH2O、VLPP(74.91±1.30)cmH2O、有效率97.67%、满意度97.67%、生活质量(95.87±1.50)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法治疗轻度压力尿失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有效率高、预后佳的优势,临床可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轻度压力性尿失禁 收缩提肛肌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方式对并发急性肾损伤(AKI)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住ICU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急诊组(首诊入ICU及从相关外科科室急诊转入)和迁延组(因病情演变由普通病房转入);根据是否并发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史、心率、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器官衰竭及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的AKI发生率、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急诊组96例,迁延组89例;发生AKI 119例,未发生AKI 66例。迁延组患者入住ICU 7 d内AKI发生率以及28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急诊组〔AKI发生率:77.53%(69/89)比52.08%(50/96),28 d病死率:24.72%(22/89)比10.42%(10/96),均P<0.05〕,ICU住院时间也较急诊组明显延长(d:18.70±7.29比14.56±4.75,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KI组与非AKI组的年龄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器官衰竭、心力衰竭、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血乳酸、总胆红素、由普通病房转入IC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因病情演变由普通病房转入ICU是ICU内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5.165,95%可信区间(95%CI)为3.911~6.823,P<0.001〕。结论因病情演变由普通病房转入ICU的脓毒症患者更容易发生AKI,病死率更高,ICU住院时间更长,是ICU内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为了避免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手指关节损伤的发生,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进行分析,以兵团十一师二中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手指损伤的原因、损伤的预防以及对策有针对性地提高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指关节受伤的风险,从而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 标签: 篮球手指关节急性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于特发性室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以及其安全进行分析。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收治的80例特发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对这些病人使用了随机平衡的方式分成了两组,甲组和乙组,甲组病人提供的治疗方式为普罗帕酮治疗,乙组病人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两种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心室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病人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乙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该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心室功能明显得到改善,P

  • 标签: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食管癌患者实施化疗结合调强放疗的有效与安全。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将本院肿瘤科接收的90例食管癌患者分成等份的两组,其中常规组45例给予常规化疗,研究组45例常规化疗的同时结合调强放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食管癌 化疗 调强放疗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很少转移至心脏。本文报道1例46岁女性甲状腺低分化癌转移至肺及心脏的病例,总结患者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人型富于细胞横纹肌瘤发生在心脏非常罕见,目前仅有少数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成人型富于细胞横纹肌瘤,诊断时应考虑患者年龄,注意形状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嗜酸性细胞,并充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泵站是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城市的防洪、引流供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泵站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拥有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国家。因此,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我们正在发展本地泵站,而电气自动化不应旨在满足社会发展和泵站自动化的需要,更应该强调持续协同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对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思考,阐述了泵站自动化的设计思想及相关内容。

  • 标签: 排水泵站 电气自动化 设计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脑外伤后难治弥漫脑肿胀患者在临床中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外伤后难治弥漫脑肿胀患者共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应用后的颅内压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颅内压指标的对比上,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上,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效果理想,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挑选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6%,半年内复发率为2%;对照组有效率为84%,半年内复发率为10%。结论系统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系统性护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化工生产中反应安全性问题,采用实验研究与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典型化工反应过程的实验模拟,收集并分析了关键数据,揭示了影响反应安全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反应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强化设备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加强应急管理与培训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化工生产中的反应安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化工企业降低生产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化工生产 反应安全性 实验研究 风险评估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水利项目作为一种重要的项目,它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的开展更是影响显著。因此,在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强化管理力度。只有开展好了管理方面的工作,才可以从宏观上把控好行业的发展,才能够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能力,才能够确保项目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才能够为广大群众的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本文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 必要性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从传统的教学思维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十足的热情,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是学生所需学习的基础学科,教师有必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 标签: 探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 教学运用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肠系膜区多囊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的CT表现。患者为70岁男性,CT表现为下腹腔肠系膜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以等密度为主,其内见多发小囊状、裂隙状及网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等密度区呈中度渐进强化,裂隙状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周围系膜增厚伴渗出样改变。病理诊断为肠系膜区多囊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

  • 标签: 间皮瘤,囊性 腺瘤样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炎症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炎症肠病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同时服用益生菌(双歧杆菌)和美沙拉嗪,观察患者血清炎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17)。结论炎症肠病患者同时服用益生菌与美沙拉嗪的疗效较好,安全较高,可推广。

