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皮瓣血管走行,放大镜辅助下切取皮瓣,将游离的静脉皮瓣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修复情况,包括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皮瓣,皮瓣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8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水疱,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术后1周皮瓣水疱消退;7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皮瓣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最终坏死。完全成活17个皮瓣,完全坏死1个皮瓣。所有成活皮瓣无臃肿,外观佳,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患指屈、伸活动度良好。16例(除去1例完全坏死皮瓣)成活皮瓣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结果:优11例,良5例。结论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创、操作简单、直观精确等优点,可实现直视下快速设计静脉皮瓣,是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的得力辅助工具。

  • 标签: 外科皮瓣 红外线 静脉 移植 动脉化静脉皮瓣
  • 简介:摘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瓣,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皮瓣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A1型短指/趾症(brachydactyly type A1)是首例被记载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以中节指/趾骨变短、并可能与远节指/趾骨融合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现100多个家系。本文对A1型短指/趾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等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中国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并对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建议。

  • 标签: A1型短指/趾症 IHH基因 短指症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皱襞成形术矫正指甲融合型多拇畸形及重建侧皱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医院收治16例指甲融合型多拇畸形患者,男女各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9岁。行副指指甲、指骨切除,保留副指指腹皮瓣,并将指腹皮瓣与甲床对合的部分采用单面内翻缝合的方法形成甲沟及甲侧皱襞的形态。采用改良Wang-Gao评分(满分12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获得10~4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指甲平整,宽度为健侧的86%~100%,甲半月形态光整。4例甲上皮与侧皱襞的移行处呈直角,2例为锐角,与健侧不对称,其中1例侧皱襞肥厚。改良Wang-Gao评分:10分2例,11分4例,12分10例,均为优。结论对于指甲融合型多拇的单个指甲单元的宽度能达到健侧宽度80%以上的病例,采用侧皱襞成形术能够重建出逼真的侧皱襞与甲沟形态,并能避免Bihaut-Cloquet术可能出现的指甲畸形。

  • 标签: 先天畸形 拇指多指 外科皮瓣 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