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后随访期间出现主要不良(MACE)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RA治疗的191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每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者门诊随访MACE事件,根据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MACE事件组(34例)和无MACE事件组(157例)。应用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明确MACE事件出现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可靠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MACE事件组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多于无MACE事件组(26.5%比12.7%,χ2=4.092, P=0.043),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无MACE事件组(49.4%±8.4%比54.6%±8.1%, t=0.486, P<0.01),血管狭窄程度[95%(90%,98%)比90%(90%,95%),F=0.054,P<0.01]和SYNTAX评分(37.2±9.6比31.1±10.9,t=0.184, P<0.01)均明显高于无MACE事件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MACE事件的发生与LVEF(HR=0.95,95%CI: 0.92~0.99,P=0.008)及SYNTAX评分(HR=1.05,95%CI:1.01~1.08,P=0.007)相关。ROC曲线分析发现,LVEF(AUC=0.697,P<0.001)和SYNTAX评分(AUC=0.678,P=0.001)均可预测MACE发生风险。结论行RA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MACE事件与低LVEF及高SYNTAX评分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栓素B2(TXB2)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PCI术后6个月MACE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33例、未发生组103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分析两组PCI术前血浆HIF1α、NT-proBNP、TXB2水平;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HIF1α、NT-proBNP、TXB2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1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个月发生MACE 33例,发生率为24.26%。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血浆HIF1α[(31.54±5.26)ng/L]明显低于未发生组[(37.18±6.94)ng/L](t=4.286,P<0.05),NT-proBNP[(1 246.83±243.71)μg/L]和TXB2[(125.13±20.16)ng/L]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876.92±173.04)μg/L、(95.73±18.24)ng/L](t=9.617、7.83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IF1α、NT-proBNP、TXB2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MACE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2.67 ng/L、1 018.27 μg/L、112.19 ng/L;血浆HIF1α、NT-proBNP及TXB2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70%(23/33)、98.06%(101/103),特异度高于血浆HIF1α、NT-proBNP、TXB2单独检测;血浆HIF1α、NT-proBNP及TXB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高于血浆HIF1α、NT-proBNP、TXB2单独检测的AUC(Z=2.007、1.991、2.217,均P<0.05)。结论血浆HIF1α、NT-proBNP、TXB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肌梗塞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利钠肽,脑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敏感性与特异性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变异性与冠心病患者中期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于中日友好医院至少接受过3次(非基线)血脂检测的35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合并症、血脂结果及随访情况。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血脂变异性采用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和校正独立于均值的变异性(cVIM)进行评估。随访截至2018年5月31日,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血脂变异性与MACE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34.1±12.8)个月后,116例(32.7%)患者发生MACE。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TC变异性(SD:43.1比36.2;CV:0.39比0.29;cVIM: 0.34比0.27;均为P<0.001)和HDL-C变异性(SD:5.20比4.64;CV: 0.14比0.12;cVIM: 0.020比0.017;均为P<0.01)水平更高。在校正平均血脂水平和心血危险因素后,TC变异性(HR=1.012,95%CI:1.003~1.021, P=0.007)和HDL-C变异性(HR=1.081, 95%CI:1.019~1.146, P=0.009)仍能预测更高的MACE发生风险。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C和HDL-C变异性与中期MACE有关,而LDL-C和TG变异性与中期MACE无关。

  • 标签: 血脂变异性 冠心病 相关性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对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血的预测价值,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收治的行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按照随访中是否发生不良(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24例)和对照组(212例)。分析BNP与MACE事件的关系。并根据BNP预测MACE的最佳截断点进行亚组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估MACE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36例患者,男性162例(68.6%),平均年龄(52.6±20.7)岁。平均随访(11.6±1.6)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4例(10.2%)患者发生MACE,中位发生时间为85 d。其中8例(4.7%)为恶性心律失常,7例(4.1%)为心肌梗死,5例(2.9%)为行再次血运重建,1例(0.6%)支架内血栓,3例(1.8%)因心力衰竭入院,无死亡。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BNP、心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BNP评估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6(95%CI:0.73~0.91)、87.1%、75.8%、0.61和221.3 pg/ml。根据血清BNP最佳截断点值,将患者再分为高BNP组(59例)和低BNP组(177例),两组分别有13例(22.0%)和11例(6.2%)患者合并MACE事件,较低BNP组,高BNP组的MACE发生率增高2.356倍(HR=3.356,95%CI:1.424~7.909, P=0.006)。