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样本是本市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公共卫生系统直报数据资料,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析传染病发生的次数、人群和地区分布等的具体情况。结果: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水痘等为主,其主要发病位置集中在卫生、经济水平较差的城乡结合处的学校,又以小学居多。结论:随着国家卫生事件的重视,传染病防治和监控措施都得到了大范围的改善,只是仍需加大管理力度和防控具体方案的落地,让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得到预防,将学生健康保证。

  • 标签: 学校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对传染病预防效果的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40例我市社区居民为对照组做常规宣教,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40例我市社区居民为观察组加强公共卫生管理。观察传染病知识评分、传染病发生率。结果:传染病知识评分、传染病发生率对比发现,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传染病防控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还能增加人群对于传染病知识的掌握。

  • 标签: 公共卫生管理 传染病 策略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细节管理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选择的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麻醉复苏室观察的208例研究患者按入组序号的单双数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各有104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管理和细节管理,统计麻醉苏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统计麻醉复苏期间两组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快、复苏室停留时间短、麻醉复苏观察期间的不良护理时间发生率低,各指标与参照组均有鲜明对比(P<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室中观察的术后患者应用细节管理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有效预防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细节管理 麻醉复苏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护理方法,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指标和疼痛程度方面表现出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采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参数,减轻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快速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ICU)耳念珠菌患者感染/定植及环境污染情况,评价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某院ICU1例长期住院患者血培养检出耳念珠菌,立即对该科住院患者不同体表部位及病区环境进行多次采样和细菌培养(频率为每间隔一周采样一次),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析。对检出耳念珠菌的患者采取单间隔离、温水冲浴、洗必泰擦洗等措施,对病区环境采取擦洗、消毒等措施,采取主动筛查的方法评估防控措施效果。结果第一次主动筛查ICU14例在院患者,其中8例患者检出耳念珠菌9株;首次检出耳念珠菌前一周内转出ICU的3例患者,均未检出耳念珠菌。第二次主动筛查ICU13例在院患者,其中2例患者检出耳念珠菌2株;第三次主动筛查ICU8例在院患者,仅在1例患者的腹股沟和腋下检出耳念珠菌,余患者筛查均为阴性;第四、五次主动筛查均未再检出耳念珠菌。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第一次主动筛查采集80份环境标本,分别在地面、医疗设备检出耳念珠菌6株,第二、三次筛查均未检出耳念珠菌。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14例在院患者仅1例发生耳念珠菌败血症医院感染,其余患者均确定为耳念珠菌定植病例且后期均去定植。结论耳念珠菌易在病区内传播,但通过采取积极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耳念珠菌感染仍可防可控。

  • 标签: 重症 耳念珠菌 感染
  • 简介:摘要:分析小儿脑外伤术后的病情观察要点和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室收治的脑外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90例进行病情观察和康复护理,详细记录过程,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基本治愈57例,好转明显31例,死亡2例。结论:对脑外伤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减轻患儿病情,提高各方面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儿科 脑外伤 病情观察 康复护理
  • 作者: 李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延伸护理对狼疮性肾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选择进入我院进行狼疮性肾炎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和延伸护理干预方案,最后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远远低于研究组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狼疮性肾炎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赶紧操作时使用延伸性护理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且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狼疮性肾炎;延伸性护理;治疗效果;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手术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切口感染率。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内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管理可有效降低眼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改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态度和行为。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管理 眼科手术 感染
  • 简介:摘要:脊柱骨折好发于两大类人群,第一类是年轻人,多由外力所致,比如车祸、严重的摔伤等;第二类是老年人,多由骨质疏松所致。一旦发生脊柱骨折,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但是术后由于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就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这对患者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如何做到科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一直是我们骨科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脊柱骨折的成因以护理方面展开综合论述。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牙列缺损微创固定咬合重建是以微创修复理念为导向,以咬合重建为目标,涉及余留天然牙的微创修复、牙列缺隙区的种植修复以及咬合改变从可逆到不可逆的序列重建过程。牙体修复和种植修复共同完成咬合重建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口内扫描、锥形束CT、电子面弓、虚拟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等数字化技术可用于修复各阶段,如修复前的整体记录和评估、功能性修复空间的确定、过渡修复与正式修复过程中兼顾美学与功能的天然牙微创修复体和种植冠桥修复体的同期精准设计与制作,以及修复后随访记录和评估等循证医学资料的保存等。数字化技术的整合应用不仅可优化修复流程,还有利于提高修复的精准性。本文简要阐述牙列缺损微创固定咬合重建理念及修复过程中天然牙与种植体同期修复的数字化整合策略。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义齿修复术 牙修复体设计 牙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7.1-2021.6,选取本院进行微生物培养的阳性标本4872份为对象,依次完成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统计标本阳性率、细菌种类。结果:4872份标本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66.54%,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33.4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夫西地酸耐药性最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是100.00%。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联合细菌耐药性监测,可及时掌握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灵活调整用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升用药效果。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阳性 细菌耐药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采取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74例,入院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取Maitland关节松动术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角度对比,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2组伸直角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ADL与VAS评分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实施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 标签: 膝关节僵硬 胫骨平台骨折 中医 粘连松解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粪便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方法:2020.8-2021.12,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60例腹泻患者为对象,经患者同意后,采集患者的腹泻粪便(2份),样本1采用传统培养方法检验,样本2采用 RT-PCR 方法检验,比较检出结果。结果:样本2的阳性检出率92.50%大于样本1 的76.88%,比值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对腹泻患者提供的粪便样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时采用RT-PCR 方法,检验准确性高,可辅助临床早期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

  • 标签: 腹泻 粪便样本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RT-PCR 方法 传统培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管理实践策略及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分别为:住院患者(共125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2月-2020年10月)、回顾性研究;采集微生物检验标本(1000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标本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再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对小儿脑积水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7月之间脑积水手术患儿共80例,并从中随机挑选实验组与常规组。即40例脑积水患儿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40例脑积水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常规组,观察两组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对于脑积水手术患儿尽早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积水患儿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和硅橡胶印模技术对牙列缺损患者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64例牙列缺损患者,男性31例,女性33例,年龄(49.3±13.3)岁;植入113枚种植体,根据取模方式不同分为数字化印模组(70枚)和硅橡胶印模组(43枚),上部修复体均为螺丝固位的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完成后随访观察3~36个月,分析种植体存留率、上部修复体、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边缘骨吸收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评价两种印模技术用于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64例患者中数字化印模和硅橡胶印模占比分别为62%(40/64)和38%(24/64),113枚种植体存留率为100%(113/113);种植单冠邻接丧失率为22.7%(41/181),食物嵌塞发生率为8.0%(9/113),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为2.7%(3/113),均为基台螺丝松动;患者均可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植体周炎发生率为0.9%(1/113),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为4.4%(5/113);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为(0.24±0.11)mm;患者各项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中位数为9~10分;以上各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种印模技术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均较好,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高,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牙种植 牙修复体 牙冠(假体) 患者满意度 弹性聚硅酮类 数字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