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病理性愈合的结果,具有侵袭性且复发率高。由于瘢痕疙瘩形成的病理机制尚未阐明,缺乏特异的诊断标志物及安全、精准和有效的分子治疗靶点,本文从疾病预测和临床诊断两个方面总结瘢痕疙瘩的诊断及预测标志物,重点阐述参与瘢痕疙瘩纤维化和炎症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对通路中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其药物进行综述,并提出新的研究策略和方向。

  • 标签: 瘢痕疙瘩 标志物 治疗靶点 信号通路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配电网系统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终端设备,它负责连接用户与电力系统,因此整个配电的运行效率和建设水平都会对用户的用电体量带来很大的干扰。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推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使用效率,同时满足用电企业和供电企业的使用要求。配网自动化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推进供电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方向过渡,提高供电公司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供电服务。本文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分析了配网自动化技术对带电作业的影响,研究了环境因素对配网带电作业安全的影响,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了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配网自动化技术 带电作业 安全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显微外科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对很多外科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整形外科做了大量的工作。该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简称整形外科医院)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20世纪50年代,整形外科医院率先开展显微外科动物实验;80年代,宋儒耀教授在整形外科医院成立显微外科实验室,开展青年医师显微外科培训项目,这一传统一直坚持至今,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显微外科医生。从那时起,几代专家学者深入开展显微外科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创新,使显微外科技术成为整形外科医院修复缺损和再造器官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文章从显微外科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对整形外科医院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做一简要回顾。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历史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瓣,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皮瓣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及甲泼尼龙(I-MID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R PCNS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R/R 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伊布替尼(560 mg/d,连用21 d)、甲氨蝶呤(3.5 g/m2,第1天)、异环磷酰胺(1.5 g/m2,第2天)、多柔比星脂质体(25 mg/m2,第3天)、甲泼尼龙(80 mg/d,第1~3天),每21天为1疗程,治疗1~6个疗程。参照2005年国际原发神经系统淋巴瘤合作组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以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根据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18例患者经(3.8±1.7)个(1~6个)周期I-MIDD方案治疗后,其中10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达到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总有效比例为15/18。1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3~27个月)。至末次随访,完全缓解6例,复发5例,进展6例,死亡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1~27个月);总生存期为3~27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分别为42.8%和87.4%。药物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24.6%(17/69例次)的患者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Ⅲ~Ⅳ级)。Ⅲ级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例,其中真菌性肺炎1例,泌尿系感染1例;Ⅰ~Ⅱ级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1例。结论I-MIDD方案治疗R/R PCNSL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或可作为R/R PCNSL的挽救治疗新方法。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中枢神经系统 复发 挽救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肘部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共收治6例肘关节周围和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6岁,平均31岁。均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予以修复。术前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穿支血管进行定位,根据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选定的穿支血管为蒂,以穿支穿出点为旋转点,设计、切取螺旋桨皮瓣。将皮瓣旋转一定角度后转移至受区,大桨用于修复缺损,小桨用于辅助关闭供区。剩余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应用皮片游离移植修复。应用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或吲哚菁绿SPY荧光成像系统评估即刻皮瓣血运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缺损面积6.0 cm × 3.0 cm~10.0 cm × 7.0 cm,皮瓣面积为6.0 cm × 3.5 cm~20.0 cm × 8.0 cm,穿支血管蒂长度2.5~5.0 cm,平均3.6 cm,均为肌间隔穿支。皮瓣旋转100° 1例,180° 5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应用皮片移植修复供区缺损1例。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伤口感染,清创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4年,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肘关节活动度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中等大小的肘部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修复 肘,臂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移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皮瓣22块,游离肌皮瓣2块,面积16 cm × 11 cm~33 cm × 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瓣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皮瓣,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皮瓣,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块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螺旋桨皮瓣的面积13 cm × 5 cm~23 cm× 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皮瓣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皮瓣的供瓣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皮瓣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皮瓣供区能直接关闭。

  • 标签: 背阔肌肌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作者在文献复习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轴型皮瓣及choke血管理论,探讨跨区供血皮瓣结合部的改造与重建,及其血流动力学特征。表明:(1)基于血管体区或穿支体区均可设计跨区供血皮瓣,其区别在于血管蒂与轴线;(2)如果各供区间的choke血管为端端吻合,呈串联排列,可获得超长皮瓣,而侧侧吻合呈并联排列,则可获超宽皮瓣;(3)Choke血管区的改造与重建可延长皮瓣轴线,使其转移距离和修复范围明显增大;(4)皮瓣切取范围可参考现有的解剖学资料及术前与术中检测综合评估。提出跨区供血皮瓣的choke血管区改造与重建,以及如何明确跨区切取范围与提高皮瓣远端成活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整形外科 choke血管
  • 简介:摘要1991年,Hyakusoku首次报道螺旋桨皮瓣技术,历经30年发展,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最基本的缺损修复方法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并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概念、命名方法和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回顾。通过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过程和技术细节。按照头颈部、躯干、四肢等不同解剖学部位,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对临床工作中,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穿支血管的准确定位、穿支体区的准确界定、皮瓣旋转角度、血管通畅性和血管蒂长度之间的关系等。作者认为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必将像组织扩张技术、游离皮瓣转移技术一样,最终成为修复重建领域一项常规的、重要的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历史 手术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出生缺陷是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其中体表出生缺陷是整形外科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此类疾患或轻或重的毁损患者的体貌形象,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社交自信。该文从发病、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对相对高发的体貌相关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率前十顺位的体表畸形)进行概述,为该部分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 唇腭裂 耳畸形 四肢畸形 生殖器畸形
  • 简介:摘要 :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进入了高峰期,城市化的进程也加快了,使得城市的建设开始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迈进,使建筑行业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行业。但是在房屋建筑施工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使得施工风险增大,而且风险种类也较多,不可预测到。工人的安危、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 , 与建筑工程的生产安全有很密切的联系。

  • 标签: 建筑安全 素质教育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