结论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血清BNP与患者术后短期发生MACE密切相关,高血清BNP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利钠肽,脑 危险因素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AMI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于确诊时检测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随访1年,并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发生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搜集患者基线资料,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对AMI患者PCI后并发不良的影响。结果300例AMI患者PCI后经1年随访,35例患者发生不良,发生率为11.67%(35/300),纳入发生组;其余265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发生组患者确诊时TSH水平高于未发生组,FT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水平过表达是AMI患者PCI后并发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FT3水平过表达是AMI患者PCI后并发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中TSH、FT3水平对AMI患者PCI后并发不良具有一定影响,且TSH水平过表达、FT3水平低表达提示AMI患者PCI后不良发生风险较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良心血管事件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简介: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女性心血链中的初始环节。大量研究从多个方面证实了HDP是心血疾病(CVD)的重要致病因素。具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女性,远期CVD和靶器官损伤风险明显增加。妊娠期可以被视为女性特有的“心血负荷试验”。在防控上,应该把HDP到CVD视作延续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一体化临床监测和干预。对于患有慢性高血压的女性,在计划妊娠阶段即应进行规范的筛查、评估和降压药物调整;针对子痫前期高危女性,在妊娠前和妊娠期应积极而谨慎地干预。同时,注意完善HDP患者产后长期监测和CVD风险评估,并对其子代加强健康干预。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需要依靠血液净化或肾移植来维持患者生命。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血液净化的一种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居家透析、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势。尽管如此,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心血的发生是P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本文主要从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总胆红素、血尿酸、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比值、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这几个方面与腹膜透析发生心血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血管事件 影响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水平与不良(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CV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102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3~82岁。根据术前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49例)和非糖尿病组(NDM组,53例)。再基于术前是否伴心血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分为4个亚组:DM合并CVD亚组(DM-CVD亚组)、DM未合并CVD亚组(DM-NCVD亚组)、非DM合并CVD亚组(NDM-CVD亚组)、非DM未合并CVD亚组(NDM-NCVD亚组)。采用ELISA法测定术前30 min、术毕和术后24 h血清NPY含量。记录分析围手术期ACVE发生情况,采用Spearsman相关分析评价患者血清NPY含量与ACVE的关系。结果DM组围手术期总ACVE发生率高于NDM组(65.30%比30.19%,P<0.05);与DM-NCVD亚组比较,DM-CVD亚组围手术期ACVE发生率较高(44.44%比77.42%,P<0.05);与NDM-NCVD亚组比较,NDM-CVD亚组围手术期ACVE发生率较高(17.86%比44.00%,P<0.05)。与NDM组比较,DM组各时点血清NPY增高(P<0.05);与同组术前30 min比较,DM组术毕血清NPY明显升高(P<0.05);与未发生ACVE患者比较,发生ACVE患者各时点血清NPY明显增高(P<0.05)。DM组和NDM组患者各时点血清NPY水平与ACVE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DM患者围手术期ACVE发生率升高与血清NPY升高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神经肽Y 围手术期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浓度异常与术中不良(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ACVE)的关系。方法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4例,年龄50~79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Ⅲ级。其中:非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1例(NDM组),单纯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9例(DM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4例(DPN组)。采用ELISA法测定术前血清TGF-β1浓度,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中ACVE发生率。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1浓度与术中ACVE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1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P<0.05)。NDM组、DM组、DPN组术中ACVE发生率、血清TGF-β1浓度均呈现NDM组<DM组<DPN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病例总体比较时,发生ACVE患者TGF-β1浓度[(1 359±424)ng/L]明显高于未发生ACVE患者[(1 162±401)ng/L ](P<0.05 )。进一步行组内比较,DPN组内发生ACVE患者TGF-β1浓度[(1 578±230 ng/L )]高于未发生ACVE患者[(1 273±135)ng/L](P<0.05),但DM组、NDM组组内比较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TGF-β1显著升高有关,TGF-β1异常升高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术中ACVE的发生有关。其相关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不良心血管事件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MYCNOS(lncRNA MYCNOS)对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177例确诊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男125例,女52例,年龄(61.77±6.14)岁。