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超声医师进行基础培训对于其独立胜任超声扫描工作至关重要,国际妇产超声学会基础培训(简称培训)在我国的实施效果评价尚未见报道。本文以2019年6~9月参加全部3期培训的30名超声医师为例,阐述了培训的设计及实施过程,通过在培训前后对医师进行妇产超声理论知识考核评价培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其培训满意度、并对其中20名医师进行电话访谈进一步了解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标明,超声医师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40(39,44)分和47(45,5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3.3%(22/30)的超声医师对每期培训都感到非常满意;90.0%(18/20)参与访谈的超声医师认为培训有帮助,并提出增加案例讲解等建议。培训的开展提高了参与医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获得了较高满意度,提示培训实施效果较好。

  • 标签: 超声医师 基础培训 国际妇产超声学会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实施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8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腹部超声、阴道超声检查,观察诊断结果,比较声像图特征。结果80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65例,阴道超声检出率为93.8%,高于腹部超声的46.9%,且声像图表现优于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优于腹部超声,准确率高、声像图更清晰,推荐优先选用。

  • 标签: 异位妊娠 超声诊断 声像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脐带囊肿合并胎儿结构异常情况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超声诊断为脐带囊肿的病例109例,根据超声表现将其分为孤立性脐带囊肿组、脐带囊肿合并超声软指标组,以及脐带囊肿合并胎儿畸形组。分析脐带囊肿胎儿的预后情况。对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孤立性脐带囊肿55例(55/109,50.5%),脐带囊肿合并超声软指标20例(20/109,18.3%),合并胎儿畸形34例(34/109,31.2%)。除2例位置多发外,其余107例脐带囊肿胎盘端、游离段、胎儿端脐带囊肿合并其他超声异常的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27.5%(14/51)、10/17和76.9%(30/39),χ2=22.20,P<0.001]。发生于胎儿端的脐带囊肿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发生于胎盘端者(χ2=21.65,P<0.001)。(2)共检出60种畸形,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前腹壁和骨骼系统。常见的畸形包括胎儿室间隔缺损、脐膨出、巨膀胱、胎儿水肿和颈部水囊瘤等。(3)89例随访到妊娠结局,共21例(23.6%)结局不良。孤立性脐带囊肿组未发生不良结局,脐带囊肿合并超声软指标组中引产2例(2/18),而脐带囊肿合并胎儿畸形组中引产、胎儿宫内死亡及围产期死亡共19例(19/26,73.1%)。结论孤立性脐带囊肿预后相对较好,脐带囊肿合并超声软指标和合并胎儿畸形可能发生不良预后,合并胎儿畸形者不良预后发生率更高。产前超声发现脐带囊肿时,应系统地检查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

  • 标签: 脐带囊肿 超声检查,产前 先天畸形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护理的作用。方法:共抽选60例急诊危重症作为本文观察对象,选择时间段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根据入院顺序分成整体组和常规组,每组例数相等,即各30例。整体组施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常规组施予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心电图时间、输液通道创建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整体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心电图时间、输液通道创建时间以及分诊评估时间明显更短,组间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施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便于生命的抢救,建议使用。

  • 标签: 抢救时间 急诊危重症 分诊评估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腹部三维超声成像定量评价正常胎儿颅后窝结构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的正常单胎胎儿127例(22~34周),采用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获得胎儿的颅脑正中矢状切面,由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三维超声定量指标,其中1名观察者测量上述指标2次,测量过程对数据实行双盲,评价上述指标的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并分析其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三维超声定量小脑蚓部大小的指标,包括蚓部面积、周长、上下径和前后径与孕周呈正相关(r=0.934、0.936、0.920、0.879,均P<0.001),组内与组间一致性很好,组内相关系数均>0.80(均P<0.001);脑干-蚓部夹角(BV角)与脑干-小脑幕夹角(BT角)分别与孕周呈负相关和正相关(r=-0.317、0.366,均P<0.001),二者组内与组间重复性中等或差。结论三维超声定量小脑蚓部大小的指标测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重复性,具有临床实用性及推广性。而BV角和BT角一致性和重复性欠佳,不适用于初级医师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三维 定量 正常胎儿 颅后窝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及72例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声像图表现(其中19例嗜酸细胞腺瘤及70例嫌色细胞癌患者曾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二者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声像图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规超声检查时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各声像图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造影检查时病灶增强方式、峰值强度、增强均匀度、减退方式及病灶周围显示假包膜的声像图特征在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行多变量分析后,病灶增强及减退方式作为干扰因素被排除(P>0.05),而达峰时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及病灶周围假包膜显示情况在两者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8.683、6.667、18.774),三者共同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的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91.4%,准确性为86.5%。结论超声造影可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造影 肾嗜酸细胞腺瘤 肾细胞癌 诊断
  • 作者: 薛晶晶 王莉 崔静静 吴青青 王晶晶 刘晓巍 王新莲 詹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北京 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产科,北京 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北京 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北京 10002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受累"的超声征象对前置胎盘伴有胎盘植入性疾病的临床分级诊断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行规范产检,分娩时或经剖宫产手术诊断的胎盘植入伴前置胎盘患者,根据产前超声有无宫颈受累的征象分为宫颈受累组和宫颈未受累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子宫切除率、是否产后大出血及临床诊断结果。结果经临床诊断和(或)胎盘病理诊断胎盘植入患者1 455例,其中170例伴前置胎盘,临床资料不全或超声图像显示不规范的24例,余146例纳入研究。宫颈受累组6例,均为穿透型胎盘植入;宫颈未受累组140例,其中89例(63.6%)为胎盘粘连,48例(34.3%)为胎盘植入,3例(2.1%)为穿透型胎盘植入。两组间年龄、宫腔操作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剖宫产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胎盘植入临床分级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4.203、11.165、95.248,均P<0.05) 。结论宫颈受累的超声征象对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盘植入性疾病 宫颈受累 产后大出血 子宫全切术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部分胎儿在宫内死亡,存活患儿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合并其他畸形,该病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目前,针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早期筛查是实现早期干预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超声的快速发展,孕11+0~13+6周胎儿超声检查已成为产前超声的重要研究方向。笔者就近年来孕11+0~13+6周超声在筛查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各超声指标包括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多个颜面轮廓指标(包括鼻前软组织厚度、鼻骨、鼻前软组织厚度与鼻骨长度的比值、前额空间比、额前空间距离、额上颌角、上颌-鼻根-下颌角、额鼻角、颜面轮廓线)、静脉导管、三尖瓣血流等的测量方法及意义等方面,旨在为孕11+0~13+6周21-三体综合征的筛查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筛查 21-三体综合征 颈项透明层厚度 颜面轮廓 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