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14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重症腺病毒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年龄集中于6个月~2岁(62.5%),主要症状依次表现为高热(94.7%)、咳嗽(98.2%)、呼吸困难(86.8%)及精神萎靡(95.6%),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80.7%),肺外合并症主要为循环系统障碍(55.3%)。实验室检查提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易出现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升高,以及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比例降低。混合感染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病死率分别为20%(14/70)、9%(4/44),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中,细菌最常见为肺炎链球菌(22.9%),病毒最常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0.0%);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常见(1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D4+/CD8+比值下降、NK细胞比例下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是导致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混合感染是其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失调是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医生可考虑积极监测其免疫状态,及时采取免疫调节治疗。

  • 标签: 儿童 重症腺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在救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4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CBP治疗分为CB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呼吸力学指标[呼吸指数(PaO2/FiO2)、动态肺顺应性(Cdy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变化及入院28 d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aO2/FiO2、Cdyn及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CBP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P组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BP组患儿入院28 d病死率为8.6%(3/35),显著低于对照组13.9%(11/79)(P<0.05)。结论CBP能改善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主要呼吸力学指标,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连续血液净化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心肺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国11家医院PICU收治的281例心肺骤停且接受标准心肺复苏的患儿资料,根据是否患有先心病分为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比较一般情况、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过程中肾上腺素使用次数、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等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以恶性心律失常为心肺骤停直接原因分为心律失常和非心律失常2个亚组,比较患儿ROSC和出院存活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²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先心病心肺骤停患儿ROSC和出院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部分PICU内心肺骤停发生率为3.2%(372/11 588),心肺复苏实施率为75.5%(281/372)。281例发生心肺骤停并接受心肺复苏的患儿中男144例,女137例,年龄32.8(5.6,42.7)月龄。先心病组患儿56例(19.9%),非先心病组患儿225例(80.1%)。先心病组女性患儿占比高于非先心病组[60.7%(34/56)比45.8%(103/225),χ²=4.00,P=0.045]。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ROSC率和出院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先心病组心律失常组患儿的ROSC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70.0%(28/40)比6/16,χ²=5.06,P=0.024]。出院时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评分达到良好(1~3分)的比例分别为50.9%(26/51)和44.9%(92/2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先心病患儿ROSC和出院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比值比(OR)=0.95、0.97;95%CI:0.92~0.97,0.95~0.99;均P<0.05]和肾上腺素使用次数[OR=0.87、0.79,95%CI:0.76~1.00、0.69~0.89,均P<0.05]。结论先心病心肺骤停患儿复苏成功率与非先心病患儿相似。肾上腺素使用次数、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是先心病患儿ROSC率和出院存活率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心脏缺损,先天性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临床应用,评估ECMO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重症腺病毒肺炎并予ECMO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收集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间、ECMO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等指标。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例应用ECMO治疗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其中2例成功撤离ECMO,最终3例死亡,1例存活,3例死亡患儿起病至ECMO启动时间长,均超过18 d。ECMO启动前的呼吸机辅助时间为3~5 d,ECMO治疗时间长,最长为27.5 d。1例存活患儿起病至ECMO启动时间为11 d,ECMO启动前的呼吸机辅助时间为5 d,ECMO治疗时间<10 d 。结论ECMO救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抢救成功率低,但仍是抢救患儿生命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早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预后。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在救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4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CBP治疗分为CB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呼吸力学指标[呼吸指数(PaO2/FiO2)、动态肺顺应性(Cdy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变化及入院28 d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aO2/FiO2、Cdyn及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CBP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P组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BP组患儿入院28 d病死率为8.6%(3/35),显著低于对照组13.9%(11/79)(P<0.05)。结论CBP能改善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主要呼吸力学指标,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连续血液净化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14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重症腺病毒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年龄集中于6个月~2岁(62.5%),主要症状依次表现为高热(94.7%)、咳嗽(98.2%)、呼吸困难(86.8%)及精神萎靡(95.6%),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80.7%),肺外合并症主要为循环系统障碍(55.3%)。实验室检查提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易出现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升高,以及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比例降低。混合感染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病死率分别为20%(14/70)、9%(4/44),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中,细菌最常见为肺炎链球菌(22.9%),病毒最常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0.0%);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常见(1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D4+/CD8+比值下降、NK细胞比例下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是导致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混合感染是其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失调是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医生可考虑积极监测其免疫状态,及时采取免疫调节治疗。

  • 标签: 儿童 重症腺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