所有患者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1日,根据随访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lncRNA MYCNOS相对表达水平及其他一般临床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lncRNA MYCNOS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用ROC评估lncRNA MYCNOS对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3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MACE。MACE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占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MACE患者(均P<0.05),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值、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外周血中lncRNA MYCNOS相对水平高于非MACE患者(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HR=1.360,95%CI:1.026~1.791,P=0.032)和lncRNA MYCNOS(HR=5.32,95%CI:1.421~19.930,P=0.013)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YCNOS与NLR呈正相关性(r=0.412,P<0.001)。ROC表明,lncRNA MYCNOS诊断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切点为1.829,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95%CI:0.951~1.000)。结论lncRNA MYCNOS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MYCNOS 脓毒症 急性心力衰竭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压升高对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和院内不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北京安贞医院,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住院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压力分为肺动脉压升高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基线资料、入院基本情况、入院血液学检查、入院影像学检查、院内用药情况及院内不良事件的差别。结果共纳入急性肺栓塞患者568名,其中肺动脉压升高组178名,对照组390名。两组患者的资料分析显示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吸烟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慢性心力衰竭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史比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骨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比例、心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PaO2、SaO2等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舒末内径、二尖瓣关闭不全比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比例、肺动脉主干栓塞比例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利伐沙班的使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阿司匹林、华法林的使用比例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院内出血发生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等无明显差别。结论合并肺动脉压升高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与肺动脉压力正常患者存在一定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肺动脉压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院内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和院内出血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压 急性肺栓塞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辣椒素受体(TRPV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及术中不良(ACVE)的关系。方法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及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DM患者86例和非DM患者(nDM)78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TRPV1等位基因变体rs222747进行基因分型,记录术中ACVE的发生情况,筛选患者术中ACV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DM组比较,与DM组TRPV1基因型G/G比率、等位基因G频率和术中ACVE发生率升高(P<0.05);年龄增大、TRPV1基因型GG合并DM是术中ACV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RPV1基因多态性与T2DM遗传易感性及术中ACVE的发生有关。

  • 标签: 辣椒辣素 多态性,单核苷酸 糖尿病,2型 疾病遗传易感性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血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忻州市人民医院心血内科首次行PCI的4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3∶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n=318)与验证组(n=106)。建模组通过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年后,建模组31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脱落,最终纳入286例患者,其中81例(28.32%)患者发生心血不良事件。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病变血管为左主干支、病变血管支数多、病变分型为C型、左室射血分数<50%、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植入支架数量≥2支、急诊手术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验证组10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脱落,最终纳入98例患者,其中27例(27.55%)患者发生心血不良事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敏感度为83.97%,特异度为85.2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值为5.496(P=0.59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有助于筛选高风险人群。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发生情况,分析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心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首次MHD治疗前均行心电图检查,记录QTd值。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随访1年内患者心血发生情况并分组(分为发生心血组和未发生心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分析QTd与MHD患者心血发生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年内,93例MHD患者中41例发生心血(纳入发生心血组),发生率为44.09%,52例未发生心血MHD患者纳入未发生心血组。发生心血组的MHD患者正五聚蛋白3(PTX3)、QTd表达均高于未发生心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升高是MHD患者心血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MHD患者有较高的心血发生风险,MHD患者QTd升高与心血发生有相关性。