  • 标签: 益生菌 美沙拉嗪 炎症性肠病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石细菌培养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 060例行一期PCNL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4例,女446例。年龄(52.4±12.2)岁。结石负荷(1 499.6±1 435.3)mm2。收集清洁中段尿及术中结石标本用于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记录患者膀胱中段尿和结石的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与阴性者术后发热和尿源脓毒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1 060例,膀胱中段尿培养出22种细菌,结石培养出52种细菌。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中段尿[31.8%(337/1 060)与20.9%(222/1 060),P<0.001]。中段尿和结石中最常见的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但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中段尿高于结石[52.3%(116/222)与43.6%(147/337),P<0.05]。中段尿和结石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高于4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均低于10%,两者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发热111例(10.5%),尿源脓毒血症22例(2.1%)。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术后发热和尿源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结石细菌培养阴性患者[23.7%(80/337)与4.3%(31/723);4.2%(14/337)与1.1%(8/723),P均<0.05]。术前膀胱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术后发热率高于阴性者[17.9%(30/168)与4.2%(28/670),P<0.05]。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术后抗菌药物与结石药敏试验结果一致者的术后发热率低于与结石药敏试验不符者[17.5%(22/126)与27.5%(58/211),P<0.05]。结论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细菌菌谱复杂,多重耐药比例高。即使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阴性,结石细菌培养阳性仍是PCNL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石细菌培养结果在PCNL术后感染并发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尿路结石症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培养 结石培养 术后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非转移去势抵抗性阶段是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的特殊疾病阶段,尽早识别非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并及时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近年来阿帕他胺等新型抗雄药物的使用显著延长了nmCRPC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时间,延缓了患者症状进展。本文对nmCRPC治疗中应用新型抗雄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非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阿帕他胺 恩扎卢胺 达洛鲁胺
  • 作者: 赵钦欣 杨飞亚 陈东 吴丽媛 王明帅 李学松 吴松 史本康 邢念增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2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泌尿外科,北京 10002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34 ,深圳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深圳市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深圳 51800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济南 2500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在腹腔镜下根治膀胱切除术中处理膀胱侧韧带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可行和实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8例腹腔镜下根治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将患者分为Endo-GIA组(18例)和非Endo-GIA组(2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手术中膀胱侧韧带处理时间、分离膀胱侧壁时间、切除膀胱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理以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8例患者均在3D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根治膀胱切除术(RC),无中转开放。Endo-GIA组中膀胱侧韧带处理时间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3.25±0.75)与(9.20±2.95)min,P=0.042];分离膀胱侧壁时间Endo-GIA器组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8.06±1.66)与(14.30±3.37)min,P=0.016];膀胱切除时间Endo-GIA组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47.06±4.70)与(61.60±14.91)min,P=0.003];术中出血量Endo-GIA组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37.77±21.30)与(114.50±39.80)ml,P=0.015];Endo-GIA组拔除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5.83±1.54)与(7.30±3.00)d,P=0.002];Endo-GIA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7.67±1.78)与(9.60±3.25)d,P=0.036]。而两组患者其他的基本临床资料、术后病理以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术中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是安全、可行的,操作简便、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缝合器 膀胱切除术 膀胱肿瘤 腹腔镜
  • 作者: 韩跃辅 温星桥 陈东 肖兆铭 李军 冷区 温粤辉 祝炜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韶关 512026 韩跃辅、李军、冷区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在读研究生,广州 51028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630,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韶关 512026,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282 韩跃辅、李军、冷区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协会(ISUP)分组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68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47例,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111例,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10例。根据初诊时是否伴有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230例和无骨转移组138例,两组的年龄[(71.9±9.4)岁与(71.2±8.7)岁]、体质指数(BMI)[(23.1±3.7)kg/m2与(23.7±2.6)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307.3±847.0)ng/ml与(84.5±257.3)ng/m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74.5±270.8)U/L与(71.0±23.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8例中,PSA<10 ng/ml 45例、10~20 ng/ml 35例、>20 ng/ml 288例。根据不同ISUP分组,比较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的ALP、PSA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P、PSA预测发生骨转移的效能。结果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ISUP 1~5组分别为3例(1.3%)和14例(10.1%)、22例(9.6%)和19例(13.8%)、34例(14.8%)和29例(21.0%)、85例(37.0%)和32例(23.2%)、86例(37.4%)例和44例(31.9%)。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中,ISUP 4组[(157.6±207.7)U/L与(66.5±17.0)U/L]和5组[(189.4±257.5)U/L与(69.2±18.4)U/L]的血清AL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SUP 3组[(240.3±313.0)ng/ml与(42.4±42.1)ng/ml]、4组[(152.3±184.5)ng/ml与(44.7±33.3)ng/ml]、5组[(435.2±1 006.3)ng/ml与(60.8±84.8)ng/ml]的血清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中,PSA>20 ng/ml亚组的PSA值[(336.1±882.2)ng/ml与(139.3±328.1)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ISUP 2~5组中,血清ALP预测骨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115.5、109.0、75.5、86.0 U/L,敏感性分别为23.8%、56.5%、66.4%、50.6%,特异性分别为99.7%、93.4%、78.3%、89.2%,准确分别为59.4%、73.1%、69.7%、63.3%;血清PSA预测骨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39.5、93.1、54.2、28.9 ng/ml,敏感性分别为64.4%、68.4%、87.4%、88.3%,特异性分别为79.5%、90.6%、63.7%、61.6%,准确分别为71.6%、78.1%、80.1%、79.2%。结论ALP在ISUP分组≥4组、PSA在ISUP分组≥3组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关系密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前列腺切除术(RP)后2014版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病理分级较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分级升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0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年龄66(45~81)岁。中位PSA 17.16(0.89~1 254.00)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6.4(4.1~152.1)ml。患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中位穿刺针数10(1~15)针;中位穿刺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穿刺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49例(23.9%)、2级52例(25.3%)、3级20例(9.8%)、4级47例(22.9%)、5级37例(18.0%)。患者均行RP治疗。根据RP术后病理ISUP分级是否升高分为2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预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穿刺病理ISUP分级截断值。结果本研究205例RP术后中位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24例(11.7%)、2级51例(24.9%)、3级56例(27.3%)、4级20例(9.8%)、5级54例(26.3%)。与穿刺病理ISUP分级比较,205例中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73例(35.6%)、一致91例(44.4%)、降低41例(20.0%)。穿刺病理ISUP分级是RP术后ISUP分级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OR=0.496,P<0.001)。穿刺病理ISUP分级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 0.680~0.812)。当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时,RP术后发生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较大,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65.2%。101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患者中58例(57.4%)RP病理ISUP分级升高;67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为3~4级患者中仅18例(26.9%)RP病理ISUP分级升高。结论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的前列腺癌患者RP术后出现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较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穿刺活检 病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