  • 标签: 透析 QT间期离散度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心血(CV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CVE对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5家教学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将入选患者按是否发生CVE分为CVE组和无CVE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院当天肺炎严重性指数(PSI)/CURB-65评分、血常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资料,以及入院后30 d死亡人数。研究主要终点为住院期间发生急性CVE,次要研究终点为入院后30 d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发生和未发生CVE的CAP患者入院后30 d的累计生存率,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VE对CAP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的影响。结果共有3 561例住院CAP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210例(5.9%)发生了CVE(CVE组),3 351例(94.1%)未发生CVE(无CVE组)。与无CVE组比较,CVE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1),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脏病、吸入因素、长期卧床者比例较高(P均<0.001),CURB-65评分3~5分和PSI分级Ⅳ~Ⅴ级者比例较高(P均<0.001)。与无CVE组比较,CVE组患者腋温<36 ℃、呼吸频率≥30次/min、意识改变、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300×109/L、血白蛋白<35 g/L、血尿素氮>7 mmol/L、空腹血糖>11 mmol/L、血C反应蛋白>100 mg/L、血降钙素原≥2 μg/L、动脉血pH值<7.35、动脉血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以及胸部X线或CT显示多肺叶浸润和胸水者比例较高(P均<0.05),入院后30 d病死率也较高(P<0.001)。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CVE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基础病的患者[13.9%(150/1 079)比2.4%(60/2 482),χ2=178.737,P<0.001)]。PSI分级Ⅰ/Ⅱ级的患者CVE发生率为1.7%(22/1 273),Ⅲ级的患者为7.8%(40/512),Ⅳ/Ⅴ级的患者为16.9%(72/426),依次升高(χ2=228.350,P<0.001)。CURB-65评分0~1分的患者CVE发生率为3.8%(110/2 924),2分的患者为17.1%(78/457),3~5分的患者为18.9%(14/74),依次升高(χ2=387.15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95%CI 1.02~1.09,P=0.002)、基础疾病为冠心病(HR=1.88,95%CI 1.01~3.51,P=0.048)和慢性心衰(HR=4.25,95%CI 1.89~9.52,P<0.001)、PSI分级(HR=1.66,95%CI 1.50~2.62,P=0.029)以及血降钙素原≥ 2 μg/L(HR=3.72,95%CI 1.60~8.66,P=0.002)是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发生CVE的CAP患者入院后累计30 d生存率低于未发生CVE的CAP患者(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CURB-65评分和PSI分级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CVE增加CAP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HR=6.05,95%CI 3.11~11.76,P<0.001)。结论虽然CVE在我国CAP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不高,但在重症肺炎和原有心血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则较为常见。年龄、心血基础疾病和PSI分级以及血降钙素原是住院CAP患者发生CVE的重要危险因素。CVE可增加CAP住院患者30 d死亡风险。

  • 标签: 肺炎 社区获得性感染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使用低剂量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功能[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R)、P2Y12反应单位(PRU)]和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髓体过氧化物酶(MPO)、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出血事件,及随访6个月期间出现的主要不良。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MPAR、PRU、IL-6、TNF-α、CRP、MPO、CK-MB和cTn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7/39),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13%(2/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9/39),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38%(6/39),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主要不良发生率为15.38%(6/39),低于对照组的35.90%(14/39),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疗效更佳,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及出血事件,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测定过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和血清电解质(氯、磷、钙、钠、钾、镁离子)的8 445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hs-cTnI浓度将心血风险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血风险等级体检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差异,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风险的关联。结果心血低风险组钾、镁离子浓度均高于中、高风险组[钾离子(4.28±0.29)比(4.24±0.34)、(4.23±0.36)mmol/L,镁离子(0.88±0.06)比(0.87±0.07)、(0.87±0.07)mmol/L](均P<0.05),钠离子浓度低于中、高风险组[(140.54±1.75)比(140.88±1.73)、(140.81±2.20)mmol/L](P<0.001);高风险组磷离子浓度低于中、低风险组[(1.04±0.17)比(1.08±0.16)、(1.05±0.15)mmol/L](P=0.001);各组氯、钙离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离子浓度正常者,低钾血症(OR=6.96,95%CI:3.67~13.10)、低镁血症(OR=5.00,95%CI:1.01~24.50)者心血风险等级均更高(均P<0.05);在正常范围内,钠离子浓度与心血风险呈正相关(OR=1.08,95%CI:1.03~1.14;P<0.001)。结论体检人群血清钠、钾、镁离子浓度与心血风险有关,维持体内钾、镁离子的相对稳态以及钠离子在正常范围内的较低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发生。

  • 标签: 血清 电解质 心血管事件 危险 体格检查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